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新质生产力赋能武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挑战与对策

作者

李盼

淮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在 2024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首项任务 [1]。新质生产力作为契合新发展理念的一种先进生产力形态,对社会发展进程而言,兼具深远的理论价值与重大的实践意义 [2]。因此,在新时代深入探讨新质生产力与武术产业化发展之间的逻辑关系,促进武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武术产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

1 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武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

1.1 理论逻辑:创新驱动与要素契合的发展内核

新质生产力是由科技创新驱动,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态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其具有创新性、高效性、融合性、绿色性等特征 [3]。新质生产力与武术产业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新质生产力的创新性特征能够为武术产业带来技术、产品和服务等创新;高效性特征有助于提高武术产业的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提升产业的经济效益;融合性特征可促进武术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拓展武术产业的发展空间和领域;绿色性特征则符合现代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有利于武术产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1.2 实践逻辑:技术融合与模式革新的现实路径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形成一批新兴支柱产业”[4]。新质生产力驱动武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逻辑体现在技术创新应用、产业跨界融合与管理模式革新等多个层面。在技术创新应用上,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已深度融入武术产业。武术与健康产业融合发展武术康养,通过功法结合现代康复技术,为亚健康人群提供特色康复方案,拓展了产业服务领域;管理模式革新方面,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数字化管理工具的应用,推动武术产业运营效率提升。

2 新质生产力赋能武术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

2.1 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由于缺乏有效的合作平台和沟通机制,武术企业难以获取前沿的科技成果和专业的技术支持,科研机构和高校的科研成果也难以在武术产业中得到有效转化和应用。2023 年公布的《国家体育总局(本级)2022 年度部门决算》中显示“科学技术支出”额度仅占 15 万元。我国具有较大规模的体育企业中科研经费的投入强度平均仅有 0.25%-0.27% ,且体育产品的研发经费投入比例低于产品销售收入比例的 5%-10%[5] 。由于技术研发投入不足,导致武术产业的核心技术供给不足,会导致产业发展受限,创新能力不足,不能更好的利用我国独有的武术者资源,从而使武术产业在整个体育产业领域内的竞争优势低下。

2.2 产业融合度不足

当前,武术产业虽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潜力,但受其武术传统独立门户观念的影响,使得武术产业内部发展不一致,武术产业关键环节的缺失以及上下游之间的脱节,导致了产业链条单一不完整,整个产业发展呈碎片化和孤立化样态,影响了产业的整体运作效率 [6]。武术产业融合度不高的主要表现在产业内部各个子领域相对割裂,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在传统观念和西方体育文化的碰撞中,武术产业和体育产业被视为两个独立的领域,武术产业独自发展,缺乏有效的交流与合作机制。

2.3 武术产业人才结构有待优化

武术产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尚未形成有效的闭环。尽管高校开设了武术相关的专业,但整体上来看,从基础教学到高级教练的培养路径并不明晰,缺乏系统的职业发展规划和评价标准,这限制了武术专业人才的成长和行业的发展。首先,人才培养偏重于技术和技能的培训,而忽视了理论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次,中间层次的教练和指导员相对匮乏。高水平的武术大师数量有限,而基层的武术教练数量和质量均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最后,武术产业的管理和市场营销人才严重不足。

3 新质生产力赋能武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践行路径

3.1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加大武术产业的科技创新投入,政府应设立武术产业科技创新专项基金,用于支持武术企业的科技研发项目。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保障创新成果的合法权益,由此鼓励更多企业进行更多的技术创新投入,保障创新成果的更新与迭代 [8]。首先,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武术产业科技创新领域,通过设立产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方式,为武术企业的科技创新提供资金支持。其次,在产研协同层面,需打破武术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壁垒。加强武术产业与科研机构、高校等的合作,促进武术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之间的信息交流、技术合作和人才培养。

3.2 构建新型生产关系,全面深化改革

新质生产力的影响下,颠覆性科技的形成为传统武术行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与变革 [9]。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为武术产业注入新活力。在建立新型生产关系方面,应打破传统的产业模式束缚。一方面,促进武术产业各环节的深度融合。通过互联网技术,将武术培训、赛事举办、装备制造等环节紧密连接形成一体化的产业链。另一方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保障创新者的权益,鼓励更多人投入到武术创新研发中。

3.3 加强武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在新型生产关系中,劳动者素质直接影响到生产力的发展,要实现新质生产力的赋能,就必须提高武术产业相关人员的科学技术知识与技能。首先,需要建立与完善系统化的武术人才培养方案,从基础教学到高级训练,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要在高校和职业院校中增设武术产业相关专业课程,应注重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武术产业管理人才。培养和引进武术产业数字化专业人才,高校应加强数字化技术专业与武术产业的交叉融合,培养既懂数字化技术又了解武术产业的专业人才。

4 结语

新质生产力在推动武术产业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实现产业资源高效利用、提升产业服务质量、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观未来,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新质生产力与武术产业的融合将越来越深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贡献武术的一份力。

参考文献:

[1] 王勇 . 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及理论意蕴 [J]. 人民论坛 ,2024(6):8-10.

[2] 李庄 . 新质生产力促进乡村体育高质量发展研究 [J]. 体育文化导刊 ,2025,(03):7-13.

[3] 晏志伟 . 新质生产力赋能数字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推进路径 [J/OL].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1-12[2025-05-22].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1.1748.G4.20250508.0943.002.html.

[4] 潘 玮,沈克印 . 数字经济助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基础、动力机制与实施路径[J]. 体育学刊,2022,29(3):59-66.

[5]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N]. 人民日报 ,2024-07-22(01).

[6] 中国数字体育洞察报告:五大潜在机会与破局关键 [EB/OL]. [2023-10-04].https://www.163.com/dy/article/HIQV4LLT0529CSEE. html

[7] 张震宇 . 新质生产力赋能数字乡村建设:转型逻辑与实施路径 [J]. 学术交流,2024(1):93-107.

[8] 虞泽民 , 李英奎 . 数字化视角下中国武术国际推广价值、困境与路径 [J]. 体育文化导刊 ,2022,(12):66-7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