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教材视角下初中化学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方向

作者

李诗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六中学 116600

引言:随着新教材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传统教学评价体系弊端渐显。为提升教学质量、契合新教材特点,对教学评价体系进行改革迫在眉睫。探讨其改革方向,能为初中化学教学提供科学指引。

1. 评价理念的转变

1.1 从单一知识评价到综合能力考量

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评价往往侧重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记忆和简单应用,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难以全面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如今,随着教育理念的发展,评价开始向综合能力考量转变。这意味着除了化学基础知识,还关注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对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迁移运用能力等。例如,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学生不仅要掌握实验原理和步骤,更要能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并设计方案去解决问题。这种综合能力的考量有助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也能让化学教学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走向能力与素养的全面培育。

1.2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发展潜力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在初中化学学习中也有着不同的起点、学习风格和发展速度。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评价理念要求教师不再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所有学生。对于那些在化学学习上可能起步较慢但有着独特思维方式或强烈学习兴趣的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比如,有的学生可能在化学理论学习上表现平平,但在化学实验设计方面却有着独特的创意。评价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潜力,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鼓励他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深入探索,挖掘自身潜力,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化学学习中找到自信,实现个性化的成长。

1.3 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导向

在初中化学教学评价中,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导向意味着评价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学生的发展。传统评价更多地是从教师教学效果的角度出发,而现在要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学习需求和学习收获。教师在设计评价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让学生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评价方式。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为积极参与评价过程,从而更好地促进自身化学学习的成长与进步。

2. 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2.1 引入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

初中化学教学评价中,单纯的终结性评价存在诸多弊端,它往往只关注学生学习的最终结果,如期末考试成绩等,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和成长。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则能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过程性评价可以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日常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态度和技能掌握等。例如,在化学实验课程中,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实验准备、能否规范操作仪器、是否认真记录实验数据等都是过程性评价的内容。两者结合,既能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给予指导,又能在整体上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把握,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2.2 运用信息化手段丰富评价途径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初中化学教学评价也有了更多的途径。信息化手段为评价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且全面的方式。例如,利用在线学习平台,教师可以实时监测学生的学习进度、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参与讨论的活跃度等。通过化学实验模拟软件,能够对学生的虚拟实验操作进行评价,了解他们对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的掌握程度。此外,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在化学知识测验中的答题情况,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知识薄弱点。这些信息化手段不仅丰富了评价的内容和形式,还能为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提供更精准的数据支持,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3 鼓励学生自评与互评参与评价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评与互评是评价方式多元化的重要体现。学生自评能够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例如,在完成一个化学实验报告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熟练程度、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是否合理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这种自我评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能力。而学生互评则能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自己和他人的学习成果。在小组化学项目学习中,同学们可以互相评价彼此在项目中的贡献、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对化学知识的运用情况等。学生互评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还能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3. 评价指标的科学设定

3.1 依据新教材内容优化知识评价指标

新教材在初中化学教学内容上有了许多更新和调整,评价指标也应随之优化。新教材更加注重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以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因此,在知识评价指标方面,除了传统的化学概念、化学方程式等基础知识的考查,还要增加对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考查。例如,考查学生对环境污染中的化学原理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化学知识进行环保措施的设计。同时,对于新教材中新增的化学实验探究内容,要重点评价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深度、实验方案的设计合理性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等,这样的评价指标优化能够更好地与新教材内容相匹配,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3.2 构建体现实践与创新能力的指标

初中化学教学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在评价指标的构建中,实践能力方面可以从化学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根据实验结果提出合理建议等方面进行考量。例如,在化学实验中,学生能否准确使用仪器、能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正确的图表并得出合理结论。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可以包括学生在实验方案设计中的创新思维、对化学问题提出独特解决方案的能力以及对化学知识进行创新性应用的能力等。通过构建这样的评价指标,能够激励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选拔出具有创新潜力的学生。

3.3 建立动态调整评价指标的机制

初中化学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学习情况变化以及教育理念的更新,评价指标也需要进行动态调整。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在某个化学知识板块存在普遍的理解困难,那么在评价指标中就可以适当降低该部分知识的难度权重,增加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努力程度的考量。同时,随着社会对化学人才需求的变化,如对绿色化学、化学与新能源等领域人才的需求增加,评价指标也要相应地进行调整,增加相关内容的评价权重。建立动态调整评价指标的机制可以使评价体系更加灵活、科学,更好地适应初中化学教学的发展需求。

结束语:新教材视角下初中化学教学评价体系改革意义重大。通过转变理念、多元化方式及科学设定指标,能更好发挥评价作用,推动教学发展,助力学生在化学学习中收获知识与能力,实现教学目标与学生成长的双赢。

参考文献:

[1]郭震.初中化学新教材教学问题解析[J].教学与管理,2025,(16):56-60.

[2]聂寻.大单元教学视角下的初中化学教学设计策略[D].西南大学,2022.

[3] 茅雅致. 化学学科素养视角下初中化学教材的使用[J]. 数理化解题研究,2019,(02):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