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先生制”与小学生语文学习主体性的建构研究
李峥
丹阳市新区实验小学 212300
引言
在当代教育背景下,素质教育与核心素养的提出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语文课堂过于注重教师讲授与知识传递,学生常常被动接受,缺乏自主思考与独立表达的空间,学习主体性的发展受到限制。而“小先生制”作为我国教育史上极具特色的一种制度,早在陶行知教育实践中便被广泛应用,其核心理念是“人人为师,人人为生”,即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讲解、互助指导来实现“教是最好的学”。
一、小先生制的教育理念与语文学习主体性的关系
“小先生制”的核心在于“以学为中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这一制度通过角色转换使学生既是学习者,也是教学者,从而在互动中实现知识的双向建构。语文学科作为人文性与工具性兼具的学科,既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写作、口语等技能,也强调情感体验、文化积淀与思维发展。学习主体性的建构意味着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独立思考问题,并能在合作中发展批判性与创造性思维。在“小先生制”中,当学生承担起“小先生”的角色时,他们不仅要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表达,还要学会倾听和回应同伴的疑问,这一过程既是对知识的深化理解,也是主体意识的不断强化。同时,在互助学习中,学生体验到“被需要”的价值感,增强了自我效能感和学习信心,从而推动学习主体性的整体提升。
二、小先生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在传统课堂中,教师往往主导文本解读与分析,学生被动接受,缺乏思考与探究的空间。而“小先生制”的引入则可以打破这种局面,使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具体做法是由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学习,让部分学生担任“小先生”,带领同伴探讨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语言特色。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提前准备,对课文作深入思考,这不仅促进了阅读理解的深度,也使学生在表达与交流中形成独立的思维模式。同时,学生之间的互动能够激发多样化的观点,丰富文本解读的角度,避免了单一化的理解。通过“小先生制”的实践,学生逐渐养成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和批判思考的习惯,从而推动阅读教学从“接受式”向“探究式”转变,实现学习主体性的建构。
三、小先生制在写作训练中的价值与实践
写作是语文学习中最能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活动,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常常因缺乏写作兴趣和方法而感到困难。“小先生制”能够有效缓解这一问题。通过“小先生”角色的设立,学生可以在写作前进行思路交流和经验分享,由“小先生”带领小组成员构思主题、讨论结构、修改草稿。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借鉴同伴的经验,还能通过表达自己的想法来梳理思维,从而逐渐建立写作信心。同时,教师可以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点拨,发挥指导与引领作用。通过这种形式,学生写作的过程不再是孤立的个体活动,而是群体互动中的自我建构。特别是在作文修改与评价中,“小先生制”能让学生体验到评价的责任感,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这种合作与互动式的写作训练,不仅提升了写作能力,更强化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
四、小先生制在口语交际与综合学习中的拓展
语文学习不仅仅停留在书面文字的掌握,更强调口语表达与交际能力的发展。“小先生制”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同样具有独特价值。当学生成为“小先生”时,他们需要通过语言组织和表达来引导他人理解,从而不断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同时,学生之间的互动和问答能够营造出真实的交际情境,让他们在“说”与“听”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与沟通能力。除此之外,“小先生制”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也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例如,在组织辩论、讲故事、课本剧等活动时,可以让“小先生”担任组织者或引导者,引领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方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还拓宽了语文学习的外延,使学生能够在更广阔的情境中建构语文学习的主体性。
五、小先生制实施中的问题与改进思路
尽管“小先生制”在建构学生语文学习主体性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但在实际操作中也面临一些问题。首先,部分教师对“小先生制”的理解仍停留在形式层面,缺乏深入的理念支撑,导致课堂上出现“换汤不换药”的现象。其次,学生能力存在差异,有的学生在“小先生”角色中表现积极,但部分学生可能因缺乏自信或能力不足而处于边缘化状态,影响了制度的公平性与整体效能。再次,时间与评价机制的不完善也制约了“小先生制”的发展,若缺乏科学的时间安排和合理的评价体系,容易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未来的实践中,应加强教师培训,帮助教师真正理解“小先生制”的内涵与价值;同时,构建分层次的“小先生”培养机制,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角色中得到发展;此外,还应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既关注学生学习结果,更关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建构,保证“小先生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最大效能。
结论
“小先生制”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制度,能够有效推动小学生语文学习主体性的建构。通过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教学环节中的实践,该制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增强了他们的自主意识与合作精神,使学习过程成为主体性不断发展的过程。未来,小学语文教育应进一步深化“小先生制”的应用,将其与信息化教育手段、跨学科融合和素质教育要求结合起来,推动其向常态化、科学化和创新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邵晓培 . 小学语文课堂如何提升写作教学效果 [C]//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国际院士联合体工作委员会.2023 年课程教育探索学术论坛论文集(二).宿迁市实验小学西湖路校区 ;,2023:528-530.
[2]王欣.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20,(08):131.
[3] 李德 .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方法 [J]. 天天爱科学 ( 教学研究 ),2019,(12):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