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经济影响的研究

作者

郑梦华 阮帅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经济管理与法学院 江西南昌 330000

引言

(一)研究背景

江西省是中部地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其经济结构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江西省统计局显示截至 2022 年江西省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就业人口超 300 万,占江西省制造业总就业人数的 52%。[1] 截止到 2023 年江西省工业增加值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占比达到 35% 以上,主要涵盖纺织服装、电子设备装配、家具生产以及鞋帽加工等行业。[2] 这类产业普遍具有劳动力密集度高、供应链链条长、利润率低的特点,使得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表现出显著的脆弱性。中国“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就业的“稳定器”,其抗风险能力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尤其是在江西等农民工输出大省更为关键。

(二)研究意义

江西省劳动密集型产业贡献率在省内占比较大,但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暴露的诸多问题尚未形成系统性的应对方案。而现有相关文献多关注沿海发达地区,江西作为产业转移承接区,其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低利润、高政策依赖”的独特性。本文将通过对江西省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城市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对比分析,为劳动密集型行业提供可行的韧性策略,帮助企业优化应急管理策略。

一、江西省产业现状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产生原因

(一)产业现状

江西省凭借毗邻长三角、珠三角及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区位优势,叠加发达交通网络,显著提升了物流效率与制造业竞争力。2013 年国家发改委批准设立特定区域作为产业转移核心载体,依托政策支持形成产业集聚。目前该省劳动密集型产业呈现“带状”空间格局:以赣州纺织服装、南昌电子信息组装、九江家具制造为核心,沿沪昆高铁及赣江流域构建区域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

2. 经济特征

江西省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集中于纺织服装、电子信息组装和家具制造三大支柱上。其中纺织服装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 12%,多为代工出口业务,主要分布在赣州市的于都县与石城县,2022 年超500 亿出口额,但本地供应链配套率仅55% ;电子信息组装业集中在南昌高新区一带,主营手机零部件制造,同年利润率约6.8%,核心部件进口依赖度高达81.5%[1] ;家具制造依靠九江市南康区丰富的林业资源建立完整产业链条,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到重要作用,不过智能化进程较缓,九江地区绝大多数家具企业仍采用旧有方式。

因此,江西省劳动密集型产业呈现低利润率、高人力依赖及供应链外向化的特征。

(二)产生原因

1. 制度与管理层面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防控体系里,政府部门能否迅速反应并进行跨部门协调极为重要。如在 2018 年南昌机场发生的“10.21 疑似霍乱事件”暴露出多个问题,包括缺乏具体的应急子预案、医护人员防护措施不到位、支援单位对集结地点不熟悉等。这些问题导致事件处置耗时较长,影响了应急效率。

新冠疫情中,江西省卫生监督执法体系虽保障了公共卫生安全,但暴露出职能划分不明、应急机制缺失等问题,影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基层防控尤为薄弱,农村每千人卫生技术人员仅 3.1 名,城市为 9.6 名,村级防疫物资达标率仅 38.5%。据 2022 年统计公报,乡镇卫生院传染病网络直报及时率77.9%,较全国均值低7.3 个百分点。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蔓延往往同某些特定的自然环境要素有着紧密的联系,江西省位于长江中下游区域,易受洪涝灾害和干旱等自然灾害的侵袭,这些灾害有可能造成水源污染并且滋生大量的病媒生物,这就明显提升传染病爆发的可能性。江西省经济快速前进的同时,跨区域人口流动规模一直增长,在节假日和农民工返乡高峰期,传染病传播风险显著增加,部分地区受传统医疗观念影响,居民在患病后会首选民间疗法,从而延误传染病上报,此类行为也会增加病媒的传播风险。二、江西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冲击表现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其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紧迫性等多种特征。

(一)直接损失

该部分可从脆弱性理论的三个维度——暴露度、敏感性和适应能力来剖析。

在暴露度方面,江西省劳动密集型产业以“高人力密度”为核心特征。由表 1 可知,2020—2023 年江西省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均占比超 40%。在服装制造以及电子组装这些车间,内部员工聚集的现象较为常见,这会加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病毒传播的可能性,大多数中小企业并没有形成系统的风险管控机制,在遭遇突发事件的时候难以应对。

