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融合下高中化学教学的创新策略
马珊珊
淮南市第十中学,安徽 淮南,232052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理念的逐渐深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实践越来越多,显著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丰富了教学资源、推动了教育信息化改革。基于此,本文在分析信息技术融合对高中化学教学的教益基础上,重点探究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的实践策略,将二者有效融合,指导教学实践。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化学;创新与实践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是推动教育信息化改革的必由之路,通过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加大化学学科信息技术教研教学活动,以此提升高中化学教学质量,推动高中化学教学改革。
一、信息技术融合对高中化学教学的教益
(一)丰富教学资源
应用信息技术只需要根据某个主题搜索相关词条便可以得到丰富多元的内容,这可以大幅度提高获取教学资源的效率。在传统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应用一般集中于课本资源和生活资源的整合,教学模式乏陈。在信息技术应用下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整合教学资源,将更多优质的教学资源应用于高中化学课堂之中,达到丰富教学资源的目的。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创新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流程,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二)打破教学时空限制
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方式为聚集式的整体学习,时间固定(40分钟)、空间固定(学校)。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应用于高中化学教学中,这种时空约束会逐渐降低。学生可以通过网课、短视频等各种形式,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知识学习,高效的运用时间,使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更为开阔,不再限制于单一授课,学习的主动性和成效性大为提升。
(三)赋予课堂教学新的功能
传统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功能在于“知识的传导”,即学生通过教师教学、同伴交流、翻阅课本的方式理解相应的知识。利用信息技术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则产生了新的功能,如“智慧化学习”、“双师型教学”、“自助式查阅资料”,不仅可以完成“知识的传导”,同样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实践
(一)拓展视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1、借助虚拟实验,培养逻辑思维
在高中化学课本中,像铜与浓硫酸的反应实验,存在二氧化硫污染环境、操作不当有危险等问题。借助虚拟实验软件比如 ChemLab ,学生能在虚拟环境中规范操作,清晰观察到铜片溶解、溶液变蓝、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等现象。通过分析反应条件、现象与产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2、利用动画模拟,提升抽象思维
以价电子对理论和杂化轨道理论为例。课本中关于价电子对形成遵循的原则和杂化轨道的类型等知识学生较难理解。通过动画模拟,能直观呈现原子中电子的运动,杂化轨道中的sp、sp2、sp3杂化类型,以及与空间构型之间的关系。学生能更深刻理解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将抽象概念具象化,从而提升抽象思维能力。
3、借助数据处理软件,强化归纳思维
在进行酸碱中和滴定实验后,课本要求处理实验数据。学生可使用 Excel 等数据处理软件,输入不同滴定终点时的酸碱体积数据,绘制 pH - V 滴定曲线。通过分析曲线的变化趋势,归纳出酸碱中和过程中 pH 的变化规律,比如在滴定终点附近 pH 突变的特点等,强化归纳思维能力。
(二)利用信息技术的多功能性引导,指向教育共性与学生个性齐发展
利用信息技术的多功能性促进教育共性与学生个性齐发展,可从以下方面实施:
1、教学内容呈现:兼顾知识普及与兴趣拓展
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微课等形式,将学科核心知识以标准化、可视化方式呈现。例如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对于比较复杂的工业流程,可以通过视频展示,比如“工业合成氨”的完整工艺流程。确保全体学生掌握基础理论与典型案例,实现知识体系的共性覆盖。在学生的个性兴趣激发上,利用信息技术平台提供多样化拓展资源。比如对实验探究感兴趣的学生,推荐虚拟仿真实验拓展包,按个人兴趣深入探索特定领域。
2、学习过程支持:统一框架与定制路径结合
学生在线上学习完成预习—听课—练习—反馈环节。以“氧化还原反应”单元为例,学生先观看统一的原理讲解视频,再参与线上直播课,完成标准化练习题。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学习数据,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如系统发现某学生“原电池”原理应用薄弱,自动推送针对性微课讲解与变式练习;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新型电池研发”等拓展性项目,引导其自主探究,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速度与深度需求。
(三)创新赋能:构建高效互动线上平台,开展双师型互动式教学
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借鉴高效互动的线上教学平台,比如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开展双师型互动教学,有机整合线上线下,赋予高中化学课堂更多的创新功能。
1、教学资源创新
教师利用 Flash 、H5 等技术制作互动式课件。例如在讲解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时,通过互动课件让学生自主改变温度、压强、浓度等条件,实时观察平衡移动方向及各物质浓度变化,增强参与感与理解深度。利用DeepSeek、AI等教学平台,获得知识储备。
2、教学方式实践创新
教师可以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线上利用教学视频平台发布预习视频,如讲解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前,让学生观看相关概念及简单实例视频;线下利用智慧课堂等高效教学方式,进行重点讲解、实验操作及小组讨论,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3、学习评价创新
教师智慧课堂技术支持下的教学中,借助学习平台的数据分析功能,如学生在答题后,系统自动分析学生对不同知识点(如有机化学、化学平衡等)的掌握情况,包括答题准确率、答题时间等,教师据此调整教学策略,学生进行针对性复习。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除传统纸笔测试外,结合学生在虚拟实验中的操作表现、线上讨论区的发言质量、制作化学模型或科普视频等成果进行综合评价,全面衡量学生的化学素养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化技术是如今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方向,高中化学教育信息化的主要难点就是信息技术和化学教学资源的整合路径,这需要高中化学教师在课堂实践中不断地总结摸索,任重道远,让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发挥最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武康峰.高中化学教学中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实践研究[C].2024数字化教育教学交流会,2025-01-01.
[2]陆生芳.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深度融合的教学策略探究[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5(02):89-90.
[3]陆道坤.颠覆与重构:Deepseek引发的教育领域“蝴蝶效应”及应对[D].新疆师范大学,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