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城市园林绿化景观的规划设计要点研究

作者

赵宇航

身份证号:320623199303212370

引言

全球城市化进程持续推进,城市空间扩张与人口集聚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却也引发一系列生态问题,热岛效应加剧、空气与水体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城市生态系统韧性面临严峻考验。城市园林绿化景观已超越传统装饰美化的单一属性,成为维系城市生态平衡、承载民生需求、彰显城市文化气质的战略空间,其规划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城市可持续发展质量与居民幸福感,破解重建设轻规划、重形式轻实效的行业痛点。

一、核心概念界定

1.1 城市园林绿化景观

从生态维度来看,它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调节城市微气候、净化空气与水体、涵养水源、提供生物栖息地的关键作用。从景观维度来看,它是城市风貌与空间美学的重要体现。通过对地形、植物、水体、硬质景观等元素的艺术化组合,塑造层次丰富、意境协调的视觉空间,既能展现城市的自然肌理,又能传递地域文化特色。无论是街头绿地的精致点缀,还是大型公园的整体营造,都能提升城市空间的观赏性与艺术感染力,为居民提供视觉愉悦的生活环境。

1.2 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的三级层级与侧重点

宏观层级聚焦于城市整体尺度的绿地布局,核心是构建科学的绿地网络格局。它需结合城市总体规划,明确各类绿地的总量、分布与功能定位,通过点、线、面 结合的方式,将绿地融入城市空间结构,形成覆盖全城的生态与休闲网络。中观层级以城市局部片区为范围,侧重绿地与片区功能的适配性。它需衔接宏观规划要求,结合片区的使用人群特征与空间需求,确定绿地的功能分区、景观风格与核心亮点。微观层级 聚焦于具体景观节点的植物与设施设计,是设计落地的关键环节。它需结合场地的微气候、土壤条件与景观主题,进行植物种类选择、群落结构搭配,同时细化座椅、铺装、照明等设施的设计。

二、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前期调研与分析要点

2.1 场地基础条件调研

场地基础条件是园林绿化景观设计的前提,需全面掌握自然禀赋与现有资源,确保设计贴合场地本底特征。在自然条件方面,需重点勘察地形地貌,明确场地内坡度、高程变化,判断是否存在低洼易涝区或陡峭难利用区域,为后续空间布局与地形改造提供依据;同时关注气候特征,分析区域光照时长、主导风向、降水分布规律,结合极端天气情况,指导植物选择与设施防护设计。土壤条件与水文状况同样关键,需检测土壤肥力、酸碱度及渗透性能,确定是否需进行土壤改良,避免因土壤问题影响植物生长;同步梳理场地内地下水水位、现有水系走向及水质情况,思考如何利用自然水系打造景观,或通过人工干预优化水文环境。2.2 城市规划与上位规划衔接分析

园林绿化景观设计需融入城市整体发展框架,与上位规划紧密衔接,确保合规性与系统性。在对接城市总体规划时,需明确场地所在区域的功能定位,知晓绿地在城市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结构中的角色,例如是否属于城市绿楔、绿带或绿心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而确定绿地的规模、核心功能与服务半径,使其与城市空间布局相协调。需加强与各类专项规划的协同,在生态层面,衔接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确保绿地设计符合生态红线要求,助力区域生态廊道构建;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需参照海绵城市规划指标,将低影响开发理念融入设计,预留雨水调蓄与渗透空间;在文化保护领域,需呼应历史文化保护规划,若场地涉及历史街区或文化风貌区,需保证景观风格与周边文化氛围一致,避免出现风格割裂。

2.3 用户需求与社会文化分析

园林绿化景观最终服务于城市居民,需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结合地域文化特色,打造有温度、有记忆点的空间。在用户需求调研中,需通过问卷、访谈、实地观察等方式,覆盖不同年龄、职业、生活习惯的人群,了解老人对休憩设施、无障碍通行的需求,儿童对游乐空间、安全防护的要求,上班族对便捷休闲、短时放松场所的期待,以及家庭群体对亲子互动空间的需求,同时收集居民对景观风格、活动类型的偏好,确保设计能满足多样化使用需求。

三、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核心要点

3.1 生态优先类要点

生态优先是园林绿化设计的核心准则,需以维护城市生态平衡为首要目标。在绿地系统构建上,应注重打造点、线、面交织的生态网络,将公园、街头绿地等点状绿地,与道路绿化、滨河绿带等线状绿地,及郊野公园、生态湿地等面状绿地有机串联,提升绿地连通性,为生物迁徙与物质循环提供通道。植物配置需遵循生态适应性原则,优先选用乡土植物,因其对本地气候、土壤条件适应性强,能降低养护成本并提升群落稳定性。还需融入低影响开发理念,通过雨水花园、植草沟、渗透铺装等设施,实现雨水调蓄与净化,减少城市内涝风险。

3.2 功能适配类要点

园林绿化景观需满足居民多样化使用需求,实现功能与空间的精准匹配。空间功能分区需结合场地特征与人群需求,合理划分休闲活动区、运动健身区、儿童游乐区、安静休憩区等,例如将儿童游乐区设置在日照充足、视野开阔且远离机动车道的区域,保障儿童安全;老年活动区则需临近休憩设施与无障碍通道,方便老人使用。服务设施配置需兼顾实用性与便利性,基础设施如座椅、垃圾桶、公厕、指示牌需均匀分布,满足居民基本需求;特色设施如健身器材、科普展示牌、景观亭廊则需按需设置,例如在科普教育型绿地增设植物标识牌,在社区绿地配备简易健身器材。

3.3 景观美学类要点

景观美学设计需兼顾视觉观赏性与意境营造,打造富有吸引力的绿色空间。空间形态营造需充分利用场地自然要素,通过地形起伏、植物搭配、水体布局塑造层次丰富的景观格局,例如利用微地形打造高低错落的绿地空间,增强空间趣味性;借助水体营造灵动景观,搭配驳岸植物与景观小品,提升景观感染力。色彩与季相设计需注重整体协调与时序变化,植物选择需考虑四季景观效果,实现 春花、夏荫、秋叶、冬枝的季相更替。地域文化融入是提升景观辨识度的关键,需提炼城市历史文脉、民俗特色等文化元素,通过铺装纹样、雕塑小品、植物选择等方式融入设计。

3.4 运维保障类要点

运维保障设计需为后期养护管理提供便利,确保绿地长期稳定运行。在设计阶段需考虑养护管理的便利性,植物选择需兼顾生态效益与养护成本,优先选用耐旱、耐贫瘠、抗病虫害的植物,减少灌溉、施肥与病虫害防治频次;同时预留养护通道与操作空间,例如大型乔木周边需预留足够空间便于修剪与施肥,设施设计需考虑检修需求,预留检修接口与通道。

结语

本研究围绕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要点展开系统探索,通过科学前期调研与生态优先、功能适配、景观美学、运维保障四大核心要点协同,实现绿色空间可持续价值。研究打破单一维度设计局限,为实践提供清晰指引。城市园林绿化需持续响应生态保护与民生需求,深化多规协同与智慧化运维,以更具系统性的设计助力构建生态宜居、富有文化底蕴的城市空间,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注入持久绿色动力。

参考文献

[1] 段震, 左宏辉. 风景园林人性化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应用要点分析[J]. 乡村科技,2023,14(13):95-97.

[2]李楠.城市景观规划中风景园林人性化设计的要点[J].现代园艺,2022,45(02):55-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