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为中心视域下初中语文教学阅读活动设计策略
吕卫萍
山西省 长治市第十三中学校 047507
引言
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板块之一。与其他教学板块相比,阅读是学生自主吸收语文知识的过程,具有较强的自主性特征。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下,学生被动参与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思维发展受到限制,学习效果、学习效率难以提升。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及时完成教学思想的转变,在以学为中心视域下,创新阅读教学活动。
抛锚式教学,助力学生自主探究
以学为中心视域进一步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需要以推动学生的自主探究为目标,采取有效教学活动设计方式。抛锚式教学建立在实际生活实践中的真实情感基础上,通过“抛锚”引导,使学生进入教师创设的情境之中,感知所学知识,围绕“锚点”拓展思维边界,实现自主探究。
以《紫藤萝瀑布》一课为例,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可以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课堂氛围的营造作为重点,运用多媒体,展示盛开的紫藤萝,并配以优雅的音乐,使学生带着情感自然地进入本课的学习之中。情境播放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生活中曾见到的藤萝,有没有观察过藤萝的花开过程,从而使学生关注作者看到院中的紫藤萝花从稀落到盛开后产生的联想。为了引导学生开展高效阅读,教师可以结合本课的教学重点——“抓住景物特征”“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通过问题设置为学生抛出“锚点”。如:“作者笔下的紫藤萝是什么样子的?有哪些特征?”引导学生从修辞方面体会紫藤萝的生机和感染力;“作者看到的紫藤萝花是在同一时期绽放的吗?经历了哪些过程?”使学生关注作者紫藤萝花不同时期状态的描绘和对比,紧紧抓住作者思想情感这一锚点式问题中的关键,深化对文本内涵的理解。此外,教师也可借助小组合作活动,将学生随机分组,以文本的结构特点作为锚点,借助思维导图等思维可视化工具整理作者的观察顺序,在与他人的交流中充分发散思维,运用更加生活化的思考视角,发现文本情感和结构的交织,感知作者情感的变化,进而与作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深刻理解文章的主旨内涵。
二、引导式教学,发挥学生个性
初中学生思维较为活跃,阅读活动中往往能够产生个性化的思想。以学为中心视域下,教师应主动利用这一优势,利用自身引导作用,借助引导式教学,使学生在多样阅读活动中发挥个性,多角度思考,进而深入理解阅读内容,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以《爱莲说》一课为例,本文作者利用托物言志、以事喻理的写作方法表达了自己对于莲花及其背后意象的独特思考。教师要紧紧围绕作者对莲花意义的理解,引导学生在多样思辨活动中,诞生自己独特的看法。实际教学中,教师首先可设置文本精读任务,引导学生思考“爱莲”究竟在爱什么,并在阅读后与周边同学讨论探究。在自主阅读与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能动的深入文本,充分调动自身的知识储备。发现菊花、牡丹、莲花三种花朵和隐逸者、富贵者、君子三种人物形象的对应。通过提取作者的观点,学生能够理解文本中莲花的象征意义,即君子的不同流合污、内心通达等高尚品质。在学生领悟作者的这一思想后,教师应继续关注“爱”的深层意义,借助问题引导鼓励学生对作者的观点展开充分思辨,形成自己独特的思考。例如:陶渊明对菊花的爱、作者对莲花的爱,以及世人对牡丹的爱,三者有哪些不同?作者赞赏陶渊明对菊花的爱吗?根据对文本的理解,学生总结出作者既不赞同世人对牡丹的“独爱”,“鲜有闻”也表现出其对陶渊明的批判。最后,教师可提出开放性问题:你认为作者选择了哪条道路?这样的道路在今天仍有其价值吗?从而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底层,更全面地看待作者对社会形势的态度。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充分拓展思维,从而学会由表及里地看待问题,并以辩证的思维认识事物,提高认知能力。
三、任务式教学,推动学生实践
任务式教学将实践和教学结合,使得每一位学生均能获得独立思考、积极参与的机会,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切换以学为中心的理念。初中语文教师可以从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与学习需求出发,关注教学内容,设置针对性任务,推动学生参与任务实践。
以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活动探究为例,本单元包括《阿长与<山海经>》《山地回忆》《台阶》《卖油翁》这四篇以“小人物”为主题的文本,单元导语、语文要素也反映了这一特征。教师可以采用任务式教学方法,从单元整体角度设置多样任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本单元的活动探究。具体如下:任务一:小人物采访。深入单元文本,发现人物描写细节,为他们各自撰写一篇人物剪影。任务二:作者和小人物。结合单元导语,挖掘不同文本体现的思想情感,借助思维导图绘制作者的情感变化。同时结合时代背景,思考这一变化的原因。任务三:小人物绘画。以手抄报的形式,结合文字和绘画,全面展示四篇文本中的人物形象。这样的任务层层相接,综合性强,学生不仅能够从多角度理解单元文本,还能充分发挥协作精神,树立良好的合作意识,实现既定的学习目标。
总结
综上所述,以学为中心理念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初中语文教师需从初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采取抛锚式教学、引导式教学、任务式教学等策略,全面优化阅读教学活动,推动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发展,彰显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浦绍斌.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方法探索 [J].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4, (23):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