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发展学生思维力提升语用能力

作者

陆霞

开化县天地小学 浙江省 衢州市 324399

思维力和语用能力是学生综合素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小学三年级是学生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语文教学如何切实提高这两种能力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课题。文章拟从三年级语文上册为例,谈谈培养学生思维力和促进语用能力培养的实践途径,希望能对小学语文教学有所帮助。

一、发展学生思维力提升语用能力的重要性

(一)增强学习自主性

思维力的训练可以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去探究知识,学生不满足于消极地接受教师的传授,而要学会用思维来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其学习动力也被大大激发出来。同时,语用能力的增强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强有力的支撑[1]。较好的语用能力可以让学生更加高效地同教师、同学,甚至是更多社会群体交流。学生有多种方式,如讨论、辩论和演讲,来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也可以从他人的反馈中获取新的知识和灵感。

(二)增强文化意识与认同感

语用能力的增强进一步推动着学生的文化认同和继承。通过模仿、讨论、书写等各种语用实践形式,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准确地用语言表达文化见解,而且可以在与人沟通过程中加强对多元文化的了解和尊重。三年级语文口语交际活动中学生可就传统节日、民俗风情等主题进行讨论,这样既能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又能深化对本土文化的认同与自豪感[2]。

二、发展学生思维力提升语用能力的优化对策——以三年级语文上册为例

(一)创新教学内容,激发思维活力

传统教学内容通常注重知识点灌输,忽略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为突破这一限制,教师要积极导入多元化、跨学科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好奇心与探索欲。如把语文知识融入历史、地理、音乐等课程中去,精心设计富有启发性、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如在对古诗词进行解读时,既可指导学生对诗词意境、修辞手法进行剖析,又可结合历史背景探究诗人创作动机及时代背景,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更为宽广的背景下领悟诗词的含义、激发思维的活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如多媒体和网络资源这样的现代技术工具,来丰富学生的教学材料,并为学生带来更为生动和直观的学习体验。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不同形式的展示,让学生在视听结合的场景下,对文本内容有更深入地了解,激发其想象力与创造力。

以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的“山行”为例,教师能够不单单停留于诗句字面的讲解与诵读,还能够进一步指导学生去深刻理解诗歌中所传达出的意境与感情。例如,教师可以提问:“诗人杜牧在诗中描绘的山林景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觉得他为什么会对这样的景色情有独钟?”通过这类试题,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诗背后所蕴含的深刻意义,了解诗人对于自然美的喜爱与渴望。

(二)改革教学方法,提升语用效能

传统教学方法通常注重知识灌输和机械记忆,在目前教育背景之下,需要向更灵活的教学方式转变,促进学生语用效能的发展。具体来讲,可运用项目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这两种先进教学方法来指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学习,在合作活动中学会发展。教师可通过设计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系列实践活动来完成,如写剧本、角色扮演、辩论赛,使学生在练习中使用语言以促进其语用能力的发展。

以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教师可通过设计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系列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语用能力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可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由学生们分别充当小女孩、路人和旁白,以生动形象的演出再现故事情节。学生在备课时需要对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情感变化有一个深刻地了解,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使用的细节以及技巧。

(三)构建评价体系,科学评估成长

鉴于在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中对学生思维力和语用能力的培养,需要设计出能够同时反映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和思维发展及语用能力发展状况的评价体系。这个评价体系应该包括多维度的指标,如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以及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通过设计情景模拟对话、创意写作和文本批判性分析这几个具体而又可操作性强的评价任务来综合考查学生在各种情境中的语用表现和思维活动。同时,运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不仅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更注重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形成性评价可以采用日常观察、小组讨论和同伴互评相结合的方式,以便及时反馈学生学习状态和调整教学策略。

以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为例,可设计出一系列具体的、操作性较强的评价任务,全面考查学生在不同情景下的语用表现与思维活动。如情景模拟对话可以设定为“假如你是苏轼,在游览西湖时遇到了不同的天气变化,你会如何向朋友描述这种景象并表达你的感受?”这类任务既考查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又能启发学生想象与创造性思维。

结语:针对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语用技能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为创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以及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提出了一系列优化建议。实施这些策略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而且还能在不知不觉中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语用能力,从而为其全面发展打下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宋雅娟,胡飞英.核心思维力视角下小学语文课后习题活用探究[J].学苑教育,2024(28).

[2]王艳芳.文本评价: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路径[J].语文建设,2024(11):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