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体服务行政治理主体责任新路径
蒋怡 蔡俊宇 陈彦如 杨微微
摘要:在数字化、智能化浪潮中,智慧化已成为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创新与发展的一股强大力量,正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产生深远影响。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行政主体却在规划建设、资源整合、服务公平、数据安全等诸多问题上存在着诸多问题。并以此为依据,建立了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文章以深圳宝安区政府、文化志愿者协会及某科技公司为案例,具体阐述了各方应尽的义务。本课题从厘清责任边界、构建协同机制、完善监督评价机制三个层面,着重解决“三个问题”:厘清职责边界、构建协同机制、完善监督评价机制。研究成果可为完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国家治理效率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
关键词:公共文体服务;行政治理主体责任;公共治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
引言
随着数字、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智慧化”已经深入到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各个方面,并成为了一支重要的驱动力量。从智能健身设备的普及,到线上文化展示的兴起,智慧化的方式正在重新塑造公共文化服务的形式和体验,满足人民群众越来越多、更丰富的精神文化需要1。对智慧化公共文化服务中行政管理主体的职责进行研究,既有利于优化服务供给,提高管理效率,也是促进公共文体服务高质量发展,实现文化惠民、体育强国的目标。
一、智慧化公共文体服务全景洞察
(一)内涵与特征
智慧化的公共文体服务,是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在资源整合、活动组织、设施管理、用户体验等各个方面,实现对公共文化和体育服务的全面智能化升级和创新2。它突破了传统服务的时空局限,建立了一个高效率、便捷和多样化的服务系统。
智能化是现代物流的一个突出特点,随着智能装备和系统的普及,物流业务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成为可能。比如,智慧图书馆采用自动化分类系统,对图书进行分类和归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智慧体育馆是利用各种传感器对场馆的使用状况、设施状况等进行实时监控,并对其进行智能化调节。个性化服务是在对用户的兴趣爱好和行为习惯等进行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不同的人进行文化活动、体育活动预告、健身计划和文化资源的推荐。效率体现为服务的即时性和资源的最优分配。通过网络平台,人们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获得服务,缩短了等待的时间。与此同时,通过大数据可以对资源的需求进行精确的分析,从而防止了资源的闲置和浪费3。
(二)发展现状与成就
近年来,我国智慧化公共文体服务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数字化平台搭建方面,各地纷纷建设公共文化云平台和体育服务APP,整合文化场馆、体育设施的信息与服务,实现一站式查询、预订与参与4。如“国家公共文化云”汇聚海量文化资源,涵盖文艺演出、展览展示、文化慕课等,为全国民众提供丰富的文化盛宴;一些城市的体育服务APP集成了辖区内各类体育场馆的预订、赛事报名、运动指导等功能,方便市民参与体育活动。智能设施应用也日益广泛,许多图书馆配备自助办证机、智能书架、电子借阅屏等设备,提升借阅体验;体育领域,智能健身器材走进公园、社区,具备运动数据监测、运动指导等功能,像室外智能健身房,市民扫码即可使用,设备能根据个人运动表现提供个性化运动计划。一些大型体育场馆还引入了智能照明、智能通风、智能安防等系统,提升场馆运营管理水平与安全性。
二、行政治理主体责任的理论基石
(一)相关理论溯源
公共治理是指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公民等主体共同参与社会事务的治理。在智慧化的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为多元主体协同合作奠定理论依据,推动各方在资源整合、服务供给、监管评估等方面形成优势互补,推动服务品质提升5。例如,在一些社区的智慧文化活动中心的建设中,政府为其提供场地、政策支持,让社会组织来策划、组织活动,企业投入资金、技术,营造便利、丰富的文化服务空间。
(二)主体构成及责任划分
在智能化的公共文化体系中,政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政策上,要从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上,对养老保险的目标、方向和标准进行界定,为构建我国的养老保障体系提供政策支持。如制定《智慧图书馆》、《智慧体育馆》等建筑规范,促进“智慧”产业健康发展;在资源的整合上,要统筹财力、财力、土地等资源,加强智力设施的建设,加强科技研发,加强人才的培养,实现地区之间的资源平衡。在监管层面,要建立完善的服务质量监控体系,从服务质量、数据安全和设备运行三个层面强化监管,保证服务符合规范和高效。
三、主体责任的实践与案例解读
(一)政府主导之责
