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职业院校财务信息化探析

作者

朱天远

上海市高级技工学校 上海市 200437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财务信息化已经成为了职业院校财务管理的一大趋势,职业院校需要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财务管理的有效性,并提高财务相关信息的公开水平的透明性。本文分析了职业院校财务信息化的意义和现状,并基于此提出了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财务信息化、职业院校、财务管理

一、职业院校财务信息化的意义和现状

财务信息化指的是借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建立财务信息系统,在网络环境中对财务信息进行更高效的管理和监督,从而提高财务管理的有效性。财务信息化的运用,能够有效提高财务信息的公开透明性,有利于职业院校相关管理人员更有效的获取财务信息,提高决策效率。除此之外,财务信息化的使用能有效的将业务信息与财务信息进行统合比对,保障了财务数据和实际业务的一致性,再加上当前财务线上审批技术的运用,能够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的准确性和资金分配使用的安全性。

当前,对于职业院校来说财务信息化存在着信息质量低以及数据整合水平低的问题。一方面,许多职业院校财务信息的测算标准以及衡量口径等在各部门以及各业务之前存在不一致,从而影响了数据的可比性。职业院校应当制定统一的标准和口径,以提高数据质量。同时,财务人员作为财务数据的处理方和主要的录入方,其专业水平对数据质量的影响较大。因此职业院校需要重视财务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以保障其处理和录入的数据可靠并有效。在另一方面,职业院校各信息化系统之间整合度低,存在着数据较为孤立的问题,从而导致了数据割裂,业务流转效率低等问题。职业院校应当采取措施,将各业务系统进行统合并联通,从而提高数据的整合水平。

二、职业院校财务信息化的建设建议

(1)优化平台建设,提高数据整合化水平

针对当前职业院校数据整合水平低,数据孤立的问题,职业院校对自身业务流程进行分析,并基于此分步对各业务环节的相关系统进行联通。职业院校财务相关业务应当包含会计核算、报销审批、预算管理、资产管理、政府采购、工资管理、收费管理等。职业院校应当对各业务部分在整体财务管理框架中的地位和职能进行重点的分析和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运行流程的建设,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各部分的信息进行联通和采集。从具体细节上来说,职业院校应当在业务环节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个业务流程之间的对应管理和勾稽关系,如会计核算模块中的资产信息与折旧摊销费用应与资产管理模块中一致,报销审批模块应当与预算管理模块联通,保证报销业务与预算项目能够一一对应等。除此之外,财务系统内应当还支持报表查询、数据公开、预算分析等功能,将各业务模块的信息进行统合展示,从而提高财务信息对管理决策的支持水平。

(2)加强相关制度的建设

在职业院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和实践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建设相关制度,辅助财务信息化与实际业务相结合,同时建立线上制度库,对相关财务相关制度进行线上的共享。具体来说,制度的建设一方面要健全问责机制,要明确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能,以及具体需要负责的方向。以财务岗位为例,可以具体分为预算、出纳、审核等,每个岗位在财务信息化过程中,应当具体负责某一块数据的录入和维护,如预算岗位负责年初预算数、预算执行数、预算调整数等相关数据的维护,出纳岗位负责票据、支付金额等数据的管理等。在明确职责的基础上,相关制度应该要求相关责任人员对系统内相关数据的合理性与真实性进行负责,从而保证在系统数据出现失真获丢失等情况后,能够迅速对应到相关人员,并及时的对数据进行修正。

另外,制度应当明确相关数据的备份内容、备份频率等。其中,备份内容应当主要包括账目数据、预算数据、报表数据、审批记录等。备份的内容需要全面且详细,能够准确的反映职业院校各项财务业务的流转和开展情况。备份频率应当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更新频率分项进行制定,如对支付数据、账目数据等重要性高、变化频率大的数据,进行每日备份,对财务制度、银行账户基本信息、单位基本信息等较为固定的数据,适当的减少备份频率,从而保障信息化存储空间的利用效率。

(3)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信息化管理能力

对于财务人员来说,相关的财务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财务人员必须遵守的底线。在信息化背景下,信息化改革的推进对财务管理、预算管理、收支管理等各业务流程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于财务人员来说,在信息化背景下,也不能忽略对于相关制定和法律法规的学习。职业院校也应该重视相关文件要求的更新改革,及时的对财务人员开展业务培训。除此之外,信息化技术的引入,要求财务人员不止需要拥有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求财务人员对信息系统的操作和工作原理有着一定的了解,同时也要熟悉校内的各项业务。因此,职业院校需要对财务人员开展定期培训,培训内容应当包括信息系统的操作方式、流程以及系统内数据之间的勾稽关系和来源等,以提高财务人员的信息化业务能力。同时,职业院校也要从业财融合的角度出发,开展定期的沟通会,鼓励财务人员和业务人员进行频繁的业务沟通,以提高财务人员对业务的熟悉程度。

除财务人员外,职业院校也应当注意到,信息化技术的开展,对职能部门的业务经办人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更为熟练的运用财务信息系统开展报销、项目开展、预算申报等工作,业务部门的经办人员也需要对信息系统的报销、审批以及预算申报等工作环境进行了解,并且熟悉其操作和相关要求。因此职业院校除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外,也应当重视对业务人员的业务指导,并制定出相信的系统操作手册,以保证各项业务能够顺利开展。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时代,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引入,职业院校应当正确认识财务信息化对院校管理和整体发展的重要性,加快推动财务信息化的建设和管理。在建设过程中,职业院校需要在信息化建设的同时,注重各信息系统内各业务模块的联通,提高数据的整合化水平,并推动配套制度文件的建设,同时基于业财融合的角度,对财务人员和业务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以提高相关人员的信息化管理综合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宗莉.信息化背景下职业院校财务管理的优化策略[J].广西职业师范学院学报,2024,36(03):102-108.

[2]张雪梅.关于职业院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探析[J].财经界,2025,(07):135-137.DOI:10.19887/j.cnki.cn11-4098/f.2025.07.011.

[3]李英硕.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困境及其突破策略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5,28(08):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