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田径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罗云龙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书院初级中学校
引言:
初中生处于身心发展关键期,田径作为体育教学核心内容,对增强心肺功能、提升身体协调性及培育坚毅品格意义突出。但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仍采用“讲解 - 示范 - 重复练习”传统模式,聚焦跑跳投单一训练,形式固化。这与初中生好动求新需求不符,易引发厌学情绪。趣味田径教学法融入游戏、竞赛等元素,革新传统模式,能让学生在愉悦中“学练结合”,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对优化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有重要实践意义。
一、趣味田径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为学习之本,初中生的学习内驱力多源于兴趣。传统田径教学常因动作反复机械、技术标准严苛,导致学生兴趣缺失。趣味田径教学则通过‘障碍接力’‘沙包投靶’‘进阶跳房子’等设计,将田径基础技能融入游戏与竞技场景。以短跑教学为例,教师可开展小组障碍接力赛,设置跨栏、绕杆等环节,学生在团队配合中完成练习,既激发竞技热情,又在轻松氛围中夯实短跑能力,显著提升课堂参与度。”
(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趣味田径教学实践中,需以学生为核心开展教学活动,着力培育其综合素养。学生需自主观察、思考以掌握游戏规则与动作要点,可强化观察及思维能力;“多人绑腿跑”“集体跳绳接力”等项目,能通过团队互动提升协作与沟通能力;应对竞赛挑战时,克服困难、坚持完成任务的过程,还可增强意志品质与抗挫力,助力学生体育技能与综合素质协同发展[1]。
(三)改善教学氛围
传统田径教学多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收知识与训练,师生互动匮乏,课堂氛围沉闷。趣味田径教学则突出师生、生生互动,教师以引导者和组织者身份,设计趣味活动带动学生主动参与、交流。活跃的课堂不仅拉近师生距离,还助力教师及时掌握学情,动态调整教学策略,切实提升教学质量。
二、趣味田径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具体运用策略
(一)创新教学内容,融入趣味元素
趣味田径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教学内容创新,需紧扣初中生身心发展特征与兴趣取向,打破传统田径教学的单一模式,实现基础技能训练与趣味体验的深度融合。在技术教学层面,可采用游戏化重构策略。以跳远教学为例,可设计“青蛙过荷”实践环节,在沙坑前方按梯度摆放彩色标志盘模拟“荷叶”,引导学生模仿青蛙跳跃姿态完成不同距离的跨越,教师同步针对助跑节奏、起跳时机及落地缓冲等技术要点进行针对性指导,让技术习得过程更具趣味性。在内容设计上,需强化生活场景关联。如投掷教学可创设“环保投掷分类”情境,设置对应类型的目标桶,用不同重量的沙包作为“分类垃圾”,要求学生精准投掷,在掌握投掷力度与角度控制技巧的同时,渗透环保理念,达成体育与德育的协同育人。此外,还可引入流行文化元素,结合初中生喜爱的闯关模式,构建“田径闯关挑战”,设置短跑、跳绳、投掷等关卡,通过“闯关达人”评选机制,契合学生求新求趣心理,有效激发学习主动性。
(二)丰富教学方法,注重学生体验
在趣味田径教学实践中,优化教学方法与创新内容同等关键。教师需结合教学目标与学生身心特点,以学生参与体验为核心设计多元教法,驱动学生在主动实践中夯实技能、发展综合素养。创设教学情境是有效路径之一,例如长跑教学可构建“野外探险”场景,将跑道规划为探险路线,沿途设置补给站、障碍区等标识,让学生以完成探险任务的形式开展长跑练习,既能强化注意力,又能弱化运动疲劳感,提升教学实效。竞赛机制的融入可充分调动初中生竞争意识,教师可组织个人、小组或班级层面的竞赛活动,如跳高教学中的分级挑战赛,学生自主选择高度参与,最终评选优胜者,在提升技能的同时培育拼搏精神。考虑到学生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的个体差异,需摒弃“一刀切”的传统模式,实施分层教学。以短跑教学为例,为能力较强的学生设定更高的速度与技术目标,为基础薄弱的学生侧重基础技能训练、降低目标难度,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适切挑战中获得进步、增强自信。
(三)优化教学评价,关注学生成长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关键环节,对学生发展与教学质量优化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在趣味田径教学实践中,需突破传统以技能达标为核心的评价框架,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助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内容上,除田径技能水平外,还需纳入学生课堂参与度、团队协作表现、意志品质及创新意识等维度。以“多人绑腿跑”项目为例,既要考量速度与协调性,也需关注学生在团队中的沟通效率与协作主动性。评价主体方面,应改变教师单一评价模式,引入学生自评与互评机制。教学活动后,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学习表现与收获,同时组织互评交流,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提升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与全面性。评价实施中,需强化过程性评价,契合趣味田径教学对参与过程的重视。可通过课堂观察、过程记录及建立“趣味田径学习档案”等方式,追踪学生不同阶段的进步,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针对性指导,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2]。
三、趣味田径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运用的注意事项
(一)注重安全性
在趣味田径教学中,安全为首要前提。因教学形式活泼、学生活动范围广,需优先排查场地器材隐患,课前强化安全教育,课中紧盯学生动态,及时排除风险,保障教学安全推进。
(二)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强度
初中生处于身体发育关键期,过量运动易引发健康问题。在趣味田径教学中,教师需结合学生生理特征与体能上限规划教学。既要把控单次教学时长,防止学生因长时间活动产生过度疲劳;又要依据个体差异调节运动强度与难度,确保学生在安全耐受范围内参与,保障教学实效与身体安全。
(三)加强教师专业素养提升
在趣味田径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作为核心执行者,其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变量。学校需强化师资培育,一方面通过趣味田径专项培训,助力教师深度掌握教学理念、实操方法与核心技巧;另一方面推动教师开展教研与经验交流,以实践探索优化教学策略,实现教学能力的持续提升[3]。
结束语:
在初中体育教学里,趣味田径教学法这种创新模式价值显著。它能点燃学生兴趣、提升参与度,还能培养综合能力,让教学氛围更优、质量更高。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创新内容、丰富方法、优化评价来发挥其优势,同时做好安全保障、合理安排时空强度,提升自身素养以确保实施。它将为初中田径教学带来新机遇,助力学生身心健康与综合素质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钦溪 . 初中体育教学中趣味田径教学法的运用 [J]. 天津教育 ,2024(17):13-15.
[2] 吕超超 . 趣味田径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J]. 学周刊 ,2025(8):152-154.
[3] 杨雷 . 趣味田径教学法在初中体育课堂的运用策略 [J]. 大众文摘 ,2023(25):0064-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