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大思政课”背景下活动型课程教学实践

作者

杨净婷

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 版)中强调: 本课程的教学以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实施为主线,要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通过知识和活动体验,让学生获得的是正确的价值观、政治判断力及其社会参与能力。

什么是活动型课程?活动型政治课是依据一定教育教学理论,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确定议题,以活动为根本特征,着眼于活动设计的内容化和课程内容的活动化,以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为目标的创新课程。具体说,就是通过一系列活动及其结构化设计,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课程内容化”。本文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为例,谈谈活动型课程在教学中的具体实践。

一、议题选择

议题的选择对于一节课的效果和目标达成非常重要,是学生展开一节课学习的中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是《经济与社会》模块的中的非常重要的一课,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认识。主要讲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优势及其局限性。教学重点是市场供求关系和资源配置的优缺点,难点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重要性和措施以及正确区分市场调节的三个弊端。这一课内容对与学生来讲非常抽象,似乎离生活实际很远。因此,在整体设计上要突出社会实践,把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从这个角度上来讲议题的选择尤为重要。本节课的总议题为“中国合伙人之创业前传”——如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下设三个分议题:议题一研学之读市场(市场如何配置资源);议题二探讨之懂市场(如何让市场机制更有效?);议题三熟虑之思市场(资源配置能否完全交给市场)。

二、活动目标

本节课的设置为活动型课程,设置意图是通过一个大的情境设置,即要求学生分组组成合伙人组织,模拟自己在创业前期所做的各项工作。由议题一发现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在议题二找到创业必需要置身于市场体系中,从议题三中反思出不能单纯的靠市场调节。自主通过情境设置,实现教学目标。即:通过比较市场和计划两种配置资源的方式,认同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辩证地看待市场经济的优点和缺点;认识到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需要每个市场经济参与者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树立诚信观念,明确良好的市场运行需要公平开放的市场规则来维护。在活动中完成本节课的学习,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素养目标达成。

三、活动实施

1. 预期效果

本节课在设计之初,通过《中国合伙人》电影片段作为课前导入,这一片段本身属于励志系列,希望通过三人的励志演讲在情感先入为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中国合伙人》让学生分组组成合伙人组织,并且给自己的组织命名。本节课以合伙人为导入新课起点,开始创业前的思索,创业背景为“芯片”产业,由“芯片”产业的创业思考,引领全课。通过这一总览全课的设置,贯彻全课堂的学习,学生的全部活动围绕其展开,最终完成各项教学目标。

2. 流程设计

导入:《中国合伙人》电影片段情境设置:中国合伙人之创业前传

提出总议题:如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要求学生模仿三人分组组成合伙人组织,并且给自己的合伙组织命名。

议题一:研学之读市场(市场如何配置资源)

情境一:看新闻《中小家电缺芯调查》,找到创业项目——芯片产业。要求本节课

以芯片产业为创业项目。

活动一:结合信息,分组完成以下任务并指派代表回答

(1)有人说:未来,芯片是最重要的资源。你觉得芯片是资源吗?(2)为什么要合理配置芯片资源?

(3)我们能够用哪些手段来配置芯片资源,助力小家电企业生产?通过此活动,学生自主完成市场配置资源的手段和必要性知识。情境二:创业查资料活动

信息一:芯片价格暴涨。(略)

信息二:小家电芯片需求旺盛。(略)

信息三:芯片供应全球短缺。(略)

活动二:结合信息,分组完成以下任务并指派代表回答。

(1)芯片行业的变化与哪些因素相关?这些因素与市场有何关系?

(2)举例说明商品价格与供给、需求之间的关系,并用曲线图表示这种关系

(3)在芯片等资源的配置中,市场还是计划起决定性作用?它的优点是什么?通过活动二,学生在活动中实现了市场通过供求、价格和竞争来配置资源,明确了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同时突显了公共参与核心素养。

议题二:探讨之懂市场(如何让市场机制更有效?)

情境三:创业咨询

三人找来几位好朋友出谋划策(具体材料略)

活动三:

(1)公司开办要与多个市场打交道,朋友A——F的建议中涉及哪些市场?

(2)辨别上述哪些建议可取、哪些建议不可取?说明理由。

通过此环节的活动,学生置身于情境中,得出创业需要相应的市场体系,进而升华到如何建设市场体系?这时候学生从合伙人身份转变成国家、企业和消费者,在此活动中实现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联系到一起,契合了“大思政课”理念。

议题三:熟虑之思市场(资源配置能否完全交给市场?)

四、活动评价

活动型课程最后的结束部分要对本节课进行评价,评价标准区分为优秀、良好和再接再厉三个等级。如何进行评价?本节课的设置为合伙人组织,因此所有的课堂活动都是以学生成立的组织为单位,根据对议题的展开讨论程度,对问题认识的深度进行想应的评价。采用的具体模式为——合伙人组织之间的互评,在这个过程中选出本节课最佳合伙人组织,在最佳合伙人组织中,组员在选出最佳合伙人。老师最后做综合评价,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活动型课程的构建,它不是围绕生活中的主题而开展探究活动,而是课内议题活动的延伸、拓展和深化,其实质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引导学生开展学科内的探究性学习。本节课是对其的实践和探索。

[参考文献]

[1]门李想.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活动课堂构建[J]刀.文理导航(上句),2018,(5):74.

[2]兰宏光.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活动课堂构建[]].广西教育(中等教有),2018,(1):91,93.

本文系全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域项目课题:“大思政课”下高中思政“小课堂 ”的实践与创新—统编教材《经济与社会》精品课(项目编号:NXSZ2022018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