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创设法提升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效率的策略
吴敬敬
涡阳县实验中学 安徽省亳州市 236000
一、引言
计算成为了小学数学的核心内容,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各个阶段,传统计算教学多半以大量题目操练作为主要手段,造成学生以机械模式记忆算法,欠缺对算理的领悟与运用意识,情境创设法借助搭建与学生认知水平、生活经验相适配的教学场景,把抽象计算知识跟具体情境做结合,可显著唤起学习热情,助力学生弄懂计算的真正意义,顺应新课标“发展核心素养”这一要求,寻觅计算教学内情境创设法的应用途径,对促进教学效率提升意义非凡。
二、情境创设法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价值
2.1 激发学习兴趣,降低认知难度
小学生思维以具象形式为主导,天然兴趣在抽象数字、符号方面缺失,情境设置可把计算问题嵌入饶有趣味的情境里,诸如消费、娱乐、传说等,使学生于常见情境下察觉到计算不可或缺,弱化对计算的害怕心理。
2.2 促进算理理解,深化思维发展
计算教学不单单要让学生掌握运算途径,也需体悟“为什么这般算”,情境营造给算理教学赋予直观媒介,凭借情境中数量关系做分析,引导学生建立起“算法”与“算理”的联系[1]。
2.3 强化应用意识,衔接生活实际
计算最终要达成的是解决实际难题,情境铺陈让学生领悟计算于生活当中的广泛效能,培养“数学实践运用”的意识,在面对问题阶段巩固计算能力,且认识到计算具备的实用价值。
三、情境创设法提升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效率的具体策略
3.1 创设生活情境,激活已有经验
结合学生日常的生活场景规划计算情境,依靠熟知的物降低认知阻碍,例如:为低年级“100 以内加减法”教学创设“生日分蛋糕”情境,“妈妈购入36 块蛋糕,分给18 个小朋友每人一块,还剩下多少块呢?”中年级“乘除法”创设“班级大扫除”情境,“把 48 名同学划分成6 组,每组有多少人呢?倘若每组需要2 块抹布,一共需多少块?”高年级“分数计算”设定“分披萨”情境,“把3 个披萨平均分给4 个家庭,每个家庭会分到多少个呢?”生活情境创设需真实恰当,杜绝脱离学生实际经验的“伪情境”,让学生在解决生活方面问题时自然运用计算手段。
3.2 创设问题情境,驱动思维参与
以设置具备挑战性的问题为途径,带领学生在探索里理解运算原理,实施“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期间,创建“路程核算”相关问题:“一辆汽车每小时行进 85 千米,从 A 地前往B 地要12 小时,A、B 两地相距多少路程?”学生先尝试用已掌握的“两位数乘两位数”方法做迁移,大概会呈现“85 乘10 获850,85 乘2 获170,850 与170 相加之和是1020”的分步计算样式,教师进而引导学生总结出竖式计算的简便优势,让学生于问题解决时主动搭建算法体系。问题情境难度需恰到好处地把控,需存在“跳起来够得到”这般的挑战性,且要防
止因难度太大而打击信心[2]。
3.3 创设游戏情境,提升学习乐趣
结合小学生好动、争胜的习性,把计算融入到游戏活动里去,例如:“计算闯关”构建“动物园探险”游戏情境,各关设置相异类型的计算题,学生每答对一题就前进一个格子,成功抵达“终点”领取奖励;“角色扮演”加入“元角分计算”活动里,安排学生分别充当“售货员”与“顾客”,采用模拟货币开展交易的计算流程;“抢答竞赛”采用分组方式进行“快速口算接力”,各小组交替进行答题,得分累计达到最高的小组取胜。应控制游戏情境的时间长度,以防过度娱乐造成对计算训练核心目标的漠视,达成“趣乐”与“效能”的恰当平衡。
3.4 创设操作情境,强化直观感知
采用动手行动,使学生在具身活动中掌握抽象算理,例如:实施“进位加法”(如 27 加8)教学工作:安排学生用小棒做摆的动作,27 根小棒由2 捆与7 根组成,7 加8 得15 根,15 根能捆成1 捆余5 根,总共是 3 捆加5 根,也就是35,经操作体悟“个位满十进 原理;实施“小数乘法”(如0.2 乘以0.3)教学工作:安排学生在边长为1m 的正方形纸上展现出 ∗0.2m′′ ⋅0.3m′′ ,发现重叠部分所占面积是0.06 平方米,直观体悟小数乘小数时,积的小数位数为两个因数小数位数的总和。操作情境需赋予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时段,激励边操作边展开表达,把操作环节转换为数学用语,实现“动手里求知”[3]。
3.5 创设多元情境,兼顾差异发展
按照学生认知差异去设计分层情境,贴合不同水平学生的愿景,当进行“小数加减法”的教学之际,基础层面营造“文具店购物”情境,有铅笔售价
,橡皮售价
,买一支铅笔跟一块橡皮一共要花多少钱;增强层搭建“书店购书”情境,已知故事书8.5 元,科技书 12.3 元,用 20 元去买这两本书,不够所差金额,够则剩余金额是多少;拓展层设立“规划预算”情境,若有50 元,自主选定3 样学习用品,怎样购买能实现最划算的结果?。多元情境让各个学生都可在契合自己的挑战中取得成功,杜绝“精英学生挑战感缺失,后进学生追赶无成效”现象。
四、结论
情境创设举措为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增添发展活力,借助生活、问题、游戏、操作等情境的多样化规划,能有效激起学生学习的动力,助力算理领悟,强化运用理念,处于教学实操阶段,教师应坚守“情境围绕计算服务”的原则,按照学生特质创设实在、有用的情境,令计算教学自“枯燥操练”变为“灵动研讨”,最终实现教学效率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步增强。
参考文献
[1]刘宏洋.新课标理念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若干策略[J].小学生(下旬刊),2024,(03):43-45.
[2]张世霞.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4,(08):113-115.
[3]麦正东.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变革基本策略初探[J].教育界,2023,(10):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