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声势律动课程中的德育渗透
苏丽莉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第四小学 516100
声势律动课程是小学音乐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感知力和音乐鉴赏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声势律动课程中还有与德育相契合的内容,为教师开展融合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在小学音乐声势律动课程中渗透德育,不仅能使学生对小学音乐声势律动课程有更加全面的认识,还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笔者结合多年小学音乐教学经验,结合个人理解,从三个方面提出在小学音乐声势律动课程中德育渗透的具体策略。
一、以情感培养为基础,滋养学生心灵
音乐作为一种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对培养学生积极情感具有重要影响,理解音乐中的情绪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础。而在德育中,对道德观念持有积极情感,是其在生活中践行道德观念的基础,对促进其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具有重要意义。在小学音乐声势律动课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做出与音乐节奏相符和身体动作,能使学生直观感受音乐情感。例如,在学生听到一首节奏欢快的音乐时,身体不由自主随着音乐做出相应动作,同时感到心情愉悦,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和掌握良好的情绪调节方式。在倾听积极向上音乐和随着音乐舞动的过程中,不仅能使学生心情愉悦,还有利于使学生培养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为理解道德理念和践行道德原则奠定基础。
具体而言,教师在“快乐的泼水节”教学中,为了表现泼水节欢快的氛围,教师在播放这首歌曲时,需引导学生做出相应的拍手、跺脚等肢体动作,使学生感受音乐中的欢快情感。在学生跟随音乐摆动身体的过程中,可充分发挥想象力,想象其正处于傣族泼水节热闹的现实,傣族人民正相互泼水,脸上洋溢出幸福的笑容。学生在摆动身体的过程中,能充分感受傣族人民的欢乐,体验当地淳朴的风俗,不仅可以更好的理解音乐内容,还能滋生出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促进其养成积极乐观的心态,激发其在面临困难和挫折时,能勇敢面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塑造健全人格。
二、以团队合作为桥梁,促进学生形成团队合作意识
在小学音乐声势律动课程中,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团结协作的意义,促进其养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为其融入社会奠定基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法,要求学生共同完成一些音乐的律动创编任务,促进其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在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小组合作任务过程中,为了保证任务的顺利进行,如完成某个音乐的律动表演,学生需与小组成员相互交流,充分表达个人观点和倾听他人意见。在学生合作的过程中,相互沟通和相互交流,学会如何尊重和理解他人,促进其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提升,同时也有利促进其社会责任意识的形成。
具体而言,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选择一些适合小组合作的声势律动曲目,以促进学生在共同完成演奏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其团队意识和团队责任感。例如,在《大家来唱》教学中,教师以 5-6 人为一个小组,将班级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要求每个组负责曲目中的部分声势动作,如A组负责拍手动作、B组负责跺脚动作、C组负责拍肩动作等,共同完成《大家来唱》演奏任务。 在排练过程中,学生不仅要配合组内其他成员,使本组的动作协调一致,还要关注班级其他小组的动作,使得班级整体表演具有协调性和节奏感,实现表演的最优效果。在学习排练和正式演奏的无数次磨合中,学生能逐渐意识到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在团队相处中相互配合具有重要意义。在《大家来唱》曲目演奏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配合,共同完成精彩演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音乐表现力,还提升了学生参与团队合作的成就感,使其意识到在团队合作过程中,每个个体都需要积极配合,发挥各自优势,促进其集体荣誉感和团队规则意识的养成。
三、以习惯养成为根本,塑造学生品格
在小学音乐声势律动教学过程中,为了塑造学生良好品格和健全人格,教师需有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习惯,使学生将课堂中的行为习惯和培养出的遵守规则意识延续到生活实践中。在小学音乐声势律动课堂中,为了使教师在教学顺利进行,保证其他人拥有良好的听课环境,要求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需遵守课堂规则和声势律动教学要求,如听教师的指挥完成指定动作、听课过程中禁止喧哗和在摆动肢体的过程中配合其他学以保证整体协调美观等。通过音乐声势律动课程中的长期训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社会意识,如尊重教师讲课成果和与学生之间相互配合等。在课后,学生也能把这些良好的习惯和良好意识在生活中延续,促进其形成认真、自律等良好的品格,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具体而言,教师在《我是小鼓手》声势律动曲目教学中,为了使课堂教学发挥最大效果,教师在教学之前会向学生提出一定的要求,如在教师讲课过程中保持安静和认真听讲、积极配合教师的手势和口头指令进行击鼓动作练习。在练习击鼓动作过程中,学生需足够专注,听指挥和快速做出相应动作。通过长期的声势律动课程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良好的音乐技能,还使其养成了在完成某件事情时集中注意力和服从指挥的良好习惯,促进其规则意识和集体责任意识的形成。
总之,在小学音乐声势律动教学中,为了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教师需挖掘音乐教材中的德育元素,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融合教学。从具体的德育渗透策略来看,首先,教师需通过音乐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为学生理解和认同道德观念奠定基础;其次,选择合适的曲目,要求学生完成一些需要团队合作的演奏任务,促进其团队精神和集体责任感的形成;最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专注、认真和听从指挥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遵守规则意识和养成自律的良好品格。
参考文献:
[1]彭洁莉.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路径浅探[J].新智慧,2024,(23):55-57.
[2]魏琳琳.新时代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实践[J].琴童,2025,(03):68-70.
[3] 李 雅 雅 . 声 势 律 动 在 小 学 音 乐 教 学 中 的 运 用 [J]. 求 知 导刊,2024,(16):137-139.DOI:10.14161/j.cnki.qzdk.2024.16.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