乡村振兴背景下西藏农村集体经济提升路径探析
改周
西藏大学文学院 850000
引言:党的二十大报告郑重宣告,实施乡村振兴相关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核心牵引,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经济支撑,农村集体经济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带动农民持续增收作用可期,西藏堪称我国民族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典型范例,农村集体经济的推进,与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密相连,更牵扯到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的核心大局。凭借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齐心协作,西藏农村集体经济实现了长足的跨越,但就总体而言,还存在发展水平较差、基础相对薄弱等情形,怎样跨越制约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瓶颈,带动其实现质量效益增长,已成为西藏乡村振兴急需攻克的重大课题。
、西藏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
(一)助力脱贫攻坚成果巩固
西藏是我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经过持续奋斗,2019 年西藏 74 个贫困县全部摘帽,62.8 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但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实现同步全面小康、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有利于补齐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短板,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构筑防止返贫致贫的“压舱石”。通过鼓励和引导农民以土地、林木、劳务等生产要素入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将分散的资源变为集体的资本,农民由此获得的集体经济收益,能有效防止因病因灾等意外状况返贫。可以说,农村集体经济的提质增效,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内在要求。
(二)促进民族团结与区域稳定
西藏是我国民族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边疆稳定、民族团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农村集体经济作为联结农民利益的纽带,对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有裨益。一方面通过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有助于农牧民群众在集体经济发展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增强其对党和政府的认同感、获得感[1]。另一方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能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内合理流动,优化配置,进而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城乡融合发展,从而化解区域发展不平衡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此外集体经济发展还有助于夯实基层政权,健全农村基层治理体系,为平安西藏、法治西藏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总之以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带动各族群众共同致富,必将推动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
(三)推动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
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为西藏推进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了重要路径。集体经济壮大能促进西藏农村生产力提升,推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西藏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对农业转移人口、农村富余劳动力需求巨大。同时集体经济发展也是破解“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途径。将更多农村集体资源变为资本,盘活利用,有助于为农民增收拓宽渠道,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总之发展壮大西藏农村集体经济,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等,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二、西藏农村集体经济提升的有效路径
(一)融资引活水,产业根基固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融资是关键,受地理区位、金融服务滞后等影响,西藏农村集体经济普遍存在“造血”功能不足问题。为破解融资难题,充实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一方面要强化金融扶持力度,积极争取政策性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西藏农村集体经济的信贷支持,探索适合西藏实际的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另一方面要创新投融资机制,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社会资本合作,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吸引社会资本投资集体经济项目。此外还要积极发展普惠金融,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大产业链、供应链金融等新型金融服务供给,为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二)特色兴产业,区域优势显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西藏农村区位特殊,生态独特,发展特色产业大有可为,立足资源禀赋,做优特色农牧业,是西藏农村集体经济腾飞的关键路径。要紧扣“绿色、有机、高原”特色,积极培育特色农畜产品品牌,打造一批叫得响、有特色、高品质的农畜产品。要注重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科研院所合作,加快高原特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储藏等关键技术攻关,提升产业科技含量,围绕特色农牧业,积极培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同时立足生态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康养旅游等绿色产业,支持有条件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合作等方式参与旅游开发,在发展乡村旅游中获得增收。
(三)链接拓市场,经济循环畅通
产业要有市场,农村集体经济要行稳致远,必须加强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西藏农村区位偏远,交通不便,农畜产品“养得好、不好卖”的问题普遍存在,破解市场瓶颈,须在供给侧发力,提升农畜产品品质,打造“藏字号”公共品牌。要健全完善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等设施,延长农畜产品销售半径,在大力拓展外部市场的同时,要注重挖掘本地消费潜力,围绕旅游、康养等特色产业,引导和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创新经营模式,开发本地特色餐饮、民宿等衍生消费,延伸服务链条,让集体经济发展成果更多惠及本地农牧民[2]。此外还要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引导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通过土地入股、农民入股等方式,让农牧民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总之要立足自身特点,把西藏农畜产品卖向全国、全世界,让优质特色产品“走出大山”,畅通城乡、区域经济循环,不断拓展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空间。
结语:
发展西藏农村集体经济是一桩利国又利民的伟大事业,关联着西藏的长久安稳与高质量发展,关联着各族群众的收获感与幸福感,助力西藏农村集体经济质效上扬,需要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协同作为,铸就工作的聚合力量,应在农村金融、特色产业培育、利益联结机制等层面着力推进,提高农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水平,催生农村发展新动力。同时需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工作,加速健全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为农村集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筑牢制度根基,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进程当中,需始终把生态保护摆在优先位置,践行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1]王珍珠.乡村振兴背景下西藏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J].山西农经,2025,(03):187-189.
[2]王亚男,廖承志,周小兰.乡村振兴背景下西藏村集体经济运营现状与发展问题研究[J].中国藏学,2025,(01):154-165+21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