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持续质量改进在新时期医院卫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
于彩勇
兴化市人民医院 江苏兴化 225700
摘要:目的:研究持续质量改进在新时期医院卫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在2022年9月-2023年11月期间实施常规卫生管理,将此阶段归为对照组,在2023年12月-2024年12月期间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卫生管理措施,将此阶段归为实验组。共有53例医护人员参与全阶段研究。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细菌菌落数量、医院管理水平评分。结果: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细菌菌落数量均明显更低,医院管理水平评分更高,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在新时期医院卫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可观。因此,可推广持续质量改进卫生管理方案。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新时期;卫生管理;细菌菌落数量;不良事件
医院具有人流量大、患者病症种类复杂等特点,导致医院内常有各种病菌、细菌充斥,严重影响医院环境质量安全。对此,还需加强卫生管理力度,促使医院安全性得到有效保障。既往实施常规医院卫生管理措施,主要根据相关管理制度、要求、流程等实施相应管理措施,其具有刻板性特征,难以促使卫生管理质量不断提升。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可不断完善管理措施,促进医院卫生环境质量提升。因而,为提高医院卫生水平,本文将主要研究持续质量改进在新时期医院卫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在2022年9月-2023年11月期间实施常规卫生管理,将此阶段归为对照组,在2023年12月-2024年12月期间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卫生管理措施,将此阶段归为实验组。共有53例医护人员参与全阶段研究,其中男21例,女32例,平均年龄(36.49±2.37)岁。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卫生管理,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医院卫生管理制度及相关标准进行具体卫生管理,并定期进行卫生检查、考核,定期对相关人员培训。
实验组: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卫生管理,(1)根据医院卫生管理的具体要求筛选综合能力、卫生意识、风险意识、责任心、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均较强医务人员组建持续质量改进小组,并确保医务人员来自医院各科室,对医务人员全面讲述卫生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管理制度、人员职责等基础知识。(2)管理人员与医务人员共同对既往医院卫生管理制度、标准、措施及效果等进行全面分析,在此过程中还需充分了解相关卫生清洁设备性能、作用等,尽可能保障分析全方位性,其后以此制定相应卫生管理措施。 (3)根据新时期卫生管理的具体要求、分析结果、医院客观条件等制定系统性管理制度、标准及流程,要求所有人员全面了解管理制度、卫生管理标准、流程及自身职责等,将奖惩制度、责任制度高效运用其中,促使相关人员责任意识可不断提升。根据管理制度、流程等制定新时期医院卫生管理方案,分析管理方案的可行性。(4)根据卫生管理方案、新时期卫生管理要求等对医务人员、管理人员等进行全面培训,培训内容包含理论知识、实际操作、风险意识、责任心等,制定相应考核措施。另外,还需根据卫生管理效果及需求等设置定期培训与考核计划,将考核结果与个人绩效相关联。(5)设置监管部门,监管人员以多种形式检查卫生管理工作具体落实状况,及时运用各项指标进行具体检测。针对检查问题,及时通知相关责任人,相关责任人及时进行因素分析、改善对策制定,监管人员进行改善效果追踪。(6)定期根据医院卫生管理效果进行风险评估,并以此制定应急预案措施,要求医务人员进行具体演练,根据演练结果对应急预案不断完善。(7)密切观察医务人员团队合作质量,积极与各人员进行深入沟通,了解相关医务人员的意见、建议等,告知团队合作的作用性。(8)定期了解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监管人员等反馈,结合新时期医院卫生管理质量不断完善卫生管理方案。另外,及时根据卫生管理要求优化相关设备、器具等,促使卫生管理效果进一步得到有效保障。
1.3 观察指标
1.3.1 不良事件发生率:不良事件包含院内感染、手卫生不合格、滑倒、环境质量不合格。
1.3.2 细菌菌落数量:细菌菌落数量主要包含病房病床、医护人员手卫生、手术室器械3方面。
1.3.3 医院管理水平:医院管理水平主要通过服务能力、综合素质、细节化管理、安全管理、卫生管理水平等体现。
1.4 统计学分析
此次研究运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关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 )表示,t用于计量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c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不良事件发生率
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如表1示)。
2.2 对比细菌菌落数量
实验组细菌菌落数量明显更低,P<0.05。(如表2示)。
2.3 对比医院管理水平评分
实验组医院管理水平评分更高,P<0.05。(如表3示)。
3 讨论
在运用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方案进行医院卫生管理时,先筛选综合能力较强医务人员参与其中并组建持续质量改进小组,加强对医务人员基础知识普及,同时制定相应管理制度、流程、标准等,可充分保障卫生管理措施系统性、科学性与高效性,促进管理效果提升[1-2]。其后制定管理方案并根据管理方案对医务人员进行全面、系统性培训、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医务人员个人利益相关联,再次保障后续管理质量提升[3]。在具体卫生管理过程中,还设定相应监管部门并制定具体监管措施、问题改善措施等,进一步促进卫生管理效果提升[4]。卫生管理过程中,还注重医务人员团队团结性,并以此对医务人员具体干预,可不断提高其团队团结性,促使整体卫生管理质量、效率提升[5]。最后,管理人员还不断了解医院医务人员、患者、家属等不同人员反馈,根据反馈结果不断完善卫生管理方案,促使医院卫生管理质量不断提升[6]。
综上所述,持续质量改进在新时期医院卫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可观,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细菌菌落数量,改善医院管理水平。因此,可推广持续质量改进卫生管理方案。
参考文献
[1] 刘晓华,罗洋,池梼. 医院卫生管理中持续质量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J]. 中国卫生产业,2024,21(9):90-93.
[2] 李德平. 持续质量改进在医院卫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卫生产业,2024,21(13):89-92.
[3] 李正伟. 持续质量改进在医院卫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卫生产业,2024,21(5):43-45.
[4] 刘斌,郭威,秦永梅. 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在医院卫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2024,21(2):66-69.
[5] 夏爱琼,杨静,孙科. 持续质量改进在医院卫生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3,14(16):34-38.
[6] 牛纪颖. 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在医院卫生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卫生产业,2024,21(4):77-7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