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班级环境创设对儿童友好相处氛围营造的研究

作者

来培君

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袁集镇中心幼儿园 236000

引言: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班级是重要的活动场所,其环境对儿童的行为、心理等有着深远影响。良好的班级环境能促进儿童友好相处,培养其社交能力。研究班级环境创设对儿童友好相处氛围营造的作用,有助于提升班级教育质量,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1. 班级环境创设概述

1.1 班级环境内涵

班级环境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涵盖了班级内的物理空间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心理等多方面的元素。从物理层面来看,班级环境包括教室的空间大小、布局、设施设备等。例如,教室的桌椅摆放方式、图书角的设置位置与规模、教学用具的陈列等都属于物理环境的范畴。从文化和心理层面来说,班级环境包含了班级的文化氛围、师生关系、儿童之间的互动模式等。班级的墙壁装饰、展示的作品、教师倡导的价值观以及同学们之间的相处习惯等,都在无形之中塑造着班级的文化和心理环境。这些不同层面的元素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班级环境这一复杂的整体。

1.2 环境创设意义

班级环境创设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适宜的班级环境能够对其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从教育教学的角度来看,良好的班级环境是开展有效教学活动的基础。合理的空间布局和完善的设施设备能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便利,例如科学的座位安排有助于教师关注到每一位儿童的学习状态,丰富的教学资源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教学内容的需求。从儿童的身心发展角度而言,班级环境影响着儿童的认知、情感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充满趣味和启发性的环境布置可以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们积极探索世界。积极健康的文化和心理环境有助于儿童形成良好的情绪情感,使他们感受到温暖和支持。在社会交往方面,良好的班级环境能够为儿童提供更多的互动机会,培养他们友好相处、合作互助的意识和能力。

2. 班级环境对儿童友好相处的影响

2.1 物理环境的作用

班级的物理环境对儿童友好相处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室的空间布局直接影响着儿童之间的互动频率和方式。宽敞明亮且布局合理的教室能够为儿童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减少因空间狭窄而产生的冲突和矛盾。例如,将游戏区、学习区、休息区等明确划分开来,可以让儿童在不同的区域进行适宜的活动,避免互相干扰。桌椅的排列方式也会影响儿童的交往。如果采用小组式的桌椅摆放,会更有利于儿童之间的合作交流,他们可以方便地分享学习用品、讨论问题,从而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此外,教室中的装饰和设施设备同样会对儿童的相处产生影响。色彩鲜艳、充满童趣的装饰能够营造出温馨愉悦的氛围,让儿童感到放松自在,更愿意与他人互动。而丰富的设施设备,如适合多人合作的游戏器材、公共的图书资源等,都为儿童提供了共同活动和交流的契机。

2.2 心理环境的影响

班级的心理环境在儿童友好相处氛围的营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积极的心理环境能够让儿童感受到尊重、信任和关爱,从而促进他们之间的友好交往。教师与儿童之间的关系是班级心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教师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儿童时,儿童会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尊重他人。例如,教师认真倾听儿童的想法和意见,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会让儿童觉得自己是被重视的,进而在与同伴相处时也会采用类似的态度。儿童之间的同伴关系也是心理环境的关键因素。一个充满包容和接纳的班级氛围,会让儿童敢于表达自己,不怕犯错。当儿童之间出现矛盾时,如果大家能够以理解和宽容的态度去解决,而不是互相指责,这样的氛围会进一步强化儿童友好相处的意识。另外,班级的整体氛围所传递的价值观,如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等,也会深深影响儿童的

行为和交往模式。

3. 基于友好相处氛围营造的班级环境创设策略

3.1 空间布局优化

优化班级的空间布局是营造儿童友好相处氛围的重要策略之一。在规划教室空间时,要充分考虑儿童的活动需求和互动特点。首先,应根据不同的功能对教室进行分区,如前面提到的学习区、游戏区和休息区等。学习区的布局要注重采光和通风,桌椅的摆放可以采用多样化的形式,除了传统的行列式,还可以尝试马蹄形、小组围合式等,以满足不同的教学和互动需求。游戏区要配备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和设施,并且要保证足够的活动空间,避免儿童在游戏过程中发生碰撞和冲突。休息区则要营造出温馨舒适的氛围,可以放置柔软的抱枕、小毯子等,让儿童在休息时能够放松身心。同时,各个区域之间的过渡要自然流畅,方便儿童自由穿梭于不同区域之间,增加互动的机会。此外,教室的角落也不应被忽视,可以设置一些特色角落,如植物角、创意角等,这些角落不仅可以丰富班级环境,还能成为儿童共同关注和交流的焦点。

3.2 文化氛围营造

营造积极的班级文化氛围对于儿童友好相处具有深远意义。班级文化氛围的营造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在价值观的传递上,要明确倡导团结友爱、互助合作、尊重包容等积极的价值观。例如,可以通过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相关的标语、故事画等方式,让这些价值观直观地呈现在儿童眼前。同时,开展各种主题活动也是营造文化氛围的有效途径。如举办“友谊周”活动,在活动期间安排一系列与友谊相关的游戏、故事分享、手工制作等,让儿童在活动中深刻体会友谊的重要性。班级的传统习俗也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每月举行一次“班级生日会”,让儿童共同为当月过生日的小伙伴庆祝,这样的传统习俗能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儿童之间的归属感。另外,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也要时刻渗透积极的文化价值观,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儿童树立榜样。

3.3 规则制度建设

合理的规则制度建设是班级环境创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儿童友好相处氛围的营造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班级规则制度应明确、简单且具有可操作性。在儿童的人际交往方面,规则要涵盖尊重他人、礼貌待人、不欺负弱小等基本要求。例如,规定儿童在与他人交流时要用文明用语,不能随意打断别人的讲话。在活动参与方面,规则应体现公平、公正、合作的原则。比如,在小组活动中,明确每个成员的职责,确保每个儿童都有参与的机会,并且共同分享活动成果。规则的制定过程也非常关键,要让儿童参与到规则的制定中来,这样他们会更有认同感和遵守规则的自觉性。当儿童违反规则时,要有相应的、合理的惩罚措施,如减少游戏时间、承担一定的班级劳动等,但惩罚不是目的,而是要让儿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引导他们学会正确的行为方式。

结束语:研究表明,合理的班级环境创设对儿童友好相处氛围营造具有积极作用。通过优化物理与心理环境,采用科学创设策略并进行有效评估,能为儿童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促进其健康成长,未来需持续探索更完善的班级环境创设模式。

参考文献:

[1]丁亮亮,陈亚男.“以儿童为中心”视域下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研究——以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课程为例[J].职业教育,2024,23(25):68-71.

[2]王嫣然.儿童视角下“美食餐厅”区角游戏环境优化的行动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24

[3]谷帆.幼儿园主题墙环境创设中幼儿参与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24.

本文系 2024 年度阜阳市颍州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幼儿友善行为养成的策略研究》(立项编号:ZJK2426 )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