深圳宝安区作为一个典型,对社会福利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在政策方面,宝安区已经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以促进智能场馆的建设和服务创新,对于智能场馆的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要求,例如,新建成的体育场馆都要配备智能照明、智能安防、智能场地监控等智能设备,促进场馆的智能化升级和升级。这一系列的政策措施,让更多的社会资源进入了“智慧化”的范畴,推动了“智慧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健康发展6。
在资金上,宝安区政府投资1.84亿元用于宝安体育馆的智能化改造,将其建成现代化、智能化的体育馆。然后,以BIM为基础,搭建了“数字孪生”运行中心,将5G-A智能传感系统和人机互动控制进行了深入的结合。该项目将率先在国内率先实现“Wi-Fi7”信号覆盖,并引进 AR/VR导览、AI数字人互动、智慧公厕等创新性应用,使场馆智能化程度和服务水平得到大幅提高。在比赛过程中,馆内的智能化设备会给观众带来更多的便利和高效,例如利用AR/VR的导游帮助观众迅速定位,了解场馆的设施布置;智能数码人互动系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解答观众的问题,并为参赛者提供有关赛事的资讯7。
在统筹规划上,宝安区政府以打造15分钟优质文体生活圈为目标,合理布局智慧化文体设施。整合区域内的文化场馆、体育场地资源,通过建设公共文化云平台和体育服务APP,将各类场馆的信息、服务进行整合,实现一站式查询、预订与参与。居民通过手机即可轻松查询附近智慧图书馆的藏书信息、借阅情况,预订智慧体育场馆的场地,报名参加各类文化活动、体育赛事等,真正实现了公共文体服务的便捷化、高效化。
(二)社会组织协同之力
一间文化义工社团,是一种兼具知识与资讯于一身的社团。通过线上、线下两个平台,学校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了学校的服务内涵。比如,在传统节日以外,也可以举办线上的民俗文化展示和互动,利用虚拟的方式,让参加活动的人身临其境,感受到节日气氛,学习民间文化。在春节期间,我们也会举行“线上民俗文化市集”,展示当地的传统手工艺及民间艺术,并通过线上猜灯谜、民俗知识问答等方式,让广大群众踊跃参加,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另外去安排专业的文化义工到社会上开展文化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专业服务水平,在网络上开设书法、美术、音乐等美术课程,并聘请知名画家为学生授课,志工也会走进各个社区,进行面对面的文化咨询,并根据不同的年龄和文化背景,设计适合不同家庭的学习计划。教老年人一些简单的书法课程,从握笔姿势和基础笔画入手;在青少年中进行创意教育,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这些活动既提高了市民的文化素质,又提高了工作的专业性和针对性。
(三)企业参与之效
一家技术企业为建设“全民文化云平台”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技术支持上,我们采用最新的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搭建了一个面向公众的“文化云平台”。然后,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户的文化偏好和行为习惯,实现精准的内容推送。该平台将根据用户的历史浏览记录及偏好,为用户推荐适宜用户的文化活动及艺术品。本课题基于云计算技术,通过对多个用户的线上接入及参与行为进行分析,确保系统稳定可靠。在运营方面,公司负责公共文化云平台的日常运营与维护,不断地对其功能进行优化。定期更新平台内的文化资源,适时推出最新的文艺演出、展览及讲座,增加平台的吸引力。同时,我们也会加强与其他文化场所、艺术团体的合作,拓展平台的服务范围。联合艺术馆推出了在线虚拟展馆,通过3D建模技术,使博物馆内的展品得到了全方位的展示,使观众随时随地都能浏览;通过与大型剧院的合作,实现了网上文艺演出的在线直播,让更多人能欣赏到一场精彩绝伦的演出。在企业的积极参与下,公共文化云平台的质量和影响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给人们带来了更加丰富、更高质量的文化服务。
四、责任履行的困境与破局之道
(一)困境呈现
在推动智慧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各方责任不明确的问题。在智能化设备的建设和服务上,各部委如文化部、体委等经常出现功能重叠和界线模糊的现象。在部分智慧文化场馆的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对场馆的后期经营管理责任不清的问题,文化部门提出应该由场馆的经营主体来承担,而运营方却觉得应该把引导和监督的工作交给文化部门来做,这就造成了管理上的漏洞,造成了服务品质的下降。与此同时,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之间的合作边界模糊,使得在资源配置和提供服务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差别,从而影响到合作的效率和效果。知识经济中的协作机制是制约其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尽管人们已经意识到协同工作的重要意义,但仍缺少一个有效的交流与协作平台与机制。由于不同部门、不同层级、不同地区之间的信息交流不畅,使得智慧大厦的规划和实现变得非常困难。如在《智慧文化服务》项目中,存在着信息沟通不畅、合作不力等问题,造成了政策解释偏差、资源分配不当等问题。