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策略
刘丽梅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旅顺中学 116041
笔者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学习和实践中总结了以下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策略。
一、更新教学理念:从知识灌输到思维启迪
1. 突破传统模式,构建“问题导向”课堂
传统政治教学常以“教师讲、学生记”为主,易导致思维固化。教师需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引导者。例如,在讲解“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时,可设计开放性问题:“如何用矛盾分析法解决校园垃圾分类难题?”鼓励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提出创新方案,培养辩证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
2. 强化批判性思维训练
政治教材中的观点需引导学生辩证看待。例如,在分析“市场经济与政府宏观调控”时,可组织学生辩论:“完全自由的市场是否可行?”通过正反方论证,培养学生对权威观点的质疑能力与独立判断力。
二、创新教学方法:激活课堂参与与创造力
1. 情境化教学:模拟现实场景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是落实新课程标准、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该方法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具有时代性和思想性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深度思考,实现知识内化与价值观培养的统一。
情境类型设计大致有四种情境。一是生活化情境:结合学生日常经验,如“校园垃圾分类政策制定”“家庭消费决策分析”,将政治原理融入生活场景。二是社会热点情境:选取时政新闻(如“碳中和目标”“乡村振兴战略”),引导学生用政治视角解读政策背景与影响。三是角色扮演情境:模拟人大代表提案、法庭辩论、企业决策会议等,让学生体验不同社会角色的责任与决策逻辑。四是问题探究情境:提出争议性问题(如“人工智能是否应取代人类劳动”“网络言论自由边界”),通过小组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
情境创设原则大致有四点:真实性、启发性、层次性和互动性。
教学流程设计一般有四步。第一情境导入:用视频、图片或故事引出主题,如播放“脱贫攻坚纪录片”片段导入“共同富裕”概念。第二问题驱动:提出核心问题(如“如何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平衡?”),引导学生结合情境分析。第三活动探究:组织小组讨论、模拟听证会等,鼓励学生提出解决方案。第四总结升华:教师点评学生表现,提炼政治原理,联系社会价值,强化情感认同。
情境教学法能显著提升学生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一是知识内化:通过实践应用,学生更易理解抽象概念(如“市场调节的自发性”)。二是能力提升:批判性思维、沟通协作能力得到锻炼。三是价值观形成: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形成社会责任感与家国情怀。情境教学法对教师素养要求较高,需持续关注社会动态、优化情境设计。未来可结合信息技术(如 VR 模拟、大数据分析)进一步增强情境的沉浸感与时代性。
2. 项目式学习(PBL):跨学科融合
设计跨学科项目,如“用政治经济学原理分析本地特色产业发展”,要求学生结合地理、经济知识进行实地调研,撰写报告并提出创新建议。这种模式打破学科壁垒,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 数字化工具赋能:拓展思维边界
利用思维导图、在线辩论平台等工具,帮助学生可视化梳理知识体系。例如,在复习“唯物辩证法”时,学生可通过思维导图构建“联系- 发展- 矛盾”的逻辑框架,发现知识间的创新关联。
三、优化教学评价:从结果导向到过程激励
1. 多元化评价体系
减少单一笔试权重,增加课堂表现、项目成果、创新提案等评价维度。例如,设立“最佳创新提案奖”,鼓励学生提出具有可行性的社会改进方案,如“校园碳中和行动计划”。
2. 过程性反馈机制
在项目实施中,教师通过阶段性点评引导学生反思。例如,在“模拟政协”活动中,教师可针对学生的调研方法、论证逻辑提出改进建议,帮助学生逐步完善创新思路。
四、拓展实践平台:连接课堂与社会
1. 社会实践:深化认知与创新
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治理、企业调研等实践活动。例如,针对“乡村振兴”主题,学生可走访农村合作社,分析产业扶贫模式,提出“电商 + 文旅”融合的创新路径,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成果。
2. 时政热点分析:培养时代敏感度
结合“人工智能治理”“全球气候治理”等前沿议题,引导学生运用政治理论分析现实问题。例如,通过小组研讨“AI 技术对就业市场的影响”,学生需提出政策建议,培养前瞻性思维。
3. 跨学科创新竞赛:激发创造力
鼓励学生参与“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模拟联合国”等活动,将政治知识与科技、人文结合。例如,在“未来城市设计”竞赛中,学生需运用“新发展理念”规划可持续城市,锻炼系统创新能力。
五、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创新教学能力
1. 持续学习与创新实践
教师需关注政治学科前沿动态,如“数字政府建设”“共同富裕”等新课题,将最新研究成果融入教学。同时,参与创新教学培训,掌握项目式学习、设计思维等教学方法。
2. 构建创新教学共同体
通过校际教研、网络协作等方式,与同行共享创新教学资源。例如,建立“政治学科创新案例库”,收集优秀教学案例,为教师提供参考。
六、案例实践:以“创新驱动发展”单元为例
情境导入:播放“中国航天创新成就”视频,引发学生对“创新意义”的思考。项目任务:分组调研本地高新技术企业,分析其创新模式,撰写《创新驱动地方经济发展报告》。成果展示:学生以“创新推介会”形式展示成果,提出政策建议,教师从逻辑性、创新性、可行性等维度点评。延伸实践:联系企业开展“创新工作坊”,学生与企业工程师共同设计产品改进方案。
结语
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通过理念更新、方法创新、评价改革和实践拓展,构建“知 - 情 - 意 - 行”一体的培养体系。教师需成为学生创新思维的“点燃者”,而非“灌输者”,让学生在政治学习中不仅掌握知识,更形成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善于实践的创新品格,为未来社会发展储备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03.
[2] 岳冬雷.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探究[J]. 文理导航(上旬),2018(11):60-61.
[3] 梁秀昌. 浅谈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J]. 天天爱科學(教学研究),2020(12):26.
[4] 曹佩琴 . 核心素养培养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J]. 情感读本,2018(3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