在敏感性方面,多数企业因资金储备短缺、风险承受力差,突发停摆极易引发现金流危机及违约,损失远超他行业。适应能力上西企业政策响应迟缓,如疫情中申领稳岗补贴平均耗时45 天,而应用数字化的安徽仅需7 天,凸显其政策落实效率的明显不足。

表1 :2020 年—2023 年江西省城镇单位就业人数表

数据来源:江西省统计局

(二)连锁反应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江西省劳动密集型产业带来的冲击往往呈现出复杂的连锁反应。这类事件通常会引发劳动力供给的不稳定,尤其是在人员流动受限或工人因健康问题无法返岗的情况下,直接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在生产过程中,部分生产流程高度依赖原材料的供应和产品的运输,这便对供应链系统稳定状况提出了严峻挑战,进而影响企业的生产计划。这些企业遭遇经营困境之后,经营收入下滑,就业岗位缩减,进而会对区域经济的稳定增长产生不良影响。

(三)长期隐患

长期来看,江西劳动密集型产业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如果不能够及时采取措施,那么在未来很可能会导致其成本优势丧失,东南亚产业的替代威胁加剧。目前越南的纺织工人平均月薪较江西省同行业工人月薪更低,且越南此类国家享受欧盟零关税待遇,这可能会让部分企业将生产基地转移至越南。若再次遭遇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江西劳动密集型产业可能面临“订单流失—产能萎缩—就业下降”的恶性循环,甚至引发区域性产业空心化。

三、江西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经济影响(一)生产中断与成本压力

疫情初期,江西对劳动密集型工厂实施严格人员管控与分区防疫,虽保障了公共安全,但导致生产线频繁停滞与错峰排产。由表 2 可知,口罩、防护服等关键物资生产企业因原材料价格暴涨,如熔喷布从疫前不足 2 万元 / 吨飙升至 70 万元 / 吨,承受巨大成本压力,部分厂家被迫停产或缩减产能。市场监管总局监测显示,防控物资原辅材料价格过快上涨直接造成生产成本激增数十倍,迫使企业调整生产计划甚至停工

表2 :部分原材料在疫情期间价格变化表

数据来源: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中国棉花协会、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二)就业与用工风险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用工需求产生了强烈冲击。在订单减少和生产受阻的双重压力下,劳动密集型企业易成为裁员“重灾区”。江西本地多家中小型服装厂因订单取消或延期,不得不采取裁员、轮岗或降薪等方式以降低用工成本,而这又反过来削弱了员工的收入预期和

消费能力,形成恶性循环。人才的流失不仅意味着短期生产效率下降,可能对江西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长期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传承造成隐忧。(三)竞争加剧与转型压力

随着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提出 , 以及中美贸易战和国际形势变化和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江西省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发展路径面临着新的挑战。[6] 公共卫生事件会加快全球生产要素向低成本区域迁移的速度,东南亚国家依靠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灵活的政策调整机制,逐渐取代传统的制造业中心,这进一步压缩了中国轻工制造的国际竞争空间。面对外部订单外流,江西企业在“走出去”同时也遭遇语言、注册和当地基础设施不足等制度性障碍,难以快速迁移产能。

四、产业韧性视角下的应对

(一)政府层面

从长期来看,突发事件揭示了江西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制度层面缺乏有效的产业韧性支撑。江西在处理企业复工投产,人员调配,合同兑现这些问题上经常碰上缺少合适法律准则的情形。而浙江省却在此阶段接连出台了不少文件政策,如《关于加快打造现代流通体系的若干意见》等,这些政策逐渐完善了产业振兴的法律保障框架,从而增强了政府应对能力,提升了解决问题时的精准程度,也有效稳固了市场预期和信心水平。

江西省要完善地方立法体系来改善治理效能,全面明确突发事件里各个主体的权责联系。同时制订专门的产业扶持政策以及风险防范指南,利用制度化手段去弥补既有政策在适应性及执 业数字化转型融入到区域发展战略规划当中,依靠区域性工业互联网平台创建,提升产业链的透明度和协作效率, 协同医院等医疗部门推进信息化建设, ] 从而给突发事件应对给予技术支援和数据支撑。

