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传统课堂教学走向多样模式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究

作者

黄兵

垫江县教育考试院 408300

引言:

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旨在教师通过完善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探究式教学、合作化学习、实践性感知等多元化模式中,通过巧妙构建趣味问题与情境,促使学生在主动探索与协作中汲取知识,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教师应当坚持以生为本、目标导向以及核心素养的原则框架,让多样化教学的价值贯彻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当中。

一、传统课堂教学走向多样模式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价值

(一)巩固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让学生对课堂教学模式产生了思维定势,学生难以将课堂当中所学的基础知识应用到日常的生活实践过程当中。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获得知识。时间能在多种环节中巩固和培养自身的数学思维。让数学思维能够与解决问题的认知模式进行耦合,通过知行合一的方式,达到数学知识的灵活化应用。

(二)优化教师的数学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在已有知识基础上通过实践和互动建构新知识,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到引导和支持的作用。在新课标教学理念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 [1]。对此,教师应当优化自身的教学方法,将教学的受众群体下沉化。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之中有所收获,提升数学学习的认知和思维能力。

(三)完善学科的素养培育内容

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素养培养是课程实施的核心目标。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等内容,而仅仅依靠传统的课堂化教学模式难以让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综合化的训练培养。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能够通过化整为零的方式,让课程的培养方式更加科学合理,让数学的综合素养在不同的方式当中成为学生进行数学化思考的内容,从而达到教学的目标。

二、传统课堂教学走向多样模式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原则

(一)坚持以生为本原则,定制化提供教学资源

多样化教学的目标在于借助丰富的教学模式和手段,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当中有所收获、有所成长。在开展简便运算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通过多样化教学的方式,定制化提供教学资源。针对一些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教师需要着重地从分配率、交换率、结合率的角度为学生理性简便运算的数理知识。而对于数学基础知识较好的学生而言,教师可以利用 125×88 等能够采用不同方法、步骤进行简便运算的经典例题,为学生提供进行实践操作的空间,达到教学的目的。

(二)坚持目标导向原则,合理化划分教学环节

教师在传统课堂当中往往没有厘清教学方法的适配性,在多样化教学中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导向,开展教学实践。在多样化教学设计之中,精准界定教学环节的划分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2]。教学环节的设置需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轨迹,全面考虑教学内容的难易梯度与学生的认知接受水平。例如在开展低年龄段加减法计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厘清从 10 以内加减法到 100 以内加减法的讲解逻辑。按照课程大纲的要求,针对 10 以内加减法重点侧重于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而在 100 以内加减法侧重于实践运算教学的模式。针对高年级的学生而言,需要借助深厚场景让学生巩固计算的方法基础,达到多样化教学的目标。

(三)坚持核心素养原则,有效化的夯实教学基础

多样化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并不意味着放弃传统课堂当中,重视培养学生数学基础知识能力的课堂目标。在多样化教学的过程,教师应当坚持核心素养的行式形成数学基础。例如,在学习圆的认识这一部分的过程之中,教师便可以通过开展视频动画、PPT 呈现、文教具感知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能够对生活当中的圆的内容进行抽象性思维的培养。借助相关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对圆的周长计算、面积计算等公式进行熟练地理解和掌握,最终达到数学教学的目标。

三、传统课堂教学走向多样模式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措施

(一)开展合作式教学,增强分工协作能力

教师在开展统计模块的教学过程当中,可以通过合作教学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分工协作的方式来理解统计图表的绘制以及解读。例如,教师通过让学生统计班级当中男女生不同身高体重的方式,让学生分别在课下收集相关的数据,在课上对数据进行清洗以及图像的绘制,并派相关的学生对自身的数据记录进行汇报,通过合作教学的方法,在分工协作的过程之中内化统计的相关知识。

(二)开展探究式教学,提升数学创新思维

教师可以通过探究式的教学方式,通过引入问题,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游戏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概率板块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竞赛游戏教学的方法,引出问题:投掷两枚骰子哪组赢的概率更高?通过两组分别掷骰子的方式,如果和是 5、6、7、8、9 则是 A 组赢,如果和是 2、3、4、10、11、12 则是 B 组赢。最后将两组的结果绘制成图表[3],计算概率,分析出哪一组胜出来提升学生的数学感知创新思维。

(三)开展实践性教学,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实践是应用数学的最终环节,在开展认识方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绘制校园平面地图。这一实践活动能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有效增强方向感知能力,深化对东南西北等基本方向以及方位角概念的理解,并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教育的核心,在于将学习主体从传统课堂的教师讲授转向学生的主动应用。通过巧妙的问题设计进行引导,学生得以在实践中逐步理解和消化数学知识点,持续锻炼并提升自身的数学思维。

结束语:

在传统课堂走向多样模式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通过开展合作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实践式小学数学的多种形式,让学生能够内化夯实小学数学的基础,激发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在多样化教学中,教师将数学核心素养和数学学习方法让学生进行实践,为日后的高阶段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冬菊 .“三勤四让五环节”: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能的模式——以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教学为例[J].广西教育,2025(1):85-89

[2] 魏颖洁 . 传统课堂教学走向多样模式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究 [J]. 漫科学 ( 科学教育 ),2025(4):245-247

[3] 潘学虎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 文摘版 ) 教育 ,2025(2):155-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