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 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杨羽利
身份证:130827198512101016
中图分类号: TU1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BIM 技术的兴起为建筑行业带来了新的契机。BIM 的引入不仅提高了建筑项目的管理效率和施工质量,也为施工阶段的信息协同、冲突检测、工程量计算和成本控制提供了有力支撑。尤其在大型复杂工程中,BIM 技术能够有效整合结构、机电、暖通等多专业数据,提高施工可控性和安全性。
1BIM 技术的基本概念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是一种以数字化方式表达建筑项目各类信息的技术手段,它通过三维模型将建筑构件、属性、时间、成本等数据集成于一个统一平台,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共享与协同管理。与传统二维图纸相比,BIM 不仅具有可视化优势,还具备参数化建模、信息集成、冲突检测与施工模拟等功能,使设计、施工、运维各环节能够高效衔接。BIM 本质上是一个数据驱动的多维信息模型,能够支持工程各阶段的决策与控制。
2BIM 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2.1 施工可视化与方案模拟
BIM 技术在施工可视化方面的应用,正在逐步改变传统施工准备与组织方式。借助三维建模,施工单位能够提前搭建一个与现实几乎一致的虚拟施工现场,使项目相关人员在开工前就能全方位了解建筑的结构、构造与施工流程。例如,钢筋、模板、脚手架等关键工艺节点都可以在BIM 环境中进行虚拟搭建与操作演练,施工管理人员据此优化施工路径和空间布置,提升资源利用率。此外,BIM 还能进行复杂施工工艺模拟,如高空作业、大跨度结构吊装、地下管廊预埋等,预演这些关键施工活动可以显著减少意外和技术失误。不仅如此,BIM 生成的施工可视化模型还可以通过 VR、AR 等技术展示给非专业人员,便于项目汇报与沟通。在实际项目中,BIM 动画常被用于安全技术交底、施工方案宣讲和现场培训,帮助施工班组更好地理解作业内容和安全要求。相较于平面图纸,动画模拟更具直观性和感染力,从而有效降低了施工过程中由于理解偏差带来的施工质量与安全问题。更进一步,施工单位还可将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GIS)集成,实现大型施工区域的全景展示和多场地协调调度,尤其适用于市政工程和基础设施项目。
2.2 进度控制与施工计划优化
施工进度控制一直是工程管理的核心环节,而 BIM 与传统进度管理方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将时间维度(4D)与空间信息深度融合,打破了静态图纸的局限,使施工流程更具动态性和可操作性。在BIM 环境中,项目管理人员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一个构件在何时、何处、如何施工,并据此调整人员安排、机械调配和物资供应。例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可依据模型设定的进度模拟对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等工序进行精准控制,确保工序衔接紧凑、无缝衔接。与此同时,BIM 还能辅助识别施工进度滞后的风险点。例如,在项目进行中,若模型显示某一关键路径节点进度落后于计划,则项目团队可以提前制定应急计划,比如增加施工班组、加班作业或调整施工顺序。此外,“拉动式”施工理念与 BIM 结合,能够更科学地安排前后道工序间的搭接关系,最大限度地压缩工期、减少资源闲置与冲突,提升现场管理效率。更为先进的做法还包括 BIM与无人机结合,对施工现场进行周期性航拍,采集影像数据后叠加至BIM 模型,实时评估实际进度与模拟计划的偏差,为决策提供更具说服力的依据。
2.3 工程量自动计算与成本控制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工程量的计算关系着施工成本的准确性与合同执行的严谨性。传统做法多依赖人工识读图纸后进行算量,这种方式不仅耗时费力,而且容易出现误差。而利用BIM 技术,系统能够从模型中自动提取构件的几何信息和属性数据,快速生成准确的工程量清单。比如,对于一个住宅项目,系统可精准统计各层混凝土方量、楼梯段钢筋重量以及每种构件所需模板面积,这些数据可直接导入成本控制软件进行预算分析。成本方面,5D BIM 的应用尤为关键,它将三维模型、时间进度和成本数据融合在一个平台上,管理人员可以清楚地看到某一构件在施工某阶段所对应的成本支出,全面掌握预算与实际支出的匹配情况。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生变更,如材料替换、设计调整,模型数据可同步更新,进而实时反映在成本控制系统中,避免滞后结算带来的经济风险。在招投标阶段,BIM 可辅助项目方进行精准报价分析,通过模型模拟不同施工方案对成本的影响,支持快速编制高精度标书,提升中标成功率。这种数据驱动的成本管理方式正在成为大型施工企业数字化管理的重要标配。
2.4 多专业协同与冲突检测
在建筑施工项目中,涉及结构、给排水、电气、暖通等多个专业,每一个系统之间的布局关系和接口处理都可能存在交叉与矛盾。BIM 的协同建模机制,打破了专业壁垒,使所有参与方在同一模型平台上工作,实现信息的统一、实时与透明。利用Navisworks、Revit 等软件进行碰撞检测,可以在模型层面提前发现并解决潜在冲突。例如,通过设定管线间距规则、避让策略等,系统可自动识别设计中的空间重叠,及时提醒设计师进行优化,从源头减少施工现场的问题。BIM 平台还能对设计变更进行可视化管理,各专业调整一处变动时,其影响可立刻在模型中反映出来,帮助其他专业及时协调,确保设计逻辑闭环。值得一提的是,BIM 在施工阶段还可作为沟通工具,促进总包、分包、设计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流,提高协作效率。特别是在大型综合体、医院、轨道交通等复杂项目中,协同与协调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施工效率和质量。
2.5 竣工交付与运维管理的衔接
建筑工程完成后进入运维阶段,BIM 模型作为建筑“数字资产”,其价值才真正得以长期体现。相较于传统纸质竣工图纸和设备手册的繁杂,基于 BIM 的数字模型能够全面记录建筑物的构造、系统、构件属性、设备信息及维保记录,为物业管理和设施维护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例如,BIM 模型中可嵌入每一个机电设备的厂家信息、运行参数、保修时间、维护手册等内容,运维人员通过扫描二维码或点击模型即可获取相关数据,实现精准定位和信息追溯。在实际操作中,某办公楼项目将 BIM 与 FM 系统集成,建立了三维可视化的设备管理平台,运维人员可通过电脑或移动终端对电梯、空调、消防系统等进行巡检管理和故障处理,极大提高了响应速度和管理效率。更进一步,智能建筑系统还可将 BIM 与建筑自动化系统(BAS)对接,实现能耗监控、环境调节、安防预警等功能的可视化展示,使建筑运营向绿色、低碳、高效方向发展。由此可见,BIM 不仅服务于建造,更连接了建筑物“使用后的生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建筑大脑”。
结束语
BIM 技术作为推动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力量,其在施工阶段的应用价值日益凸显。从施工模拟到进度控制,从工程量管理到多专业协同,BIM 正逐步改变传统施工模式,提升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性与管理效率。未来,随着相关标准体系的完善、BIM 人才的培养以及信息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BIM 将在建筑施工乃至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中发挥更为广泛和深入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谢长城.BIM 技术应用到建筑施工进度控制中的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36041.
[2]冉柱文.建筑施工中 BIM 技术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居舍,2023,(35):45-48.
[3]王海江,张田庆,陈俊,等.BIM 技术在超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建筑技术开发,2023,50(S1):108-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