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红色经典”教学中AI 数字叙事工具的应用策略
王娇
突泉县第一中学 137500
引言:红色经典不仅是革命历史、革命精神和民族记忆的重要载体,也是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但在现有教育实践中,一来革命历史的现实与当代青少年的成长记忆截然不同,前者与其情不通;二来传统的单向教育模式已不符合新时代青少年的使用习惯,融入“人工智能+”战略背景下的“人工智能 + 故事”技术可解决这一问题,该技术具有多样化的展示模式、人性化的交互感和高参与度等突出特点,能够重构红色经典教育的内容形态,增强其教育优势和效能。鉴于高中语文教育的特殊要求,本文结合分析 AI 技术的应用对策,为提高红色经典教育资源的服务效率和质量提供路径指引。
一、多模态资源开发:构建红色文本数据链
红色经典的语境内容一般是由阅读时所掌握的历史背景信息多少决定的。通过 AI 数字叙事技术,可采用异构数据融合的方法,将多元化的红色资源呈现在我们面前,全方位服务于教学。例如,通过这种技术针对《红岩》进行红色教学案例分析,教师可采用历史照片校正法处理历史文本文件,将褪色的红色经典文章和不清晰的老照片处理成高清数码素材,并通过图文音义等多种要素的关联形成“人、事、时、地、物”的信息链。
在实际教学中,可引导学生通过人工的智能知识图谱的方法构建小说角色间的关系图,将江姐、许云峰等主人公的行为与真实历史事件相关联并标记出来。通过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生成的角色关系视觉图表,学生可以直观感受到在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下的革命群体形象。其次,可借助 AI 工具对红色经典中的情感元素进行深度挖掘,通过情感分析技术提炼出文本中的情绪变化与价值取向。例如,在讲解《红岩》中江姐面对敌人酷刑时的坚贞不屈,可以通过语音合成技术模拟人物的语气和情感表达,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角色的内心世界。
二、个性化路径适配:设计动态叙事分支
红色经典教学的难点之一在于如何实现文本价值与学生认知结构的精准对接。通过AI 数字叙事技术,对教学数据进行深层挖掘以实现个性化的内容供给,弥补了之前“统一水平式”教学的局限性。在教学《青春之歌》时,可利用生成型 AI 制作动态故事模式,并根据不同学生之前的阅读状态衍生出不同的学习路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 AI 评测设备诊断学生的历史知识积淀和价值观理解能力,再依托诊断结果制定“底色”“加色”“起色”三个故事走向。“底色”是进行历史背景科普,以 AI 类智能问答机器人“苏小红”为学生解答历史知识点;“加色”是模拟“林道静人生的抉择”这一重大情节,以决策树帮助学生体会不同选项对应的生活走向;“起色”是运用AI 比对分析器,将小说的故事情节与同时期女性革命家的实际经历进行比较探究。这种针对学生的量身定制,在“授”与“导”之间实现了适切内容与个人适切反馈的互动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学习区内找到适当的帮助,完成从大声叙述红色故事到自己小声体验的转变。
三、沉浸式情境构建:实施具身认知训练
要实现红色经典内蕴的传递,需要依靠情感体验与认知,可通过 AI 数字叙事工具提供的高阶沉浸情境来达成。比如,教师在讲授《林海雪原》时,可借助虚拟技术还原“夹皮沟剿匪”场景,让学生置身于虚拟形象中去进入情节之中实现从“观看式阅读”到“沉浸式阅读”的转变。
在课程设计中,可按以下顺序推进:其一,运用 3D 建模技术复原小说中的地理风貌和历史背景,让学生通过虚拟现实设备获得虚拟体验,形成空间认知;其二,在“杨子荣智取座山雕”的角色扮演活动中,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和肢体实践能力,通过动捕技术将学生的表现转化为虚拟人的展现形式,让学生在交互体验中体会的人物聪明机智与果敢无畏;其三,在该虚拟场景中加入AI 情绪分析技术,系统根据虚拟人说话时的音容笑貌和表情变化做出情绪判定,同时形成针对个人化的心得成果。这种基于具身认知的学习,将以往以文字为主的学习模式转变为实际体验过程,让学生切身体会到革命精神的重要性。不过,教师需制定一整套算法校验机制,确保虚拟场景的真实性,防止因技术应用而模糊或误读红色故事的本意。
四、丰富红色实践活动,主动传承文化精神
语文教学以课堂为中心,逐渐延伸至生活。可以指导学生去徐水抗战博物馆和革命遗址等红色场所参观学习,学生进入那充满红色历史烙印的环境,参观如《大刀进行曲》那样的珍贵文物和物品,听着解说员讲述抗日战争中八路军战士如何抵御外敌,会有一种回到那个战火纷飞年代的感觉,再欣赏教材中描述的战斗场面,思绪仿佛回到那个时代。回来之后让他们通过自己的理解把看到的东西写下来,以文章的方式表达对革命英雄的敬佩、感恩之情,以此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他们对红色精神的认识。除此之外,还安排红色志愿者服务活动,学生走进社区,听革命老兵讲述徐水抗战故事,将红色文化宣传开来,以此加深学生对红色文化知识的理解,将红色文化的精神内化为行动,把红色文化传播出去。
结束语
AI 数字叙事工具为高中语文红色经典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其多模态、个性化、沉浸式的技术特性,有效破解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隔阂与方法局限。通过多模态资源数据链的构建,红色经典的历史厚度得到充分彰显;借助个性化叙事分支的设计,文本价值与学生认知实现精准对接;依托沉浸式情境的创设,革命精神的情感共鸣得以深度激活。然而,技术应用需始终坚守育人本质,未来实践中还需关注算法透明度审查、价值观校准等伦理问题。教师应把握技术赋能与教学规律的结合点,使 AI 工具真正服务于红色基因的传承与革命精神的弘扬,最终实现红色经典教学从知识传递到价值认同的升华,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会芳 . 植入红色基因,弘扬革命文化——高中语文“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任务群校本策略的三个维度 [J]. 中国军转民 ,2025,(15):190-192.
[2]陈宝学.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红色文化传承教育[J].河北教育(德育版 ),2025,63(Z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