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咸鸭蛋腌制的 STEAM与劳动教育融合课程开发的教学设计
姜海燕
柳河县驼腰岭镇中学 吉林 通化 135311
一、设计思想
本教学设计以“大概念”理论为指导,构建 BCMAP 多维教学结构(Big idea, Content,Method, Application, Practice)。以乡村咸鸭蛋产业为真实载体,将化学中溶液相关知识与劳动实践紧密结合,通过盐水浓度的数学建模、高盐抑菌原理探究等跨学科问题驱动教学,实现学生在“知识理解—实践创新—文化认同”三个维度的螺旋上升,达成劳动教育与学科育人的深度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一)课程标准定位
本课题隶属 “物质的性质与应用” 主题,围绕 “物质的多样性” 大概念,要求学生掌握溶液组成、溶解限度及溶质质量分数计算,体会溶液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契合从定性到定量的认知发展规律。
(二)学科知识体系关联
溶液知识是化学学科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贯穿整个中学化学学习阶段,与酸、碱、盐反应,混合物分离提纯及物质检验等重要知识板块紧密相关。
(三)跨学科知识整合
1.化学学科:聚焦溶液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等核心知识。
2.生物学科:解析高盐抑菌与蛋白质变性原理。
3.数学学科:运用比例计算确定盐水浓度(如 5% 盐水中盐与水的质量比),分析腌制时间与盐分渗透的动态变化。
4.工程与技术学科:对比传统坛罐密封腌制工艺与现代真空包装、恒温腌制箱等技术。
5.劳动教育:强调腌制流程中的分工协作,规范食品安全操作,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与工匠精神。
三、学情分析
(一)认知基础分析。学生已掌握溶液的定性组成和简单浓度计算,但对真实环境因素(如温度)对氯化钠溶液的影响认识不足。虽然学生对盐渍防腐有初步生活认知,但尚未建立 “渗透压(化学)— 微生物失水(生物)— 咸蛋防腐(劳动)” 的跨学科知识关联。
(二)劳动能力现状。学生已具备如称量、搅拌等基础实验技能,但对腌制工艺的完整流程,包括选蛋标准、腌制时间与条件控制等较为陌生,需通过实践操作掌握具体要点。
(三)情感态度特征。部分学生拥有家庭腌制咸鸭蛋的经验,可作为 “小导师” 分享实践经验;而多数学生虽对腌制过程熟悉,但缺乏对其中科学原理的认知,需通过 “化学解密” 等活动激发探究兴趣,进而建立传统技艺与科学知识的联系。
四、教学目标
1. 通过计算“七分水三分盐”配方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说明定量分析对优化传统工艺的意义。
2. 配制 5% 的氯化钠溶液 500g 。对比不同浓度食盐水中蛋黄的形态,基于现象解释“高浓度食盐通过渗透作用抑制微生物生长”的原理。
3. 运用跨学科方法制定方案。用手电透射筛选、运用质量分数公式计算白酒添加量、食用油密封层防氧化。通过优化参数提升产品质量。
4. 辩证评估陶罐与塑料罐的特性,选择量产容器需综合成本与化学稳定性。设计产品宣传语,体现科学赋能。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掌握溶液浓度的计算方法,深刻理解定量分析对传统腌制工艺优化中的价值。2.通过实验对比,建立盐浓度与微生物失水死亡的因果关系,理解高盐防腐的科学原理。
(二)教学难点:
1.将抽象的“渗透作用”原理转化为可观察的蛋黄硬化现象,实现跨学科知识的具象化。
2.引导学生辩证看待老配方与现代工艺,正确认识科学改良对传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六、教学流程
环节 1:情境导入——解密传统配方中的科学
【教师活动】 ① 展示本地咸鸭蛋合作社的“工艺改良对比图”(传统陶罐: 23% 盐,蛋黄硬度 4.5;现代车间: 15% 盐,硬度 3.8)。
② 播放老匠人访谈视频:我家腌制用的是‘七分水三分盐’的老法子。质检员说“浓度需控制在 15%′ ”。
追问:科学改良的关键在哪里?计算老配方质量分数。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计老配放浓度,填写《传统工艺科学分析表》 。【设计意图】通过数据对比,凸显矛盾,建立“经验—科学”转化思维,理解定量分析价值。环节 2:实验探究——渗透作用实证与溶液配制
【教师活动】实验重构:
① 基础任务:配制 5% 氯化钠溶液 500gc 。
② 现象对比:播放延时对比视频( 5%/15%/23% 盐水中蛋黄24 小时变化)。
【学生活动】完成溶液配制,观察并比较蛋黄形态。得出结论: 510% 盐浓度通过渗透作用使微生物细胞失水死亡。
【设计意图】用视频替代危险操作,显微证据链强化科学解释力。环节 3:方案设计——标准化生产的跨学科实践
【教师活动】 ① 提供结构化工具包。涉及物理、化学、工程学科,工具的使用方法。② 编制《腌制手册》(填空式)内容包括工具和原理。
【学生活动】分组完成手册。
【设计意图】用结构化工具引导跨学科设计,填空模板降低认知难度。环节 4:创新工场——科学决策与责任践行
【教师活动】 ① 从化学和生产角度选择合适的容器。
② 提供科学词库和文化词库,设计宣传语。
【学生活动】 ① 小组决议量产的容器选择,并说明理由。
② 创作宣传语。
【设计意图】通过科学—经济双维辩论,将社会责任转化为理性决策。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
[2]单媛媛,郑长龙.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大概念单元教学设计理念与实践——以九年级“溶液”主题为例 [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24, 25 (01): 31-37.
[3]栾红艳,吴星. 基于大概念的化学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探索 [J]. 化学教学, 2023,(12): 24-29.
[4]罗合宁.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化学大单元教学——以“水和溶液”为例 [J].教育界, 2023, (13): 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