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主题意义下初中英语单元教学设计探究

作者

顾怡

江苏省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验初级中学 215211

【摘要】单元教学通过主题意义的统领,能够有效整合知识体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本文以译林版牛津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2“Neighbourhood”为例,探讨如何在主题意义下构建初中英语单元教学设计,并融入“教学评一体化”理念。通过分析单元语篇、设定教学目标、分解课时任务、设计教学活动及评价机制,旨在优化教学流程,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文化意识与社会责任感,最终实现单元育人目标。

【关键词】主题意义 初中英语 单元教学 教学评一体化

一、主题意义对单元教学的重要性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主题是联结语言学习与课程育人的核心载体。单元作为主题意义的基本单位,需通过整体设计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实现深度学习。单元教学将一个单元看成一个学习的整体,围绕统一的教学目标,对单元学习活动、内容开展整合设计、系统化规划调整,关注知识之间的的联系,深入落实与激活单元学习价值,以健全的路径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与提升[1]。以Unit2 “Neighbourhood”为例,其主题“社区与邻里关系”属于“人与社会”范畴下的“和谐社区生活”子主题,旨在引导学生认识社区环境、体验邻里互助、思考个人对社区的贡献。通过本单元学习,学生不仅需掌握相关语言知识,更需形成社区归属感与责任感,践行共建美好社区的理念。

二、主题意义下单元教学设计的问题

当前初中英语单元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教学过程碎片化:教师未以单元整体视角设计教学,导致各课时主题割裂。例如,部分教师将“社区设施介绍”与“邻里职业访谈”分列为独立课时,忽视其内在联系。

教学内容浅层化:过度关注词汇、语法等语言形式,忽略主题意义的深层探究。如仅要求学生背诵社区设施名称,而未引导其思考设施对社区生活的意义。

评价机制缺失:教学评价局限于语言知识测试,缺乏对主题探究能力、合作学习能力的多维评估。

三、主题意义下Unit2 “Neighbourhood”单元教学设计

(一)基于语篇分析,提炼主题意义

Unit2包含六大板块:1.Welcome to the unit :了解邻居的职业和工作场所,简单介绍自己小区的配套资源和邻里关系,初步感受邻里之间的互助与关爱。2.Reading :梳理社区志愿者在社区中心的组织下各尽其能、热心助人的具体事例。深入体悟邻居之间的互帮互助、邻里关系的和睦融洽、社区氛围的美好和谐。3.Grammar :运用一般将来时谈论社区活动,了解并参与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主动为筹备社区活动贡献力量。4.Pronunciation :了解连读的规则,运用连读技巧谈论社区活动和邻里关系。5.Integration (A-C) :综合听说读技能,全面了解社区中心不同部门的服务内容,思考并表达自己能为社区活动做的事情。6.Integration (D) :撰写演讲稿,讲述自己为建设美好社区贡献力量的具体打算。

单元主题意义:通过探究社区设施、邻里职业、志愿活动等内容,引导学生理解社区的价值,思考个人如何参与社区建设,培养公民意识与责任感。

(二)围绕核心素养,设定单元目标

单元目标是整个单元教学的灵魂。因此教师在设定单元目标时,要充分考虑核心素养要求。同时教师需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学情以及教学内容,围绕主题意义,从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确定单元教学目标[2]。以下是Unit2的单元目标:

1.通过多个语篇的读、看、听活动,获取和梳理邻居们在社区中心组织下各尽其能、热心助人的关键信息,感受邻里之间的互助和友爱,以及探索如何构建美好社区,发展语言能力的理解性技能和思维品质;

2.通过向朋友谈一谈自己社区以及自己能为社区做的事,内化和准确运用一般将来时,进一步了解体会社区邻居之间和睦关系的重要性,培养主人翁意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文化意识;

3.通过听录音辨析和口头模仿,归纳、巩固和内化连读的发音规则,并能在介绍和谈论社区和邻居时正确连读,提高语言能力;

4.通过分析范文的内容、语言和篇章结构,能用书面语篇正确介绍自己能为社区所做的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5.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方案设计等任务,培养协作与沟通能力。学会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如政府社区服务网站)检索信息等,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三)以主题为轴,分解课时目标

(四)创设主题语境,设计整合性作业

以“共建美好社区”为总任务,设计真实情境下的作业:

作业1:社区地图绘制(第1课时)

步骤 :

学生分组绘制所在社区平面图,标注至少8种设施(如school, supermarket)。教师提供示例地图与词汇表。

录制英文讲解视频,描述设施功能及其对居民生活的影响(例:“The library provides free books, which helps children learn.”)。

展示并互评地图,评选“最具创意社区设计奖”。

评估标准 :

语言准确性(设施名称、语法结构); 逻辑连贯性(设施与社区关系的阐述);创意性(如添加虚拟设施“pet-friendly park”)

作业2:邻里访谈实践(第4课时)

步骤 :

学生设计访谈提纲(例:“What is your job? How do you help the community?”)。教师提供问题范例与礼仪指导(如微笑、礼貌用语)。

采访1-2位邻居,记录关键信息并整理成报告。鼓励使用录音笔或手机录音,确保信息准确性。

用一般将来时撰写“我的助邻计划”(例:“Next month, I will teach elderly neighbors to use smartphones.”)。

作业3:问题解决工作坊(第6课时)

步骤 :

小组选择社区问题(如垃圾分类不规范),分析成因与影响。

设计解决方案,如制作宣传海报、编写倡议歌曲。例如,某小组创作英文Rap歌词:“Sort your trash, make it right, keep our community bright!”

