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时代技工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策略探讨
黄娜娜
洛浦县高级技工学校 新疆和田 848200
引言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会计行业作为经济活动的重要支撑领域,正经历从“核算型”向“管理型”“数字化”的转型,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账务处理能力,更强调数据分析、智能工具应用、风险管控等数字化综合能力。技工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阵地,其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若仍沿用传统思路,将导致人才输出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因此,在数字经济时代,探索技工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的创新策略,既是适应行业变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技工院校办学质量、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举措。
1 数字经济对会计行业的核心影响
1.1 会计工作内容: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型
传统会计工作以“记账、算账、报账”为核心,数字技术的应用替代了大量重复性核算工作——例如,财务机器人可自动完成发票识别、凭证录入、税务申报等流程,效率较人工提升 5-10 倍。当前会计工作的核心已转向“财务分析、风险管控、战略支持”:会计人员需通过大数据分析企业经营数据,为成本控制、投资决策提供依据;需利用智能工具监控财务风险,防范数据泄露与财务欺诈;需参与企业业务流程优化,实现“业财融合”,为企业战略制定提供财务支持。
1.2 会计工具与技术:智能化、数字化工具成为主流
会计工作已全面进入“数字化工具时代”:企业普遍使用 ERP 系统(如用友、金蝶)进行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管理;使用财务机器人处理重复性财务流程;使用大数据分析平台进行财务数据可视化分析;使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发票管理与审计追溯。会计人员若无法熟练操作这些数字化工具,将难以开展核心工作。
1.3 会计岗位需求:复合型数字会计人才缺口扩大
据中国会计学会发布的《2024 年会计人才需求报告》显示,企业对“智能会计”“大数据财务分析”“财务数字化管理”等岗位的需求同比增长 35% ,而具备数字技能的会计人才供给缺口达 40% 。传统核算型会计岗位需求持续下降,预计未来 5 年,基础核算岗位将减少 20%-30% ,而管理型、分析型、技术型会计岗位将持续增加。
2 数字经济时代技工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策略
2.1 重构课程体系,对接数字化岗位需求
(1)增设数字化核心课程。基于数字经济下会计岗位的能力要求,优化课程结构:一是增设“数字会计基础”“财务大数据分析”“RPA 财务机器人应用”“区块链与会计创新”等核心课程,帮助学生掌握数字化工具的操作与应用逻辑;二是在传统课程中融入数字化元素,如在《财务会计》中增加“数字资产核算”章节,在《税法》中结合“电子发票开具与申报”实操内容,实现传统知识与数字技能的有机融合。(2)开发模块化实践课程。针对企业数字化财务场景,设计模块化实践课程:如“智能账务处理模块”(通过RPA 机器人完成发票审核、凭证生成)、“财务数据分析模块”(使用 Python 或 ExcelPowerBI分析企业财务数据并生成可视化报告)、“数字税务模块”(模拟电子税务局申报、税务风险智能预警)。每个模块设置明确的技能目标与考核标准,确保学生通过实践掌握岗位所需的数字化技能。
2.2 增设跨学科课程,培养“业财融合”思维
开设“企业业务流程”“供应链管理基础”“数字化运营”等跨学科课程,帮助学生理解企业业务逻辑,实现“会计数据与业务数据”的关联分析:(1)企业业务流程:讲解企业采购、生产、销售、仓储等核心业务流程,以及会计在各流程中的角色;(2)供应链管理基础:介绍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ERP 系统供应链模块(如采购管理、销售管理)与财务模块的联动关系;(3)数字化运营:讲解企业数字化运营的基本理念,以及会计数据如何支持企业运营决策。
2.3 改革教学方法,强化实践能力
推行项目化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采用 " 教学做一体化" 模式。建设智慧教室和虚拟仿真实训室,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真实工作场景。实施 " 课堂 + 工作室 + 企业 " 三元协同的教学组织模式,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
接触企业真实业务。
2.4 加强师资建设,提升教学水平
实施" 双师型" 教师培养计划,安排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提升实践能力。聘请企业财务负责人、会计师事务所资深会计师担任兼职教师,组建校企混编教学团队。建立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定期组织教师参加行业培训,了解最新行业动态。
2.5 打造数字化教学队伍
一方面,紧抓管理会计专业教师的引入、培训两项工作。技工院校需要结合数字经济下的人才培养需要酌情调整、提高教师的聘用标准,除了要求聘用的教师有高学历,还要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确保数字经济下的管理会计应用案例进入课堂,提升整个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培训方面,要对现有管理会计教师进行数字化技术培训,培训定期开展,培训内容涉及大数据分析工具的使用、财务建模软件的应用等,培养校内教师的数字化教学意识、增加校内教师对数字经济及数字经济视域下的管理会计岗位工作的了解,以便将新理念、新技术、新手段等教授给学生。另一方面,建立教师激励机制。技工院校有必要建立教学、育人双项成果奖励制度,设立专项奖励基金,对数字经济下取得重大教学成果、育人成果的教师进行表彰,还要给予多样化奖励,包括奖金奖励、岗位晋升奖励等,还要将取得的成果、积累的经验等扩散至不同班级的不同课程中,加强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效率。
2.6 推动科研成果的教学资源与企业应用转化
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丰富课程内容。支持教师开发企业应用方案,应用科研成果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些措施,增强教学的实用性和科研的社会影响力,同时为企业提供创新解决方案。通过校政企合作,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地方政府和企业实际项目,提升学校为地方经济服务的能力。
2.7 共建实践基地,促进产学互动
与企业共建高水平实训基地,引进企业真实业务资料和数据,创设真实工作环境。推行 " 校内实训 + 企业实习 " 的实践教学模式,安排学生到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建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指导学生实践,共同评价学习成果。
结语
综上所述,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加快了技工院校育人体系的调整、变革,如何培养出色的管理会计人才成为众多技工教师思考的问题,可以采取校企合作战略,由此降低人才培养压力、提升人才培养成效,间接拓宽管理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历练空间,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平衡发展,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字化意识、创新能力、数字技术应用能力,强化学生社会适应力、岗位胜任力,更快、更好地达成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于静霞 , 张愉敏 . 数字经济背景下广西应用型本科会计人才培养优化研究:以 G 学院为例 [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4(11):212-215.
[2] 梁君. 数字经济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J]. 科技经济市场 ,2020(10):128-129.
[3] 申燎宇 . 数字经济时代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发展变化研究及应对措施:以跨境物流行业为例 [J]. 互联网周刊 ,2024(15):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