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程中“立德树人”教育的实践路径研究
贺茂俊
重庆市奉节县兴隆初级中学 404604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立德树人”已成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初中数学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还肩负着培养学生道德情操和科学素养的重任。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融入“立德树人”的理念,通过教学实践分析,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期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数学;立德树人;教学策略
一、引言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立德树人”已成为教育的核心理念。初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仅承载着传授数学知识的重要任务,更应该发挥其在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思维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独特作用。本文将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教学评价的改革四个方面,详细阐述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体现“立德树人”的理念。
二、教学目标设定中的“立德树人”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融合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然而,在“立德树人”的理念下,我们需要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将知识与技能目标与德育目标进行有机融合。例如,在教授“勾股定理”时,除了让学生掌握定理的内容和应用外,还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古代数学家的智慧和探索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创新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细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实现“立德树人”理念的重要途径。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例如,在教授“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尝试和验证等方式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渗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立德树人”理念的核心内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例如,在教授“概率与统计”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数据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求真务实精神和科学态度。
三、教学内容选择中的“立德树人”
(一)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
初中数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元素,教师应该善于挖掘和利用这些元素。例如,在教授“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数学定理的严谨性和逻辑性,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法治意识。
(二)拓展课外资源,丰富德育内涵
除了教材中的内容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拓展课外资源来丰富德育内涵。例如,在农村初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通过网上参观数字数学博物馆、数字科技馆等场所,让学生亲身感受数学的魅力和价值;教师还可以邀请数学家、科学家等专家来校讲座,让学生近距离接触科学家,感受他们的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怀。
(三)结合时事热点,增强德育时效性
时事热点是德育的重要素材,教师应该结合时事热点来增强德育的时效性。例如,在教授“统计与概率”时,教师可以结合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如环境保护、公共卫生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方法创新中的“立德树人”
(一)情境教学法的应用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生活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学习。例如,在教授“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建筑工地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来发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应用。
(二)合作学习法的推广
合作学习法是一种能够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的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例如,在教授“几何图形的变换”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通过讨论和交流来发现几何图形的变换规律和应用。
(三)探究式学习法的实施
探究式学习法是一种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实验操作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例如,在教授“函数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验等方式来发现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五、教学评价改革中的“立德树人”
(一)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
传统的数学教学评价往往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品质。在“立德树人”的理念下,我们需要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将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纳入评价范围。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小组合作、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来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过程性评价的实施
过程性评价是一种能够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的评价方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和学习态度等方面。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课后访谈、学习日志等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情感体验。
(三)激励性评价的运用
激励性评价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自信心心的评价方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激励性评价的运用,通过表扬、奖励等方式来鼓励学生积极学习、勇于探索。例如,教师可以通过颁发奖状、证书等方式来表彰学生的优秀表现和突出贡献。
六、案例分析与实践探索
(一)案例分析
本研究选取了某初中学校的数学教学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在该校的数学课堂上,教师们积极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将德育融入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例如,在教授“圆的周长”这一知识点时,教师不仅讲解了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还引导学生思考圆周率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通过讲述祖冲之等古代数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实践探索
为了更好地体现“立德树人”的理念,本研究还进行了实践探索。我们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德育功能的数学教学活动,如“数学故事会”、“数学文化节”等,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感受数学的魅力。
同时,我们还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通过小组讨论、辩论赛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七、结论与反思
(一)研究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初中数学教学中“立德树人”理念的深入探讨和实践探索,得出以下结论:
1.通过将德育融入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品质。
2.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将德育与数学知识有机结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3.学校和社会应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研究反思
尽管本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
1.扩大样本代表性和广泛性,涵盖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学校和学生群体,以提高研究结果的普适性和可靠性。
2.深入挖掘德育与数学教学的内在联系,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提升教育效果。
3.关注学生数学素养个体差异,因人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指导和服务。
结语:“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我们相信能够找到更加科学、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将“立德树人”的理念落到实处,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