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科融合背景下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张琪
武汉设计工程学院 湖北武汉 430000
一、艺科融合的内涵与背景
“艺科融合”指将艺术与科技相融合,通过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与互相渗透,在不同学科之间建立链接,产生新的知识、技术或服务等。“艺科融合”将艺术的美学思想以及科技中的技术要素二者结合,解决复杂环境问题,创造人性化和可持续的空间。艺术可以给科技带来新的想法以及文化思想,而科技也为艺术带来了新的技术手段,二者相辅相成极大程度地提高设计师们的创新意识。
二、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现状与问题分析
1. 传统教学模式的特点与不足
目前,环境设计专业大多沿用传统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以教师为中心,采取“灌输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缺乏主动性,更多是学生处于被动地接受,因而不可能对未知的东西产生主动去探求的心理;二是传授给学生的多为一些理论性较强的内容,缺乏实训,脱离实践。三是技能训练不够到位,学生不会或不会很好地应用新兴的设计软件与技术,使得不能够满足当前行业的需求。四是缺乏对学生个人特色的培养,不能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创造性。
2. 学科发展需求与行业变化
伴随 VR、AR、AI 等前沿科技的蓬勃发展,环境设计专业也随之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与发展,对于该专业中所需具备的专业性与技术性等方面都提出了更多要求。从学科发展的角度上看,传统的环境设计专业课程已经很难完全满足当今以新的科学技术为重要驱动力的行业发展状况,而沉浸式空间体验设计、参数化设计、智能化设计等一系列新事物都将对今后的设计模式及方式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环境设计专业能够将各学科之间相互融合、跨领域跨界展开合作、对课程体系进行创新和完善,并借助新兴技术来实现优化发展与创新改进,以此满足未来行业领域的专业化需求。
3. 教学模式的挑战
由于新技术,新工具发展及行业需求的变化,目前传统教学模式下存在很多问题亟需解决。一是新兴技术的算法、编程知识相对复杂,对师生均提出较高的要求;二是整体教学资源匮乏,很多院校不具备先进技术设备,难以开展新技术的教学;三是现有教学模式不能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层次学生展开指导教学;四是交叉学科培养复合型人才需要教师有丰富的多学科的知识并能熟悉各种新兴软件,目前尚达不到需要的水平。综上所述,在传统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无法培养出新时期所需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因此,教育工作者需要转变教学思维、创新教学方式,通过艺科融合培养复合型人才以适应行业发展需求。
三、艺科融合背景下的教学模式创新
受艺术与科技深度融合发展影响,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模式要根据行业发展与技术迭代的要求不断调整与完善,目前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跨学科学习、实践以及创新意识培养等综合能力的需求。本文将从项目驱动式教学、跨学科教学、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个性化教学与智能化评价四个维度探讨艺科融合背景下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创新改革。
1. 项目驱动与实践导向
项目驱动教学理念是以项目为中心,实现理论联系实际;以真实的设计项目为载体,创设真实的设计环境,让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获得实操经验,提升综合能力;通过与设计公司、建筑设计院等行业单位进行紧密合作,参与城市更新、智能家居设计等项目,使学生真正置身于实际工作情境。在具体的项目运行中,学生面临项目逻辑、用户体验等复杂问题的挑战,通过跨学科学习和团队协作,协同配合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升个人专业素养。
2. 跨学科整合的教学设计
艺科融合的核心在于打破传统学科间的界限,建立艺术与科技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在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除了延续传统专业课程教学外,还需系统整合数字化课程,建立“虚拟现实与空间设计”等特色课程模块。此外,组建由艺术、工程、计算机等多领域专家构成的跨学科教学团队,协同课程开发与授课。同时通过参与实际的综合性设计项目,有效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
与创新能力。
3.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实现艺科融合教学的重要支撑,利用数字孪生、虚拟仿真等手段,实现沉浸式的教学效果与良好的教学互动,并且能够带来更佳的学习体验;利用多模态教学资源,使得学生更加具有兴趣和深度,从而更好地去体验自己的设计;运用虚拟实验平台,让学生完成虚拟材料、光照等实验,有利于节约成本、保障安全以及方便地重复实验;对于学生的方案设计也起到辅助作用,通过 AI 设计助手、实时渲染器等交互式学习工具帮助学生更加快捷地进行方案设计。
4. 个性化学习与智能化评价
在艺科融合教学模式中,个性化学习与智能化评价是保证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而依托于分析数据与人工智能的系统,可以实现对学生学习路径的实时检测,借助于个人画像为每位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利用学习管理系统(LMS)、AI 智能技术、数据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作业完成情况、进度等实时反馈,并随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相应的学习计划。通过对学生在设计项目中的创新意识及技术的应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的综合测评,对其提出下一步具体的改进措施。
四、小结与展望
本文在艺科融合背景下,探析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思路与实践成果,实现由以往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范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范式,创设以项目驱动为基础的教学体系,通过跨学科、跨专业将课程予以重构,借助数字化资源推动智慧课堂建设;尝试搭建智能评价体系,以期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创新意识与跨学科综合能力,提升学生解决复杂环境设计问题的能力,增强其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未来环境设计教育要创建动态开放的教学生态系统,不断推进艺科深度融合,同时积极重视整合新兴技术资源,以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新型综合型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 崔晓娇 .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设计类专业“艺科融合”教学模式探索——以西南科技大学为例 [J]. 化纤与纺织技术 ,2024(09) :215-217.
[2] 崔丽华 . 学科交叉融合背景下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创作与教学模式探索 [J]. 美术文献 ,2023 (07): 81-82.
[3] 杜艳丽 . 产教融合背景下环境设计专业虚拟现实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J]. 化纤与纺织技术 ,2023 (01):194-196.
[4] 黄兵 . 产教融合背景下的环境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J]. 大众文艺 ,2024 (10) :196-198.
[5] 邓寒松 , 陈书芳 . 环境设计专业艺科融合实践教学探索 [J]. 科教文汇 ,2023 (08):8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