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压力容器制造中常见问题及分析

作者

王国印

瀚洋重工装备制造(天津)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000

前言:压力容器常见的缺陷类型有焊缝棱角、对接错边、焊缝余高等,这些缺陷极易造成局部应力的集中,并且部分压力容器在交变载荷、环境恶劣的因素作用下,内部产生疲劳损伤,外部受到腐蚀,加上制造缺陷引起的应力集中使得其寿命的缩短,承载力降低,安全隐患增大,如果出现爆炸,就会严重威胁人身及其周围环境。所以,在进行检测的时候要合理评估焊缝对接错位、焊缝棱角、焊缝余高。下面就对其进行分析。

1 压力容器制造过程的问题

1.1 压力容器结构设计的不合理

在压力容器设计时因为结构设计不合理,使得应力集中,增加了服役时的失效风险。压力容器结构设计不当,就会造成内部应力集中,部分应力超过材料所能承受的极限,使得出现开裂、变形或者时断裂等破坏。在实际设计的时候,因为缺乏对容器内部受力情况、材料强度等参数的准确估计,使得设计厚度、结构尺寸不能满足实际需求,造成容器强度不能满足设计的要求,存在着较大安全隐患。在压力容器尺寸设计不合理的,使得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失稳或者时不能适应作业环境,或是设计尺寸国小,造成其不能与管线的连接,影响正常运行。

1.2 压力容器材料强度的不够

在压力容器制造过程中,若是选择的材料强度不够,使得压力容器承受不住设计压力而出现开裂,严重威胁到工业化生产安全。如果选择的材料抗腐蚀能力不强,容器在与腐蚀性介质接触的时候,就会出现腐蚀,使得缩短容器使用寿命,造成介质的泄露,甚至是引起环境污染和人身安全问题。若是选择的材料温度适应性不好,极易造成容器在高温或是低温状态下出现故障,造成容器失效,甚至是产生生产中断。选择与设计要求不符合的材料,使得其在使用时不能达到性能和安全性的要求,造成事故发生率的增加,影响到工业化生产的稳定性。

1.3 压力容器焊接缺陷造成接头强度不足

焊接缺陷造成接头强度不足,接触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对集装箱的整体强度产生影响,影响其使用安全。焊缝中存在气孔、夹渣、裂纹等缺陷,会导致接头质量不稳定,增加使用过程中断裂的风险。热处理是压力容器制造中的一个重要工序。它能改变材料的组织和性能,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如果热处理工艺不当,会导致材料微观组织的不均匀、粗化和细晶化,从而降低其使用寿命。对容器进行表面处理,可以有效防止容器的腐蚀和氧化,从而延长容器的使用寿命。但是,如果表面处理不到位,就会导致表面出现氧化、腐蚀、划痕等缺陷,导致其耐腐蚀性下降,在使用期间腐蚀风险增加。

1.4 检查设备和技术方法匮乏

在压力容器的制造过程中,由于缺乏必要的检测设备或技术手段,一些潜在的缺陷或隐患没有被发现,从而给容器的质量留下了隐患。一旦检验标准不够明确和具体,检验人员就会产生主观判断偏差,导致对集装箱质量的评价不准确,从而忽视或放过存在的问题,影响集装箱的质量和安全。检验人员一旦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就不能准确地开展质检工作,也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进而影响集装箱的质量控制。一旦质检记录不完整或不规范,就无法对集装箱制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跟踪和分析,无法识别问题的根本原因,无法找到解决方案,进而影响问题的定位和解决。

2 压力容器的疲劳分析

2.1 疲劳裂纹的产生与扩展机制

在压力容器的设计和制造中,了解疲劳裂纹的产生和扩展机制是一个关键因素。疲劳裂纹通常源于制造过程中引入的微小缺陷,例如焊接过程中形成的微裂纹或材料内部的应力集中点。

采用 S-N 曲线理论等疲劳寿命预测模型来评估特定应力循环下裂纹扩展概率。这些模型通过在二维图形上将应力水平与相应的疲劳寿命相关联来结合材料的抗疲劳性能,从而预测裂纹何时可能加速其生长。在实际应用中,有限元分析(FEA)可以与这些模型相结合,精确地模拟容器内部的应力分布,从而更精确地识别潜在的裂缝起裂位置。

在核电站反应堆压力容器等压力容器的维护过程中,严格按照 ASME 标准进行常规无损检测(NDT),包括超声波检测和射线检测。这些试验的目的是在早期阶段检测和量化裂纹尺寸。在检测到裂纹后,遵循既定的修复程序,这可能包括精确的磨削和焊接,以防止进一步的裂纹扩展。因此,理解和应用疲劳裂纹的产生和扩展机制,不仅可以指导压力容器的优化设计,减少不必要的材料浪费,而且可以确保运行安全,防止因裂纹而导致的意外停机或事故,并显著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2.2 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及应用

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在压力容器制造和维修过程中的应用是保证设备安全和经济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项重要的工程工具,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可以帮助工程师评估压力容器在周期性载荷下的疲劳损伤风险,从而指导设计优化和维护策略的制定。这些模型的构建通常依赖于材料的 S-N 曲线,并结合压力容器的实际运行条件,如温度变化、压力波动和材料性能,进行综合分析。

在实际应用中,疲劳寿命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对压力容器的长期使用至关重要。例如,API 标准推荐的Miner 线性累积损伤理论被广泛用于预测压力容器在复杂载荷谱下的疲劳寿命。该理论认为,每次循环荷载造成的损伤会累积,当累积损伤达到 100% 时,就会导致疲劳破坏。然而,由于实际工程场景中载荷的随机性和材料性能的可变性,单一的预测模型往往无法全面覆盖所有可能的工况。因此,工程师经常结合有限元分析、断裂力学和统计方法来完善和优化模型,提高其预测精度。

在实际操作中,必须将疲劳寿命预测模型的应用与定期检修计划相结合,建立闭环管理体系。通过持续监测压力容器的关键区域,如焊缝和应力集中区,并将这些观察结果与预测模型的输出相关联,可以及时识别潜在的疲劳损伤。这使得预防性维护措施的实施能够降低风险并避免灾难性故障。

结束语:

总而言之,压力容器在许多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石油化工、能源、化工等行业。这也是压力容器的制造要求如此之高的原因。因此,基础材料的选择和具体的制造方法将直接影响这类容器的最终成型效果。因此,必须对每种材料的生产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尽量减少问题的发生,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潜在危害,从而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压力容器生产厂家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所生产的压力容器的质量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生产过程中,有必要根据压力容器的特点进行适当的生产,尽快提高压力容器的资产质量,从而提高其安全指标。

参考文献:

[1]王晓飞,刘林.浅析如何在压力容器设计制造过程中降低应力集中问题[J].中国设备工程,2024,(13):88-90.

[2]刘淑婷.压力容器制造过程中常见质量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24,60(05):68-70.

[3]王寅吉,冯杰,张朝阳.浅谈压力容器制造的特征、常见问题及对策[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3,43(16):49-51.

[4] 杨文辉, 汉正霞. 压力容器设计制造常见缺陷及应对措施[J]. 化工管理,2022,(23):149-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