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作业分层设计的探索

作者

牛莎莎

珠海市紫荆中学桃园校区 广东珠海 519000

前言:“双减”政策提出了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与课外培训负担的要求,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初中物理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之一,相关作业设计情况与学生课业负担息息相关,因此教师需要积极利用丰富的教材内容为学生设计契合“双减”要求且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的物理作业,以保障“双减”政策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顺利落实。

一、“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作业分层设计的必要性

(一)“双减”政策的要求

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是“双减”政策的要求之一,为满足此要求,教师需要提升作业质量。传统的作业布置模式存在局限性,能力强的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难以有所收获,而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则面对作业存在畏难心理,因而整体作业效果并不理想。作业分层设计能依照学生实际情况合理把控作业难度与数量,达到真正实现减负增效的效果,与“双减”目标相契合。

(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基础、学习习惯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尤其学习初中物理时,部分学生能较快理解物理概念并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部分学生则需要耗费更多时间才能掌握基础知识。分层设计作业充分尊重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可为各个层次的学生提供契合的学习任务,确保全体学生都在最近发展区内充分提升,学习积极性与学习信心都同步优化。

(三)提升物理教学质量的要求

合理的作业分层设计能为教师提供更多参考,使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及时明确教学中的不足,为后续合理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保障。且分层作业也能引导学生更全面地掌握物理知识,提高学习效果,促进初中物理整体教学质量 断优化,使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有效提升。

二、初中物理作业分层设计及实施策略

(一)前期分层工作

教师需要结合物理教材与课程标准要求,从不同维度为学生分层。先分析学生近期物理单元测试成绩、课堂表现与作业完成情况等,综合分析后细化为基础层、提高层与拓展层。例如某学生连续两次单元测试成绩低于60 分,课堂表现出难以顺利理解基础概念的情况,且作业错误率较高,教师即可将其纳入基础层;成绩为60-80 分之间且基本掌握基础知识,但综合运用能力存在缺陷,教师可将其分为提高层;成绩高于 80 分且在课堂中表现较活跃、乐于探索物理知识的学生,可划分为拓展层。在此基础上针对全体学生建立学习档案,用于记录学生学习物理学习过程中的进步与不足,每学期对学习档案做出1-2 次动态调整。如基础层学生经过学习后成绩大幅提升,作业完成质量明显优化,可调整为提高层;反之如拓展层学生学习态度松懈且成绩下滑,可暂时调整至提高层,旨在激励学生保持良好学习状态。

(二)设计作业内容

面对基础巩固层学生,主要围绕教材基础知识点设计作业,引导学生理解概念并记忆公式[2]。如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基础巩固层作业可设定为要求学生准确描述声音产生条件与传播介质,再列举生活中声音传播的实例,作业形式以填空与选择等简单内容为主,旨在考查学生对声速、音调、响度、音色等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将作业量控制于15-20 分钟内,以保障基础层学生减轻面对作业的焦虑感,轻松内化当天所学知识并建立学习信心。

面对能力提升层学生,教师需要在基础巩固基础上结合教材设计综合性作业。例如学习“电与磁”相关知识时,教师可在作业中提供复杂电路图,要求学生分析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关系并计算各元件功率,同时说明电磁现象在电路中的作用。同时可布置与生活实际相关的作业,如分析家庭电路中漏电保护器、空气开关的工作原理等,在分析基础上要求学生绘制简单的家庭电路示意图。作业时长控制在20-25 分钟,旨在引导提高层学生内化知识,提升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针对拓展创新层学生,可设计开放性、探究性作业,旨在鼓励学生突破教材限制实现创新思考。例如学习“压强”知识时,可鼓励学生自主设计一个测量不规则物体密度的实验方案,要求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并总结不同方法的优势与不足。而在学习“能源”等相关内容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完成社会调查,了解本地新能源开发与利用情况,再撰写调查报告并提出改进建议。此类作业不设定具体完成时间,给予学生充分探索空间,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三)丰富作业形式

教师可设计实验类作业,依据教材中的实验内容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对应实验作业[3]。要求基础层学生复刻教材中的基础演示实验流程,如学习“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后,教师可鼓励学生依照实验步骤准确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提高层学生在完成基础实验后再改进实验,如更换实验器材,探究不同环境下平面镜成像的变化等。拓展层学生则可自主设计与教材实验相关的创新实验,如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设计一款光学游戏,再完成游戏并评估游戏效果等。同时也可设计实践调查类作业,需要结合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设计相关内容。如学习“摩擦力”后,可要求基础层学生观察生活中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现象并记录;提高层学生分析相关现象并分类整理,再分析不同现象对应的摩擦原理;拓展层学生则针对其中一项实际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如改进自行车刹车系统并提出优化方案。

也可设计小组合作类作业,针对综合性较强的作业任务可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如学习“简单机械”知识后,可要求学生合作制作一个省力机械模型,阐述该模型的工作原理。小组成员根据能力层次分工,基础层学生负责收集材料与协助操作,提高层学生负责模型制作与数据测量,拓展层学生负责整体设计与讲解原理,通过合作学习促进不同层次学生彼此学习,达到共同进步的理想状态。

结语:综上所述,“双减”政策引领初中物理作业分层设计不断完善,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物理教学改革进一步发展。相关教育工作者需要对学生实施科学分层,再合理设计作业内容,同时丰富作业形式,以此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并激发学习潜能,确保全体学生都在物理学习中有所收获,提升了物理学科整体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双立,赵晓蕊,刘飞. 优化作业 精彩分层——分层作业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作用 [J]. 数理化解题研究,2024, (20): 104-106.

[2]孟晨曦. 基于SOLO 分类理论初中物理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D]. 贵州师范大学, 2024.

[3]张依凡. “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情境化作业设计实践研究[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