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游戏化学习的应用研究

作者

荣小瑕

西昌市第三小学 615000

引言

小学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持续时间有限。传统数学教学方式易导致学生感到枯燥,学习动力不足。《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强调要激发学习兴趣,关注学生情感态度。游戏作为儿童的天性,将游戏元素与机制(如挑战、奖励、互动、规则)融入数学学习,构建游戏化学习环境,是契合低年级学生认知与心理特点、落实新课标理念的重要途径。本研究旨在探讨游戏化学习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与实践方法。

1.研究背景与意义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育领域,如何培养初学者的抽象思维能力与维持其学习专注度始终是教学实践中的关键课题。游戏化教学模式的引入为解决这一困境开辟了创新路径,该模式凭借生动有趣的特质、双向互动的机制以及真实情境的营造,能够显著激发低学龄儿童的内在探究动机,使其从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建构者。更为重要的是,游戏化设计将数理运算、几何方位等抽象概念转化为可视化、可触摸的操作体验,既减轻了学生的认知压力,又通过具象化表达促进了知识的内化与应用,为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2.游戏化学习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的理论

2.1 游戏化学习与数学学习的关系

数学学科本身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特征,而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尚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其思维活动往往需要依赖实物支持和生活经验的辅助。游戏化学习恰恰在这一关键时期发挥着重要的衔接作用,通过创设诸如模拟超市购物进行货币运算的生活化情境,以及借助积木拼搭等实物操作来演示加减法运算原理,成功地将数字概念、数量关系、几何图形等抽象数学元素转化为直观可见、可动手操作的具象化体验。值得注意的是,游戏规则的设计往往暗合数学学科的逻辑体系,学生在参与游戏过程中通过遵循规则、完成任务,自然而然地培养起逻辑推理能力、实际问题解决技巧以及空间想象能力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得数学学习既富有成效又不失趣味性。

2.2 游戏化学习设计原则及策略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开展游戏化学习活动时,应当把握若干关键性原则:首先确保游戏设计始终围绕数学教学目标展开,使娱乐性与教育性相辅相成;其次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设置难度适宜的挑战任务,既不能过于简单而失去挑战性,也不应太过复杂导致挫败感;同时要注重游戏形式的趣味性和创新性,以此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热情;建立及时有效的反馈机制,帮助学生随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最后要合理协调个人竞争与团队协作的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体实施时可采取以下策略:针对数学核心概念设计专门的游戏活动,例如通过数字迷宫游戏强化口算能力;构建贴近现实生活的数学场景,让学生扮演测量师测量日常物品;引入积分奖励、成就勋章和等级晋升等激励手段;采用角色扮演、关卡挑战和小组竞赛等多元化的活动形式;综合运用数字化教学平台和传统教具,包括教育类应用程序、智能交互设备以及卡片、骰子等实体教学工具,为学生创造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

3.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的游戏化学习应用

3.1 游戏化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游戏化学习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育中展现出显著优势。该方法能够有效激发课堂活力,营造充满趣味性和探索期待的 手实践的活动体验,例如将凑十法等计算策略和几何图形认知融 的具象化理解和深度内化。其天然具备的个性化教学特征体现在 平学生的差异化发展需求。尤为重要的是,游戏机制中的容错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安全的探索空间,鼓励其 通过反复尝试积累经验,在错误中成长,从而培养勇于探索的学习态度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3.2 游戏化学习对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影响

游戏化学习在激发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动力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教学方式通过设置富有挑战性的游戏任务,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 索精神;借助积分奖励、荣誉称号等即时反馈机制,让学生获得持续的学习 生动情境,使学习过程充满故事性和角色代入感;同时,小组合作与竞技环节的设置也很好地满足了学生的社交需求。实践表明,在20 以内加减法教学中采用口算接龙比赛、数字闯关等游戏形式后,学生的课堂专注度明显提高,课后自主练习的积极性也显著增强,充分展现了游戏化学习对提升学习动机的促进作用。

3.3 游戏化学习在数学学习成绩上的效果

合理设计的游戏化学习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业水平。借助趣味性的互动练习形式,例如数学闯关类应用程序,学生的 在应用题教学情境中,模拟现实场景的游戏任务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把 单元的教学实践为例,通过设计模拟作息安排的互动游戏以及时钟 针的运行规律,对整时半点的识别能力显著加强,单元学业表现整体提升。游戏化学习通 激发内在动力、深化知识理解以及增加有效练习次数,最终有效转化为学业成绩的进步。

4.结束语

游戏化学习作为契合小学低年级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教学创新,在数学教育领域展现出重要价值。该模式通过将挑战机制、即时反馈、情境创设等游戏要素融入教学过程,有效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在具象化操作中获得深度理解。其多重优势体现于:营造沉浸式学习氛围提升课堂参与度,通过分层任务设计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以安全试错机制培育探索精神,并借助情境迁移促进知识应用能力。实证研究证实,科学设计的游戏化教学不仅能显著增强学生的计算准确性与解题能力,更能通过强化学习动机与练习效能,实现学业成绩的可持续提升。未来实践中,教师应持续探索目标设定与趣味体验的平衡点,深化游戏机制与数学思维的融合度,善用数字技术拓展教育场景,使游戏化学习真正成为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为小学低段数学教育改革提供新动能。

参考文献

[1]袁峰.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游戏化学习设计与实践[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5,(06):97-99.

[2]杨艳雯.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化学习法的实施效果分析[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4,(11):77-79.

[3]简惠女.新课标下游戏化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7,(9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