2. 短期措施

短期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江西劳动密集型产业带来的主要冲击表现在供应链和物流系统较为脆弱。如在疫情发生之初,江西在推动产业链协同运作上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之处,致使原材料供应中断、货物运输受阻等状况集中出现。而浙江地区创建起“企业复工白名单”制度,把交通,人力和疫情防控部门的力量整合起来,优先保证重点企业的复工复产需求,加快整个产业链的恢复速度。

江西应当着重完善突发事件前期的紧急应对举措,重点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下的外向型企业当中,政府部门需要营造起多部门协同的应急运作体系架构,凭借大数据技术达成供应链的动态监督措施, 规范行政应急程序与指导,及时发布相关疫情防控指导,从而加强政策操控的精确程度及其执行效率。[8] 地方政府要积极赋权放权,把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处置权限向企业、社会组织、社会及广大居民转移,及时吸纳社会力量,整合利用政府外部资源,形成“区域协同治理共同体”。

(二)企业层面

企业是产业韧性构建的关键主体,其应变能力和恢复水平会对整个产业链的稳定产生影响。为了防止供应链中断造成系统性风险,企业要创建多元,弹性且多维度的供应链体系,形成跨区域的战略协作网络,做好信息、政策、资源等方面的沟通。对于劳动力缺少和生产效率下滑,主要还是要推动生产模式革新,江西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大多依靠临时工群体,因此企业可以尝试“少人化”,甚至“无人化”的转型途径,加快智能化设备的布置进程,用智能设备取代传统的人力操作,以此改善整体运作的稳定性和灵活性。[9]

江西省作为中国中部产业转移的重点承接地,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区域经济中发挥着“吸纳就业、稳定增长”的关键作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暴露了该类产业的显著脆弱性。从高人力密度导致的疫情暴发风险,到对外部原材料及市场的高度依赖引发的供应链中断,江西劳动密集型企业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普遍缺乏足够的适应与缓冲能力。本研究从产业韧性出发,提出系统应对策略:在政府层面,要着重完善法规体系,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提升政策执行效能和数据管理水平;在企业层面,需着力创建多元化的供应链网络,加快智能化转型速度。江西的案例表明,欠发达地区若未能有效构建制度性与技术性的产业韧性,不仅难以应对突发风险,更可能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中失去竞争优势。因此,加强跨系统协同治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未来区域经济安全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江西省统计局 . 江西统计年鉴 2023[EB/OL].(2023)[2023].https://tjj.jiangxi.gov.cn/resource/nj/2023CD/zk/indexch.htm.

[2]江西省统计局 . 江西统计年鉴 2024[DB/OL].(2024-03-20)[2024-03-20].https://tjj.jiangxi.gov.cn/resource/nj/2024CD/zk/ indexch.htm.

[3]付忠 .043 南昌机场 10.2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分析 [J].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9,30(4):320.DOI:10.3760/cmissn.1007-6239.2019.04.060.

[4]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2 年江西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R/OL].(2023-05-15)[2024-03-20].https://hc.jiangxi.gov.cn/jxswsjkwyh/gzdt422/content/content_1854714340211093504.html.

[5] 孔凡懿 , 牛佳苗 , 刘缘 , 段晖 . 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治理的驱动因素研究 [J]. 医学与社会 ,2025,38(03):32-38.

[6]郑延智. 新形势下江西省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问题研究[J]. 商业文化,2020,(27):33-35.

[7]陈婕瑜, 蔡其伶, 杨景童. 突发公共卫生情况下公立医院如何应对财务风险管理[J]. 经济师,2025,(07):239-241.

[8]苏海雨 , 郑文盛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应急治理的法治化保障 [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22,39(05):359-361+366.

[9]赵大鹏 . 数智化驱动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型 [J]. 中国电子商情 ,2025,(08):49-51.

[10]付 玉 联 . 重 大 突 发 公 共 卫 生 事 件 区 域 协 同 治 理 的 操 作 框 架 构 建 [J]. 卫 生 经 济 研 究 ,2022,39(05):59-62.DOI:10.14055/cnki.33-1056/f.2022.05.006.

作者简介:郑梦华(2002 年7 月-),性别:女,学历:研究生在读,民族:汉族,籍贯(省市):,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通讯作者:阮帅(1983.2-),男,博士,汉族,江西省南昌市,主要从事财务管理、企业战略、公司治理的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