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段小学生体育兴趣激发与终身锻炼意识养成的关联研究
高金香
介休市张兰镇张兰小学 0302000
引言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与能力”的核心目标,强调通过多样化教学手段激发运动兴趣,奠定终身锻炼基础。然而,当前低段小学生普遍存在运动参与度低、兴趣持续性差等问题。据调查,我国6—8 岁儿童中,仅 32% 能坚持每周3 次以上规律性运动,而因“缺乏兴趣”放弃锻炼的比例高达 47% 。这一现象凸显了体育兴趣激发与终身锻炼意识养成关联研究的紧迫性。
1 低段小学生体育兴趣激发的意义
低段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行为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时期,激发他们的体育兴趣具有多方面深远意义。从身体发展来看,这一阶段孩子骨骼肌肉柔韧性好但力量较弱,激发体育兴趣能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各类体育活动,如跑步、跳绳、球类运动等。在兴趣的驱动下,孩子会更积极地锻炼,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促进骨骼生长与肌肉发育,为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2 低段小学生体育兴趣激发与终身锻炼意识养成的优势
2.1 促进身体全面发育,为终身健康筑牢根基
低段小学生身体正处于快速生长阶段,骨骼、肌肉、心肺等器官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激发他们的体育兴趣,能让孩子主动且积极地投身于各类体育活动之中。比如,对球类运动感兴趣的孩子,会频繁参与拍球、传球、投篮等活动,这能有效锻炼上肢力量、手眼协调能力和反应速度;喜欢跑步的孩子,在持续奔跑过程中,能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耐力。
2.2 塑造积极心理品质,增强终身锻炼的内驱力
在激发低段小学生体育兴趣的过程中,孩子们会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例如,在学习跳绳时,一开始可能总是跳不好,容易绊倒,但当他们对跳绳产生兴趣后,就会主动尝试、不断练习。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逐渐学会克服困难,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当孩子经过努力终于能够连续跳绳几十个甚至上百个时,会获得强烈的成就感,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会进一步增强他们对体育活动的喜爱。
2.3 培养良好运动习惯,形成终身锻炼的生活方式
低段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激发他们的体育兴趣,能够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当孩子对某项体育活动产生浓厚兴趣后,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定期参与该活动的习惯。比如,喜欢游泳的孩子,可能会每周都要求家长带自己去游泳馆;热爱骑自行车的孩子,会在周末主动到户外骑行。这种早期养成的运动习惯会随着孩子的成长逐渐固化,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3 低段小学生体育兴趣激发与终身锻炼意识养成的策略
3.1 创新体育教学内容,贴合低段学生喜好
低段小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因此,体育教学内容要摆脱传统模式的束缚,进行大胆创新。可以将热门动画、童话故事等元素融入体育活动中。例如,以《熊出没》为主题设计“拯救森林大冒险”的体育活动,设置不同的关卡,像穿越“光头强的陷阱”(障碍跑)、搬运“树苗”(接力运球)等。孩子们在熟悉的情境中,会更有代入感,仿佛自己就是故事中的英雄,从而更积极地参与运动。
3.2 采用游戏化教学方法,提升课堂趣味性
游戏是低段小学生最喜爱的活动形式之一,将体育教学与游戏相结合,能有效激发他们的体育兴趣。教师可以设计各种体育游戏,如“老鹰捉小鸡”可以锻炼孩子们的奔跑能力和反应速度;“丢手绢”能增强他们的观察力和敏捷性。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会全身心地投入,忘记运动的疲劳。还可以组织竞赛类游戏,如跳绳比赛、拔河比赛等。竞赛的紧张氛围能激发孩子们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3.3 构建积极评价机制,增强学生运动自信
低段小学生非常渴望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认可与鼓励,积极的评价能够增强他们的运动自信,激发体育兴趣。教师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运动成绩,还要注重他们在体育活动中的表现和进步。例如,对于在体育课上积极参与、努力尝试新动作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可以用语言鼓励,如“你今天的表现太棒了,继续加油!”也可以给予小奖励,如贴纸、小徽章等。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让学生说说自己在体育活动中的感受和收获,以及发现其他同学的优点和不足。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学习他人的长处,同时也能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团队意识。积极的评价机制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认可,从而更加热爱体育活动,主动坚持锻炼,为终身锻炼意识的形成提供动力。
3.4 加强家校合作共育,营造良好运动氛围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家长的行为和态度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营造良好的运动氛围。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向家长宣传体育对低段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传授一些家庭体育活动的方法和技巧。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一起进行体育活动,如晚饭后一起散步、周末一起去公园打球等。家长以身作则,积极参与运动,能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激发孩子的运动兴趣。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亲子体育活动,如亲子运动会、亲子跳绳比赛等,让家长和孩子在活动中增进感情,同时也能让孩子感受到运动的快乐和家庭的支持。
结语
综上所述,本研究证实,低段小学生体育兴趣激发与终身锻炼意识养成呈显著正相关。通过游戏化教学、情境创设等策略激发兴趣,可促进学生运动习惯的固化,最终形成终身锻炼意识。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不同性别、体质学生的兴趣差异,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小学体育课堂上体育游戏的运用探讨 . 张帆 . 课程教育研究 ,2019(22)
[2] 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课教学中的运用实践微探 . 解丽丽 . 新课程 ( 中 ),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