而在政府和社会组织、企业等方面,这种合作还仅仅是浅层次的,并没有达到深入的结合,在项目执行中,大家各司其职,不能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目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信息化建设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缺乏有效的监管和评估机制,很难保证其实施的质量和效果。当前,由于缺少一种科学、合理的监控和评价指标,难以全面、深入地评价智能服务水平、资源利用率和群众满意度。管制评估主体单一,以政府自身为主导,缺少社会组织和公众等外部管制力量的介入,使得管制评估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部分智慧化公共文化设施在投入巨大后,仍存在设施利用率低、服务效能低等问题,缺乏可实施的问责机制,难以对各参与主体形成有效的制约。
(二)策略探讨
明晰职责界限,是提高文化公共文化服务智慧效能的关键所在。在具体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中,要明确各个部门的责任,防止职能重叠,互相推卸责任。文化部主要负责对文化资源进行数字集成,统筹组织文化活动,体育部负责体育设施的智能化升级和体育赛事的智能化管理。在此基础上,通过健全政府与社会组织、企业之间的合作契约,确定各方在资源投入、服务提供、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的权力和责任,以保证合作顺利开展。比如,在智慧化运动园区的建设和经营过程中,由国家进行场地规划和政策扶持,企业承担设备的建设和技术维护,以及社会团体和志愿者的参与。在此基础上,通过合理的分工,可以达到优势互补、提高服务水平的目的。
本文主要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来探讨公共文化服务制度。搭建部门间的协作和交流平台,例如,通过定期组织部门间的联席会议,加强部门间、地区间的信息交流和工作协作。通过项目合作和资源共享,实现两个行业的深度融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智慧文化服务”协同创新中心的设想。在构建公共文化云平台的过程中,政府和科技企业和文化机构一起构建了一个平台,并在社会团体的带动和运作下,提高了自己的服务水平和影响力。要保证文化事业的信息化,必须建立健全的管理与评估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套以服务智能化、资源配置效率、服务公平性和满意度为主要内容的科学、合理的监控和评估指标体系。引入第三方评估体系,加强外部监督,提高监督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对工程建设中发生的员工、员工的失职、违反法律等问题追究责任。对于效果不佳的地区或项目,要责令其限期整改,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推动智慧化公共文化服务向高水平发展。
小结
本项目从政府、社会团体、企业三方责任的角度出发,对智慧化公共文化服务行政管理的主体责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就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进行了探讨。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对于提高我国智慧文化服务体系,提升政府管理效能,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价值。随着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不断创新与深度应用,公共文化服务的智慧化发展具有更大的空间。在科技研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政府应进一步发挥主导作用,制定前瞻性政策,将智慧公共文化服务推向更高水平。例如,在5G网络普及的背景下,利用5G的超高清文化视频服务平台、沉浸式体育赛事直播体验系统等,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和多元化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慧, 姚依依. 文体惠民,让群众跑起来舞起来乐起来[N]. 新华日报, 2025-01-21 (011).
2 赵晓昕. 文体惠民用心也要用“新”[N]. 河北日报, 2025-01-16 (007).
3 相国旗. 淄博经开区:将文体服务送到群众身边[N]. 淄博日报, 2024-12-11 (002).
4 余珊. 探讨如何发挥县区级文体服务中心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作用[J]. 中国民族博览, 2024, (19): 82-84.
5 吴宇宁, 张小范, 田富任, 刘岩, 白冰. 让优质公共文体服务“触手可及”[N]. 中国财经报, 2024-08-22 (001).
6 南希. 全龄友好理念下社区体育服务综合体空间设计研究[D].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4.
7 李波. 文体扶老申报多 法律援助问津少[N]. 北京社区报, 2010-04-09 (B03).
作者简介:蒋怡,2004年9月,女,汉族,湖南永州,本科,刑法
基金项目:湖南省2023年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智慧城市休闲公共空间的协同治理及法律对策研究》(S202312303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