展示方案并接受全班提问,优化提案。教师扮演“社区主任”角色,提出实际限制条件(如预算有限),考验方案可行性。

作业4:短视频创作大赛(第7课时)

要求 :

以“My Neighbourhood, My Responsibility”为题,结合实景拍摄与英文解说。内容需包含社区现状、问题分析、解决建议三部分。

视频时长2-3分钟,添加字幕与背景音乐。

技术工具 :

使用剪映或iMovie添加字幕与背景音乐,提升作品感染力。利用TikTok或微信视频号发布作品,扩大影响力。

(五)融入教学评一体化设计

1.课堂评价 :

形成性评价:通过课堂问答、小组展示、角色扮演即时反馈学生表现。例如,在“社区规划提案”活动中,教师从语言准确性、逻辑性、合作参与度三方面评分。

学生自评与互评:设计评价量表(如“演讲内容完整性”“语言流畅度”“创意性”),学生通过量表互评作品。

2.作业评价 :

分层作业:基础层(词汇练习)、拓展层(社区问题分析)、挑战层(拍摄短视频)。

作业反馈:教师标注语言错误并给出改进建议,如“建议在提案中使用更多连词增强逻辑性”。

3.单元评价 :

终结性任务:以短视频制作为核心,综合评估语言应用、主题理解与创新能力。反思日志:学生撰写学习反思,总结“我如何为社区做贡献”。

(六)教学案例:以第一课时welcome to the unit为例

在以主题意义为引领的课堂上,教师要创设与主题意义密切相关的语境,帮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学习语言,激活已知,建构新知,感知意义,理解价值,形成观念,从而影响行为[3]。以下是第一课时Welcome to the unit的教学案例。

1.教学设计

Step 1 导入

活动 :图片展示社区场景(学校、医院、超市等),学生快速说出设施名称。提出问题“What does your neighbourhood have? What do you know about your neighbours?”

目标 :激活社区相关词汇,引入主题。

Step 2 听力任务

活动 :听Simon介绍邻居,完成表格填空(职业与工作场所)。核对答案,强调词汇搭配(如doctor→hospital)。提问“What do your neighbours do?Where do they work”

目标 :强化职业与场所的对应关系,为对话铺垫语言基础。

Step 3 对话练习

活动 :

示范对话 :听录音Amy与Simon的对话,回答问题。

两人对话 :学生模仿模板,谈论自己的社区:

社区设施(There is a…)。

邻居职业与品质(My neighbour is a… He/She is…)。

展示与反馈 :随机邀请2组展示,教师点评语言准确性。

目标 :应用词汇与句型,提升口语表达连贯性。

Step 4 小组讨论

活动 :

问题引导 :What makes an ideal neighbourhood?(安全、设施齐全、邻里友善等)。

分组讨论 :4人一组,列举3-5个“理想社区”特点并排序。

汇报分享 :每组用1句话总结(如:We think safety is the most important)。

目标 :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协作能力。

Step 5 总结与作业

总结 :强调“社区互助”的意义,联系实际生活。

作业 :(基础)绘制“我的理想社区”海报(标注设施、邻居职业,并写2句英文描述)。(拓展)录制英文讲解视频,描述设施功能及其对居民生活的影响(例:“The library provides free books, which helps children learn.”)。

2.教学评一体化实施

(1)课堂评价

形成性评价:听力任务正确率(职业与场所匹配);对话流利度与信息完整性(使用评分表:词汇3分、逻辑3分、互动4分)。

(2)同伴互评:小组讨论后,组内互评参与度(如:积极发言,提出创意观点)。

(3)作业评价:海报评分标准:内容完整(设施、职业)40%,语言准确性30%,创意性30%。

四、结语

主题意义下的单元教学通过整合教学内容、设计连贯活动、实施多维评价,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与核心素养。以Unit2 “Neighbourhood”为例,教学评一体化的融入不仅强化了知识内化过程,更引导学生从“学习社区”走向“建设社区”,实现课程育人目标。未来教学中,教师需进一步探索信息技术与主题探究的融合,如利用虚拟社区平台增强学习体验,推动英语教学向更深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秦春萍.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大单元整体教学策略[J].读算,2024,(10):149-151.

[2]林月平.基于主题意义的中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探究[J].考试周刊,2020,(30):109-110.

[3]杭玉洁.主题意义探究下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J].教学与管理,2021,(26):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