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制造生产流程优化策略及实践分析
张传才 郑小富 郑伟 王中誉 陈虎
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 311100
引言:在制造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机电制造企业面临着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的挑战。生产流程的合理性直接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深入研究机电制造生产流程优化策略并进行实践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机电制造生产流程现状
1.1 现有流程环节概述
机电制造生产流程涵盖多个复杂环节。从原材料的采购开始,这一环节需要对各种金属、塑料等原材料进行筛选和采购,确保其质量符合机电产品的制造要求。例如,对于一些高精度机电设备的制造,对金属材料的纯度、硬度等指标有着严格的要求。原材料采购后进入生产车间,首先是零部件的加工制造,这其中包括车削、铣削、磨削等多种机械加工工艺,不同的零部件依据设计要求进行不同的加工操作。接着是零部件的组装环节,将加工好的各个零部件按照特定的顺序和方式组合在一起,这需要工人熟练掌握产品的结构和装配流程。之后是产品的调试检测,通过各种专业设备和检测手段对组装完成的机电产品进行性能测试,检查是否存在故障或性能不达标的情况。最后是产品的包装和入库环节,包装要保证产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不受损坏。
1.2 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机电制造生产流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其一,生产环节的衔接不够流畅。在零部件加工与组装环节之间,由于生产计划的安排不够合理,常常会出现零部件供应不及时或者库存积压的情况。例如,某些零部件加工时间过长,导致组装环节的工人等待时间过长,降低了生产效率;而有些零部件生产过量,造成库存成本增加。其二,设备的利用率不高。一些高端设备由于操作复杂、维护成本高,导致其使用频率较低,而一些低端设备则过度使用,容易出现故障,影响生产进度。其三,质量控制存在漏洞。在生产过程中,部分环节的质量检测标准不够明确或者执行不严格,导致一些存在质量隐患的产品流入下一道工序甚至进入市场。例如,在一些小型机电产品的制造中,对于一些外观瑕疵的检测不够重视,可能会影响产品的整体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2. 生产流程优化策略
2.1 工艺布局优化
工艺布局优化在机电制造生产流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工艺布局往往按照功能进行划分,例如将车削加工区域、铣削加工区域等分别设置。这种布局方式容易导致物料搬运距离过长,增加了生产时间和成本。优化后的工艺布局应采用成组技术,即将具有相似工艺特征的零部件集中在一起进行加工。例如,可以按照产品族或者加工工艺的相似性将车间划分为不同的区域。这样一来,物料在各个加工区域之间的搬运距离大大缩短,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工艺布局优化还应考虑设备的摆放位置。将相关设备合理地布置在一起,形成生产线,可以实现零部件的连续加工,减少中间环节的等待时间。
2.2 设备更新与维护策略
设备更新与维护是机电制造生产流程优化的关键。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电制造行业的设备更新换代速度较快。及时更新设备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例如,采用新型的数控机床可以提高零部件的加工精度和加工速度。在设备更新时,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生产需求和经济实力,选择合适的设备。对于一些大型企业,可以优先考虑引进国际先进的设备;而对于中小企业,可以选择性价比高的国产设备。同时,设备的维护也至关重要。建立完善的设备维护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保养和维修,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设备故障对生产的影响。对于一些关键设备,可以采用预防性维护策略,通过对设备运行数据的监测和分析,提前发现设备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处理。
3. 优化策略实践实施
3.1 实施步骤规划
实施生产流程优化策略需要有明确的步骤规划。首先,要进行全面的生产流程评估。这包括对现有的生产流程、设备状况、人员配置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例如,通过收集生产数据、观察生产过程、与员工进行访谈等方式,找出生产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优化的潜力点。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优化方案。优化方案应包括具体的优化目标、实施步骤、时间安排和资源分配等内容。例如,设定在一定时间内将生产效率提高百分之多少,将产品质量合格率提升到多少等目标,并详细规划如何进行工艺布局优化、设备更新与维护等工作。接着,要进行小范围的试点。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生产区域或者产品生产线进行优化策略的试点,这样可以在较小的风险下测试优化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试点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各项指标的变化,如生产效率、产品质量、成本等,并及时对优化方案进行调整。最后,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全面推广优化方案。将优化后的生产流程和策略应用到整个企业的生产中,确保所有生产环节都能按照优化后的方案进行操作。
3.2 人员培训与组织协调
人员培训与组织协调是优化策略实践实施的重要保障。在机电制造生产流程优化过程中,涉及到新设备、新技术和新流程的应用,这就需要对员工进行相关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新设备的操作技能、新工艺的流程规范、质量控制的新要求等方面。例如,对于新引进的数控机床,要对操作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使其掌握设备的编程、操作、维护等技能。同时,组织协调也非常关键。企业内部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确保各个部门之间能够协同工作。在生产流程优化过程中,生产部门、技术部门、质量部门等各个部门之间需要密切配合。
3.3 实践中的问题应对
在生产流程优化策略的实践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问题。在工艺布局优化方面,可能会遇到场地空间有限的问题。例如,企业的生产车间面积较小,按照理想的工艺布局方案进行调整时,可能会发现没有足够的空间来设置新的加工区域或者摆放设备。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用立体式的布局方式,利用空间高度,设置多层货架或者多层生产线,提高空间利用率。在设备更新与维护方面,可能会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对于一些中小企业,购买新设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设备维护也需要一定的费用。解决这一问题可以考虑与设备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采用设备租赁或者分期付款的方式获取新设备,同时可以通过内部培训提高员工的设备维护能力,减少设备维护外包的费用。在人员培训与组织协调方面,可能会出现员工对新流程和新技术的抵触情绪。这就需要企业加强宣传和沟通,向员工解释生产流程优化的必要性和好处,同时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到生产流程优化工作中来。
结束语:通过对机电制造生产流程优化策略及实践的分析,可知合理的优化策略能显著提升生产效能。企业应依据自身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策略并持续改进,以适应市场变化,在激烈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自身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陈光连.机电制造中的数字化生产技术应用研究[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2024工程技术应用与施工管理交流会论文集(下).浙江华达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024:56-58.
[2]陈光连.机电制造中的信息化生产管理系统研究[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2024工程技术应用与施工管理交流会论文集(下).浙江华达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024:59-61.
[3]陈燎.机电制造工艺在垃圾焚烧发电生产中的应用探讨[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2024 工程技术应用与施工管理交流会论文集(下).瑞安市海滨伟明环保能源有限公司;,2024: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