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工程管理中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与实践

作者

王学存

宁夏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引言: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安全是重中之重。安全文化建设作为保障工程安全的关键要素,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不仅能保护人员生命财产安全,还能提升企业形象和竞争力。深入探讨其重要性与实践具有现实意义。

1. 安全文化建设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重要性

1.1 保障人员生命安全

在建筑工程领域,人员安全始终是重中之重。建筑施工现场环境复杂,存在诸多危险因素,如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等。安全文化建设能够从根本上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使施工人员在作业过程中自觉遵守安全规定。例如,通过安全文化的熏陶,架子工在搭建脚手架时会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仔细检查每一个扣件的连接是否牢固,避免因疏忽而导致脚手架坍塌的悲剧发生。同时,安全文化的构建也有助于管理人员重视安全工作,积极落实各项安全防护措施,为一线工人提供安全的作业环境。对于建筑企业来说,保障人员生命安全是其社会责任的体现,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不仅会给伤亡人员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也会对企业的声誉和经济效益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一个拥有良好安全文化的建筑企业,必然会在员工中形成一种珍视生命、重视安全的价值观,从而有效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每一位建筑从业者的生命安全。

1.2 提升工程质量与效率

安全文化建设与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效率息息相关。在安全文化的影响下,施工人员会更加注重施工过程中的细节,严格按照工程设计和质量标准进行操作。这是因为安全与质量在很多时候是相互关联的,例如,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如果不按照规定的配合比进行搅拌,不仅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还可能导致结构安全隐患。当施工人员具备强烈的安全文化意识时,他们会拒绝偷工减料等不良行为,从而确保工程质量。从效率方面来看,安全的施工环境能够减少事故导致的停工时间。例如,在一个重视安全文化的建筑工地上,电气设备的安装和维护都按照安全规范进行,不会因为触电事故或者电气故障而频繁停工检修。而且,安全文化有助于优化施工流程,通过合理安排安全防护措施的设置和检查,可以与施工工序更好地衔接,避免不必要的等待和延误,从而提高整个工程的施工效率。同时,良好的安全文化还能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忠诚度,员工在安全、有序的工作环境中工作,更愿意全身心投入到工程建设中,这也间接为提升工程质量和效率做出贡献。

2. 建筑工程管理安全文化建设的现状

2.1 存在的问题

当前建筑工程管理安全文化建设存在不少问题。首先,在部分建筑企业中,安全文化理念淡薄。企业管理层更多关注的是工程进度和经济效益,往往将安全工作视为一种形式,没有真正认识到安全文化建设对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性。例如,在一些项目中,虽然制定了安全管理制度,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大打折扣,为了赶工期而忽视安全检查等环节。其次,施工人员安全文化素质参差不齐。由于建筑行业的特殊性,大量的农民工参与到工程建设中,他们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安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有限。很多农民工没有经过系统的安全培训就上岗作业,在施工现场不遵守安全规定的现象时有发生。例如,有些工人在高处作业时不系安全带,对危险缺乏足够的认识。再者,安全文化建设缺乏系统性。建筑企业在进行安全文化建设时,往往缺乏整体规划,只是零散地开展一些安全活动,如安全月期间进行一些安全宣传,没有将安全文化融入到企业的日常管理、员工培训、绩效考核等各个环节中,导致安全文化建设难以形成长效机制。

2.2 面临的挑战

建筑工程管理安全文化建设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从外部环境来看,建筑市场竞争激烈,部分企业为了在低价中标后获取利润,会压缩安全成本投入,这对安全文化建设形成了巨大的阻碍。例如,减少安全设备的购置和更新,降低安全培训的频次等。同时,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新的安全风险,如随着高层建筑和大型复杂结构建筑的增多,施工技术难度增大,对安全管理和安全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内部因素来看,企业内部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也会影响安全文化建设。一些建筑企业层级较多,信息传递不畅,导致安全文化理念在基层员工中难以有效传播。而且,安全文化建设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但在实际工作中,员工参与的积极性不相同,部分员工认为安全工作是安全部门的事情,与自己无关,这种观念不利于安全文化的全面建设。此外,随着建筑行业的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安全文化建设也需要不断更新内容和方式,如何在新技术环境下开展有效的安全文化建设也是一个挑战。

3. 建筑工程管理安全文化建设的实践策略

3.1 制度建设与完善

制度建设是建筑工程管理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首先,建筑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检查制度、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了企业各级人员在安全管理中的职责,从企业负责人到一线员工,每一个人都清楚自己在安全工作中的角色和任务。例如,项目经理要负责整个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而班组长则要对本班组的安全作业进行监督。安全操作规程为施工人员提供了详细的操作指南,如塔式起重机的操作流程、钢筋加工的安全注意事项等,确保施工人员在作业过程中有章可循。安全检查制度能够及时发现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相结合,对检查出的问题及时整改。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则是在事故发生时的应对措施,明确了应急救援的流程、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以及应急资源的调配等。其次,制度的完善也至关重要。随着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和法律法规的更新,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要及时进行修订。例如,当国家出台新的建筑施工安全标准时,企业要相应调整自己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制度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同时,制度的执行要严格,建立监督机制,对违反安全制度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以维护制度的权威性。

3.2 安全教育与培训

安全教育与培训是提升建筑工程安全文化的关键手段。一方面,安全教育的内容要全面且有针对性。对于新入职的员工,要进行建筑工程安全基础知识的培训,包括施工现场的危险区域识别、安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等。例如,教会员工如何正确佩戴安全帽、安全带等防护用品,以及在不同施工环境下如何识别危险信号。对于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员工,要进行深层次的安全技术培训,如高处作业的安全技术、电气设备的安全操作等。同时,还要开展安全法规和职业道德教育,让员工了解自己在安全方面的法律责任,增强员工的职业道德感,自觉遵守安全规定。另一方面,培训的方式要多样化。可以采用课堂教学的方式,由专业的安全讲师进行系统讲解,也可以通过现场演示的方式,让员工更直观地了解安全操作的要点。例如,在进行消防器材使用培训时,在现场实际演示灭火器的操作方法,让员工亲身体验。此外,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制作安全培训视频、开发安全培训APP等,方便员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而且,安全教育与培训要形成常态化,定期开展培训活动,不断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结束语: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管理中安全文化建设至关重要。通过有效的实践策略,能不断完善安全文化体系。未来,持续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可进一步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保障行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为社会创造更多安全优质的建筑成果。

参考文献:

[1]刘吉稳, 罗珊珊.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研究[J]. 建筑技艺, 2020, 7(2): 20-25.

[2]杨辉, 郑俊洋. 建筑工程安全文化建设探讨[J]. 工程建设, 2019, 51(5): 35-39.

[3]叶超明, 庄波.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与安全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 建筑技术开发, 2021, 48(3): 5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