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思政教育工作的逻辑向度与实践路径
刘婷
甘肃省长城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甘肃省兰州市 730000
引言
思政教育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的重要体现,它既是国有企业党建的重要环节,也是党和国家战略在经济建设中的具体体现。在新的发展背景下,国企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承担理论引领的职能,还应发挥实践指导的作用。通过从历史演进、理论依据及实践路径的系统研究,能够推动国企思政教育科学发展,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
1 国企思政教育的历史逻辑
国有企业思政教育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萌芽,伴随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逐步完善。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思想政治教育在国有企业体制创新和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完善与提升。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国企思政教育逐渐走向成熟,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牢固的政治引导与思想制度支撑。
1.1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国有企业在推动工业化进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随之逐步健全与强化。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国企通过制度化思政教育,强化员工政治意识和集体观念,为企业发展提供思想保障,并且实现了精神文化培育与技术进步的协同推进,逐步构建起体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格局。
1.2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继续发展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背景下,国企的思想政治工作得以不断强化。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为契机,企业思政建设重新展现出生机与活力,并突出强调“两个方面都要抓好,两个方面都要过硬”。这一时期的实践不仅强化了企业的政治根基,同时也为国有企业推进现代化进程和实现长远发展奠定了牢固支撑。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走向成熟
党的十八大之后,在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下,国有企业的体制革新与党建探索得到系统推进,并迈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国企思想政治教育逐渐步入成熟期,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方向,推动十项改革试点得以全面落地实施。依托理论更新与实践引领的双重推动,国有企业在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风险抵御力、管控水平以及社会影响力等方面不断增强。
1.4 新时代国企思政教育与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度融合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和强化党的全面领导”“在完善公司治理过程中强化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为新时代国企思想政治教育赋予了新的内涵。在这一阶段,国有企业思政教育不再仅限于传统理论引导,而是更加聚焦国家发展全局,将服务国家战略(如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乡村振兴)作为主要方向。例如,某国企在思政教育实践中,将党的二十大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要求与企业实际紧密结合,通过开展“党建+ 项目攻坚”“思政 + 技术创新”等系列活动,引导员工将个人职业成长融入国家建设大局,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企业参与重大工程、推进转型升级的重要精神纽带,从而进一步彰显国有企业在服务国家战略中承担的责任与使命。
2 国企思政教育的理论逻辑
2.1 深刻认识党的建设的发展逻辑
实现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与核心动力在于党的建设。党的二十大以及二十届三中全会全面擘画了深化改革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明确强调要通过党的自我革新推动社会变革,进一步强化党对国企的整体领导。国有企业必须深刻理解党所处的历史方位与肩负的时代使命,坚持改革创新精神和严格标准管党治党,确保党建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推进。通过不断完善制度建设、优化组织体系和强化监督管理,企业能够将党的建设与经营发展深度融合,形成全方位、系统化的政治保障体系,进而为国有企业的长期稳定壮大、竞争优势增强以及优质运行奠定了牢固的理论根基与组织保障。
2.2 思政教育工作为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与思政工作的推进确立了根本遵循,赋予了关键支撑和实践导向。通过将这一思想贯穿企业干部职工的日常教育,确保全体人员思想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思政教育不仅明确“为什么改”“往哪里改”“怎么改”,还将党的改革理论与实践结合,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科学指引。通过定期校正企业方向和纠偏,思政教育能够确保国有企业在全面深化改革和高质量发展中,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实现理论武装与实践发展的有效结合,增强企业决策和管理的科学性与稳定性。
2.3 提升党的建设内涵是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推动国有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不仅要在经济体制改革与资产运营方面取得成效,更要在各层级、各环节、全流程中全面加强党的建设。通过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与政治建设,进一步提升党组织的组织力与政治引领力,确保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和党的全面领导在企业中落地见效。高水平的思政教育能够把党的理论成果转化为实践驱动力,引导企业发展朝着科学有序的方向不断迈进。
3 国企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
3.1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应坚持党的全面掌控原则,确保企业在理念、政治立场及实践行动上始终与中央保持紧密一致。思政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党的政治建设上,突出国有企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所承担的重要政治支撑与物质保障的战略意义,同时彰显其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中的支柱作用。通过系统化、规范化开展思政教育,不仅可以提升企业干部职工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自觉,同时能够显著提升整体政治敏感性,保证企业在推进改革、发展及关键决策过程中始终沿着科学合理的轨道稳步推进。
3.2 坚持以人为本
国有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以职工为本,推动完善以职代会为核心的民主治理机制,落实政务公开与业务透明,有效保障职工的知晓权、参与权、发声权与监督权,充分激发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新能力。与此同时,还要通过思政教育提升风险管控意识,持续推进作风建设与纪律整顿,及时化解潜在腐败问题及不良思想苗头,筑起防腐拒腐的思想屏障,保持企业内部环境的稳定与健康,为企业高水平发展奠定可靠的人才基础与思想保障。
3.3 坚持问题导向
国企思想政治工作应紧扣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坚持问题导向”要求,将解决思想分歧与处理突出矛盾作为核心职责,确保思政教育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实际效果。健全领导干部深入一线、党员密切联系职工的长效机制,拓宽员工意见与诉求的表达通道,定期组织座谈交流与心理辅导。通过矛盾的及时疏导与不稳定因素的有效消除,确保思政教育始终朝着正确方向推进,提升职工的认同感与凝聚力,为企业可持续稳定运行提供坚实保障。
结束语
思想政治教育是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关键环节,其本质在于将理论熏陶与实践引领有机融合。通过完善发展理念、优化工作方式、丰富教育内容和建立科学评价体系,探索创新融合路径,可为国有企业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和持续的精神动力,保障企业在推进高水平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与战略稳定性。
参考文献:
[1] 陈松 . 生态发展观下国企思政工作实践 [J]. 环境工程 , 2023,
41(4):I0022-I0022.
[2] 胡宝伟 , 申小蓉 . 以大数据提升国企思政工作质量 [J]. 人民论坛 ,
2023(1):60-62.
[3] 关健. 企业文化建设与国企思政工作有机融合分析[J].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