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食品标签监督检验中常见问题探讨

作者

张天辉

白城市产品质量检验所 137000

前言:标签是向消费者提供产品信息的主要载体,也是政府部门进行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工具,《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等相关法律规范均对食品的标签做出了具体规定,但是在日常监督检验中还是出现了大量的食品标签违规现象。因此,加强对食品标签监督检验过程存在的常见问题研究和探讨有效的解决办法,对提高食品标签质量、保护消费者利益有着积极的作用。

、食品标签监督检验中常见问题

(一)配料表标识问题分析

配料表标注问题以配料顺序混乱、复合配料展开不当、食品添加剂标识不规范等为主[1]。企业常不能按照加入量递减顺序排列配料,例如当配料用量接近时,企业依靠经验估量而没有准确计算确定顺序,出现标示与事实不符。复合配料展开标识中,部分企业对复合配料的各组分标识不全面,或者没有必要展开的而进行展开,导致配料表拉长且易误导消费者。食品添加剂标注规范性问题包括使用商品名称代替通用名称、功能类别标注不准、同一功能类别添加剂标注格式不一致,这些均反映了企业对相关规定要求把握不到位。

(二)营养成分表标注问题分析

营养成分表的标注问题主要表现为数值的准确性、营养成分表的单位标注、营养声称与标示值一致性的要求等方面存在问题[2]。部分企业不具备直接的营养成分检测能力,仅依照经验计算或是参考相似产品的营养成分标注,没有考虑到原料的不确定性和工艺加工的消耗及储存转化等因素会对营养成分含量产生影响,产品营养成分表标注值与检测值存在着较大偏差。一些企业标注的每 100g 与每份混淆,或在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标注中使用错项计量单位的现象。营养声称与检测值不符合的情况是指企业产品在外包装上声称有“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维生素”的营养产品,实际检测后产品并不具备上述营养声称的条件,这除了不符合标签法规的要求,还存在对消费者产生误导的嫌疑。

(三)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标注问题分析

标注位置不准确、模糊不清、标注格式不正确、保质期计算不准确等。个别企业把生产日期标注在不易于阅读的位置、与其他信息混排,标注模糊不清,或者把生产日期直接打码在封口处,不破坏包装就不能看到生产日期。部分企业用打码机的保养不到位,打码不清晰或选取与包装色差小的字体颜色,难以阅读。部分企业使用的标注日期格式不统一,采用的日期格式不一,部分标注使用年月日的格式,但标注时不规范,如未标注全年或未标注年月日中的一个或多个项,部分企业对保质期标注起算时间的理解不够准确或计算出现误差等,致使标注的保质期不符合实际情况。

(四)净含量和规格标注问题分析

净含量与规格标识问题主要表现为标识计量单位使用错误、标识位置错误、多件装产品标识混乱等。有的企业在标识中选择不恰当的计量单位或单件产品标注中使用多种计量单位,使消费者产生识别困难。液体产品净含量采用体积单位标示,而部分企业在标识中采用质量单位或多种计量单位混用,出现以毫升、升表示净含量的情况。净含量信息未在相应规定位置标识,或字体大小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要求,导致消费者正常识读困难。多件装产品在标识中需同时标注单件净含量和总净含量,而多数企业在实际应用过程经常出现标识不完整、计算有误、表达不清等问题,部分企业对于固液混合类产品的净含量标识要求把握不准,混淆净含量与固形物含量的概念而未能区分及准确标识。

二、检验方法和程序优化建议

检验方法的优化应包括检验设备和技术的提升、检测标准的修订,选择并引入先进的检验设备和技术,提升对营养成分、添加剂添加量等重点项目的检验准确率和效率,建立食品标签合规性的评价体系,编制更加具体和清晰的操作性强的检验操作规程,确定食品标签检验要素的重点、判断规则以及检验项目和结果判定;检验程序的优化应包括系统、有针对性的检验程序设计,针对不同类型的食品,提出检验程序设计的方法,包括检验依据和项目;针对不同类型的食品安全风险、风险程度等设定检验程序。监督检验单位必须建立食品标签的问题库、典型案例数据库,为食品检验提供参考资料及培训教材,提高食品标签问题的判别能力;还要建立食品标签检验记录、检验报告规范,加强检验的可追溯性,提升检验的权威性,同时加强与食品企业的交流、沟通与信息反馈,检验过程发现的问题及时与企业沟通,指导食品企业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形成检验、指导工作模式。

三、企业质量管理改进措施

食品企业应建立标签设计、审核、变更管理制度,明确每个环节责任人员和工作职责要求,保证标签设计、印刷、使用等全过程受控。建立标签合规性自查制度,定期对产品标签进行内控审核,及时纠正标签中存在的问题。企业应加强标签设计、生产、质量控制等人员的法规培训和技术培训,提高对标签要求的理解能力和执行能力。企业应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和检测能力,做好营养成分标签标注的准确性控制,建立产品配方数据库和营养成分数据库,为标签设计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过程控制应贯穿于标签管理的全部过程,从原料采购、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到产品包装标识,每个环节都应设立相应的质量控制点和监控措施。建立供应商管理制度,保证原料信息准确性、及时性更新,避免因为原料改变造成的标签内容出错,完善产品变更管理制度,保证产品配方、工艺、包装等变更能及时体现在产品标签信息。

结语

食品标签监督检验过程常遇到的问题,是当前我国食品标签管理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有关部门、检测机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等多方合力,今后需要针对标签合规性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化完善的评价体系、检测技术的不断提升、各部门的密切配合等方面着力,才能不断提高标签质量,更好地维护消费者的知悉权、选择权。

参考文献:

[1]陈雪霞,贾巧莉,解粉莲.散装食品标签检验的要素及问题分析[J].食品安全导刊,2024(12):24-26.

[2]阎霞.预包装食品标签常见问题解析[J].食品安全导刊,2024(34):12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