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注式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段洪美
新泰市禹村实验学校
引言
随着新课标推行,小学语文教学越发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阅读理解能力的培育,以往的阅读教学大多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信息,很难发挥出思维潜力,批注式阅读教学能引导学生在阅读时开展有效的批注,促使学生在标记、质疑、评论、联想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形成自己的理解,这种教学模式有益于提升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与思维深度,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1. 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设计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上批注式阅读教学设计策略的重点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的有机结合,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和思维发展,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认知水平选择合适的文本材料,确定批注重点和阅读任务,设计引导性问题和批注示例,让学生在阅读时可以进行标记、提问、摘要、评价等多方面的思维活动,要结合课堂时间和学习节奏,合理安排阅读环节,做到预习批注、课堂研读、课后反思的有机衔接。
2. 批注式阅读课堂实施方法与环节安排
小学语文课堂里,批注式阅读的实施方法和环节安排要以学生为主体,重视阅读理解与思维能力的发展,课堂实施大致包含课前准备,课堂阅读和课后延伸这三个环节,课前,教师按照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准备好合适的文本材料并设计批注任务和引导性问题,还要教会学生如何批注,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完成批注,为课堂阅读做准备,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仔细阅读并进行批注,借助标记关键词句,提出问题,记录感悟以及逻辑归纳等手段,对文本信息展开主动加工,教师则用提问引导,小组讨论和即时点评等形式推动学生思维向更远的方向发展,使学生的批注行为和理解目标达成高度契合。
3. 学生批注能力培养与阅读理解提升策略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学生的批注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是批注式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其实施策略要紧密联系学生认知特征和课堂教学状况。教师要全面传授批注方法,包含标记关键词句,提出疑问,概括段落大意以及写下自己的思考感受等,让学生掌握多种角度的信息获取和思维整理技巧,可以借助分层任务设计和逐步提高训练,促使学生由初步标注到深入思考逐步提升批注水准,还要联系小组协作和交流讨论,改善批注的互动性和丰富性,在阅读理解提升方面,要把批注行为同文本领悟,逻辑剖析和情感体会紧密结合,推动学生凭借批注表现出自己对文章结构,内容意图和作者表现手段的领悟,进而完成对文本信息的主动加工和深入内化。
4. 批注式阅读教学中教师指导与互动策略
批注式阅读教学里,教师指导与课堂互动策略是保障学生批注有效性和阅读理解提升的关键部分,首先要明确指导目的,通过示范批注,讲述批注方法,设置引导性问题,促使学生在阅读时自发察觉文本重点,领会文章结构,把握作者意图,在课堂互动期间,教师可采用提问引导,讨论交流,小组合作,即时反馈等手段,推动学生彼此之间以及师生之间展开思维撞击,交流想法,唤起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主探究能力,教师还要注意学生个体差别,依照学生批注品质和理解程度给予不同指导,及时修正错误,给出策略性提议,利用信息技术,教师还可以凭借电子批注,线上讨论平台或者共享文档,达成批注成果表现,相互评价,给予回馈,营造动态,可追踪的互动情形。
5. 批注成果评价与反馈机制设计
教师可以设计多维度评价指标,包括关键词识别、问题提出、段意归纳、情感体验记录、批注创新性等,并结合自评、同伴互评、教师评价,构建多角度、立体化的评价体系。反馈机制要快速、具体、具有指导意义,采用口头点评、书面批注、电子批注或课堂展示等形式,把评价结果变成可行的改善建议,促使学生反思批注策略,改正阅读方法,改良思维路线,在信息技术助力下,可以依靠在线批注平台和数据分析工具,做到对批注成果的即时监控,比较分析和趋向追踪,从而达成持续改善的循环教学形式,合理的评价与反馈机制既改善了学生的批注能力与阅读理解水平,又推动了教师教学策略的改进,给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开展赋予了制度上的保证。
结论:
批注式阅读教学有利于提高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以及自主学习意识,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课堂上与学生相互交流、相互碰撞,让学生在批注中深入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周丽芳. 探学课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新样态 [J]. 江苏教育研究 , 2025, (08): 100-103.
[2] 范娜. 立足新课标的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智慧课堂设计与实践[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 2025, 41 (07): 39-43.
[3] 徐爱改 , 张子悦 . 小学语文课堂问答互动研究 [J]. 语文建设 ,2025, (12): 5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