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背景下过程性评价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段姝婷
鄂托克旗第一中学 016100
引言
在立德树人成为教育根本任务的时代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历史素养、塑造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的重要使命。乡镇高中在教育资源、学生基础等方面与城市高中存在一定差异,但同样肩负着这一重要责任。传统以结果为导向的评价方式难以全面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长与变化,无法满足立德树人的要求,在乡镇高中这一问题更为凸显。过程性评价作为一种动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发展性评价方式,强调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观察、反馈与调整,能够更精准地评估学生在知识理解、技能运用、品德发展等方面的进步,为高中历史教学实现立德树人目标提供了有效途径,对乡镇高中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意义重大。因此,探讨立德树人背景下过程性评价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立德树人背景下过程性评价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在立德树人的教育大背景下,过程性评价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从学生品德塑造层面看,历史学科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过程性评价能关注学生在学习历史事件、人物过程中的情感反应与价值判断。比如在探讨革命历史时,通过对学生课堂讨论表现的动态评价,引导其感悟革命先辈的奉献精神,从而培养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实现品德的潜移默化熏陶。对于乡镇高中的学生来说,他们可能对一些历史事件缺乏直观感受,过程性评价能通过持续的引导和反馈,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中的道德内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从提升学生学习能力角度,过程性评价能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给予指导。乡镇高中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参差不齐,过程性评价可以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帮助他们逐步提升历史学习的能力,如史料分析能力、历史思维能力等。
2 过程性评价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评价标准模糊,缺乏科学性与系统性
在高中历史课堂的过程性评价里,评价标准模糊是一个突出问题。一方面,历史学科知识涵盖广泛,从古代政治制度到近现代经济变革,从世界文明交流到中国思想演进,不同内容的教学目标和重点差异较大,这使得制定统一、细致且精准的评价标准困难重重。例如在评价学生对“百家争鸣”思想主张的理解时,难以明确界定怎样的理解程度算优秀、良好或合格。另一方面,现有评价标准往往侧重于知识记忆,对学生在历史思维培养、价值观塑造等方面的表现缺乏明确考量。这一问题在乡镇高中更为明显,由于缺乏专业的评价指导,教师在制定评价标准时往往更加迷茫,导致评价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无法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2.2 评价主体单一,未能实现多元互动
当前高中历史课堂的过程性评价,主体大多局限于教师。教师凭借自身教学经验和知识储备对学生进行评价,虽然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但也存在明显弊端。教师难以全面、细致地观察到每个学生在课堂内外的所有表现,评价视角容易受限。比如在小组成员合作完成历史研究报告时,教师可能更关注小组整体成果,而忽略了个别学生在资料收集、观点阐述等方面的独特贡献。在乡镇高中,由于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师往往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更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全面关注每个学生的表现,评价主体单一的问题更加突出,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 立德树人背景下过程性评价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 构建多元评价标准,聚焦素养全面发展
在立德树人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过程性评价需构建多元评价标准,以促进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评价标准不能仅局限于历史知识的记忆与掌握,还应涵盖历史思维能力、价值观塑造以及品德修养等多个维度。例如,在评价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时,不仅要考察其对事件基本要素的了解,更要关注其能否运用辩证思维、批判性思维,从不同角度剖析事件的成因、影响和意义。
对于乡镇高中,在构建多元评价标准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基础。可以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设计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评价内容,如让学生研究当地的历史名人、历史建筑等,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和实践能力。
同时,要注重评价标准的可操作性,避免过于复杂和抽象,使教师能够方便地进行评价,学生也能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目标。
3.2 丰富评价主体,形成教育合力
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评价主体较为单一,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应丰富评价主体,形成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格局。教师可以凭借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表现进行全面、深入的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则能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我反思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
在乡镇高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组织学生成立评价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评价、互相学习。同时,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参与学生的评价过程。例如,教师可以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学生的学习进展和表现,让家长对学生的历史学习提出意见和建议。此外,还可以利用家长资源,邀请家长为学生讲述当地的历史故事,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
3.3 及时有效反馈,强化激励引导功能
过程性评价的核心在于及时反馈,以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建立及时有效的反馈机制。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发言的质量、讨论的参与度等,教师应立即给予肯定或指导,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
在乡镇高中,由于教学条件有限,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及时反馈。除了课堂上的口头反馈外,还可以利用作业批改、学习档案等方式进行书面反馈。在批改作业时,教师要认真阅读学生的作业,给出具体的评语和建议,不仅要指出学生的错误,还要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同时,要建立学生学习档案,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表现,定期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进步空间。
结语
综上所述,在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教育任务的指引下,将过程性评价深度融入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是推动历史教育高质量发展、培育时代新人的关键举措。对于乡镇高中而言,过程性评价更具针对性和适应性。通过构建多元评价标准,我们打破了传统评价的局限,让历史学习成为学生素养全面提升的广阔舞台,使他们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塑造正确的价值观与高尚的品德情操。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乡镇高中历史教学能够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培养出更多具有历史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 基于学习评价的高中历史课堂评价策略研究 . 周斌 . 文科爱好者 ,2024(06)
[2] 基于情境问题链的高中历史课堂深度学习评价研究——以“古代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为例. 陈金梅 . 高考,20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