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境到底”教学策略应用探究
叶妙红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惠阳学校 516200
引言
教育改革持续深化,“教—学—评”一体化与情境教学的深度融合,成为提升课堂质效的关键路径。“一镜到底”策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结合“塔里木盆地”教学,采用“一镜到底”教学策略,以“楼兰古城兴衰”为情境锚点,关联塔里木盆地“自然环境-人类活动-资源开发”逻辑,从新课导入激发探究欲,设计“盆中有水吗?”“盆中有人吗?”“盆中有宝吗?”等情境问题链,引导学生逐层解码区域地理特征,再延伸至课后课后实践活动,持续深化人地关系认知。该实践验证,其能激活学生兴趣、培育核心素养,为初中地理情境教学创新与素养培育提供实操范例。
一、设计背景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 年版)》出台后,传统填鸭式教学的弊端愈发凸显,这种单向灌输知识的模式,已经难以契合学生个性化、探究性的学习需求,长期采用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过往教学场景中,学生常通过死记硬背知识点,大量刷题提升地理成绩,沦为“高分低能”的考试机器,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的培育严重缺失。
在此困境下,“一镜到底”教学策略的价值得以显现。该策略以特定情境为主线贯穿教学全程,为地理课堂注入活力。本文以人教版“塔里木盆地”教学为例,教师运用“一镜到底”策略,为学生创设生动且逻辑连贯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步概括出塔里木盆地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这一过程学生需要调用多维度知识,综合思考、探究、学生地理综合思维与区域认知能力得以有效锻炼,案例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落地课堂提供实践参考。
二、教学实录
运用“一镜到底”教学策略开展“塔里木盆地”教学时,需围绕教学全流程对教学情境进行系统性创设。提出要求,以下从各环节展开,详细呈现教学实施路径。
(一)导入新课:情境驱动,激活兴趣与认知
新课导入的核心目标,是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建立“塔里木盆地”的初步认知,明晰课堂方向,提升教学效率。
结合初中生好奇心重、探究兴趣浓的心理特征,选取了“楼兰古城的兴衰”作为情境切入点,播放“楼兰古城的兴衰”专题视频后,教师引导学生聚焦地理视角,抛出关键问题:“公元前 2 世纪西域最繁华的楼兰王国,位置对应今日的塔里木盆地,它突然消声匿迹可能是什么?此问题将历史典故与地理区域关联,驱动学生基于生活认知与有限知识储备,围绕“遭遇沙尘暴、缺水、过度开发.....”展开热烈讨论。经思维碰撞,师生提炼出“缺水是楼兰古城衰落的重要推动因素”等结论,既呼应地理学科关注人地关系的本质,又以悬念式情境激活学生探究欲,为塔里木盆地教学埋下逻辑线索。
(二)讲授新课:情境设问链,串联知识与素养
讲授环节以“塔里木盆地”为中心,设计“盆中有水吗?”“盆中有人吗?”“盆中有宝吗?”三个情境问题,对应自然环境、人口城镇分布、油气资源开发三大知识板块,构
建清晰的问题链与教学逻辑。
1.“盆中有水吗?”—— 解码自然环境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查阅中国地形图,定位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观察周边的山脉(天山、昆仑山等)分布,归纳概括“中间低,四周高”的地形特征,继而追问,这种地形对该地的气候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推动学生关联地形与气候的内在逻辑——封闭地形阻挡水汽进入,加剧区域干旱。通过定位-观察-归纳-推理的思维路径,学生自主解码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环境特征,掌握区域地理分析方法。
2.“盆中有人吗?”——探究人口城镇与交通线的分布规律
承接“干旱的气候特征”以“盆中有人吗?”引导学生思考“干旱环境下,人口与城镇与交通线如何分布”。教师提供塔里木盆的绿洲、城镇和交通线分布图,组织学生分析“绿洲、城镇与交通线的关联”理解水源制约下,人口、城镇集中于绿洲地带的人地关系逻辑,深化对“自然环境影响人类活动”的认知。
3.“盆中有人宝?”——剖析资源开发的意义与挑战
围绕“盆中有宝吗?”教师组织学生研读教材中的油气资源资料,数据图表,梳理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分布特点与开发现状。借助多媒体展示油气田景观、管道运输工程等素材,强化学生对“资源丰富性”的直观感知。继而开展辩论性探究:“油气资源开发对区域发展有哪些意义?会面临什么挑战?”引导学生从经济、生态角度进行多维度分析,理解“资源开发需兼顾发展与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三个情境问题环环相扣,以“自然环境→人类活动→资源开发”的逻辑串联知识,推动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构建“塔里木盆地”的系统认知,同步提升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
(三)课后延伸:深化人地关系,素养落地
课后延伸延续“一镜到底”的情境逻辑,围绕“盆中有宝吗?”的资源开发主题,开展西气东输工程对沿线居民生产生活影响的调研。通过引导学生查阅权威地理资料,检索相关报道,开展街头调研等实践活动,撰写小短文,从多元视角论述该工程对沿线居民的生产生活影响,以此提升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强化地理实践力,助力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人地协调观。
三、结语
总之,在“一镜到底”教学策略运用中,教师依托同一教学情境,既能明晰课堂讲解逻辑,又可增强提问连贯性,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从教学流程看,教师在导入环节选择教学情境后,无论是新课讲授还是课后延伸都要结合该情境开展启发式提问,以促进学生地理学科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孟惠.“一境到底”教学策略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以人教版地理教材“我国最大的河流——长江”教学为例[J].初中生世界,202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