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与优化途径
潘婷婷
四川省乐山市五通桥区牛华镇二码头小学
引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民族精神,还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因此,深入研究其现状并探索优化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内容方面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虽然已经编排了一定数量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文,如古诗词、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但整体占比相对有限。而且,部分教材内容对于传统文化的呈现较为表面,缺乏对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和解读。例如,在教授古诗词时,往往只是简单讲解字词意思和诗句大意,对于诗词背后的文化背景、情感表达以及艺术价值等方面的讲解不够深入,导致学生难以真正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方法方面
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多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侧重于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兴趣的培养。例如,在讲解传统文化相关内容时,只是照本宣科地讲解知识点,很少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情境教学、实践活动等,使得课堂氛围不够活跃,学生参与度不高。这种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教师素养方面
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有待提高。一些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不够深入,缺乏系统的学习和研究。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准确、全面地讲解传统文化知识,也难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教师缺乏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有机融合的能力,不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传统文化资源,导致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融入不够自然、流畅。
(四)评价体系方面
现有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主要侧重于学生的语文知识和技能的考核,对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评价重视不够。评价方式单一,多以笔试为主,缺乏对学生传统文化实践能力和情感态度的评价。这种评价体系无法全面反映学生在传统文化学习方面的成果,也不利于引导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融入。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化途径
(一)丰富教学内容
1. 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涵
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对教材中涉及的传统文化内容进行全面、深入的解读。在讲解古诗词时,不仅要讲解字词和诗句的意思,还要介绍诗词的创作背景、诗人的生平经历以及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和艺术价值。例如,在教授李白的《静夜思》时,可以向学生介绍李白的生平以及他在诗歌创作方面的成就,让学生了解诗歌所反映的唐代文化和社会风貌,从而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 拓展课外传统文化资源
除了教材内容,教师还应积极拓展课外传统文化资源,如经典名著、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等。可以推荐学生阅读《论语》《孟子》《西游记》等经典名著,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传统节日期间,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如春节贴春联、元宵节猜灯谜、端午节包粽子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还可以引导学生欣赏民间艺术,如剪纸、刺绣、京剧等,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爱好。
(二)创新教学方法
1. 采用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将教学内容与具体情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传统文化的氛围。例如,在讲解《将相和》这篇课文时,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分别扮演蔺相如和廉颇,重现故事中的情节,让学生在表演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品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种教学方法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
度。
2. 开展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如书法比赛、诗词朗诵会、传统文化手抄报制作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传统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在书法比赛中,学生可以练习书写毛笔字,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在诗词朗诵会中,学生可以通过朗诵古诗词,体会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三)提高教师素养
加强教师传统文化培训
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传统文化培训,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和指导,让教师系统地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培训内容可以包括传统文化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还可以组织教师进行传统文化教学研讨活动,分享教学经验和心得,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2. 鼓励教师自主学习
教师自身也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积极主动地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可以通过阅读经典著作、参加学术研讨会、参观文化展览等方式,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教师还要注重将传统文化知识与语文教学实践相结合,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四)完善评价体系
1. 建立多元化评价指标
完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指标。除了考核学生的语文知识和技能外,还要注重对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评价。评价指标可以包括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传统文化实践能力、对传统文化的情感态度等方面。例如,可以通过学生的传统文化手抄报、书法作品、诗词朗诵等表现来评价学生的传统文化实践能力;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表现等方式了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情感态度。
2. 采用多样化评价方式
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相结合。教师评价要注重全面、客观、公正,不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自评和互评可以让学生在评价中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同时学习他人的长处,提高自我认知和评价能力。
结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虽然目前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素养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素养和完善评价体系等优化途径,可以有效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入效果。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不断探索和创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小学语文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精神。
参考文献:
[1] 侯静雯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现状与优化途径[J]. 课程 . 教材 . 教法 ,2023,43(04):105-111.
[2] 任翔 . 语文教材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体系化刍论 [J]. 中国教育学刊 ,2020,(06):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