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人工智能在智慧建筑环境控制中的技术应用

作者

严星 陈悦新

南通理工学院 江苏南通 226000

1. 人工智能在建筑环境控制中的基础与架构

1.1 AI 环境控制系统理论框架

人工智能在建筑环境控制中的理论基础主要建立在认知计算理论,系统论与控制论的交叉融合之上,认知计算理论为环境控制系统提供了模拟人类认知过程的理论基础,使系统能够通过感知学习,推理与决策等认知功能实现智能化环境管理,系统论强调环境控制系统的整体性与协同性,将建筑环境视为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 [1]。

1.2 机器学习在环境数据处理中的技术体系

监督学习理论在环境模式识别中采用有标签数据训练分类模型,通过学习已知环境状态与对应控制方式的映射关系,实现对新环境状态的准确分类与控制决策,监督学习算法包括决策树,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等,这些算法能够处理高维环境数据,识别复杂的环境模式为环境控制提供可靠的决策支持,如表 1 所示。

该表格全面展示了人工智能在建筑环境控制系统中核心算法的技术参数与性能指标,从数据可以看出,不同 AI 算法在环境控制的各个环节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强化学习算法在自适应控制方式中表现最为突出,节能效果可达 20-25%。

2. AI 驱动的温湿度与空气质量智能控制技术

2.1 基于深度学习的温湿度智能调控

长短期记忆网络理论为温湿度预测提供了处理时序数据的强大能力,LSTM 通过门控机制解决了传统循环神经网络在处理长序列数据时的梯度消失与梯度爆炸问题,门控机制包括遗忘门,输入门以及输出门,分别负责决定遗忘哪些历史信息,保留哪些新信息以及输出哪些信息 [2]。

2.2 AI 驱动的空气质量监测与净化方式

随机森林理论在空气质量评估中采用集成学习方法提高预测的准确性与稳定性,随机森林通过构建多个决策树并采用投票机制进行决策,有效减少了单一决策树可能出现的过拟合问题,每个决策树使用不同的训练数据子集与特征子集,增加了模型的多样性,在空气质量评估中随机森林能够综合考虑多种空气质量指标,包括 PM2.5,PM10,二氧化碳,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提供全面的空气质量评估见表 2。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AI 智能控制系统在温湿度以及空气质量管控方面相较于传统控制方式实现了显著的性能提升,温湿度控制精度提升 75% 响应时间缩短 70% 以上,空气质量控制效果改善 50-80% 不等,特别是在系统能耗方面,AI 驱动的智能控制实现了 22% 的节能效果,充分体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建筑环境控制中的优越性与实用价值。

3. 基于人工智能的照明系统自适应控制

3.1 计算机视觉在光照环境感知中的应用

计算机视觉理论为照明系统提供了智能感知能力,通过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技术实现对光照环境的准确感知与分析,计算机视觉系统通过摄像头采集环境图像,利用图像处理算法提取光照特征,包括亮度分布光照均匀性,阴影区域等关键信息,这些信息为照明控制系统提供了丰富的环境感知数据,使系统能够更好地理解当前的光照状况 [3]。图像识别技术在自然光检测中采用深度学习方法提取图像特征,卷积神经网络通过多层卷积与池化操作,从原始图像中提取层次化的特征表示,从边缘,纹理等低级特征到语义层面的高级特征,在自然光检测中系统能够识别天气状况,云层分布太阳位置等影响自然光照的关键因素,预测自然光照的变化趋势。

3.2 智能照明控制算法与节能优化

神经网络自学习理论使照明系统能够根据用户行为与偏好自动调整控制方式,通过收集用户的照明调节行为,停留时间活动类型等数据,神经网络学习用户的个性化照明偏好,自学习算法采用在线学习方式,能够持续更新模型参数以适应用户行为的变化,见表 3。

AI 智能照明系统通过多种算法的协同应用,实现了对照明环境的精细化智能控制,从技术指标来看,各项控制精度均达到较高水平,特别是人员存在检测准确率达到 98%,为按需照明提供了可靠保障,在节能效果方面人员存在检测模块的节能效率最为显著,可达 40%,整体系统节能效率在 15-40% 之间,用户满意度普遍超过 88%,表明 AI 照明控制系统在提升用户体验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4. AI 环境控制系统的集成优化与性能评估

4.1 多模态环境控制的 AI 融合技术

卡尔曼滤波理论在动态环境状态估计中提供了最优估计框架,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都具有动态变化特性,且测量过程中存在噪声与不确定性,卡尔曼滤波通过建立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 [4]。综合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与观测数据,提供环境状态的最优估计,扩展卡尔曼滤波与无迹卡尔曼滤波进一步扩展了该理论在非线性系统中的应用,协同优化理论在多系统联动中实现了全局最优控制,建筑环境控制系统包括 HVAC 系统,照明系统空气净化系统等多个子系统,寻找全局最优的控制方式,分层优化与分解协调方法将复杂的多系统优化问题分解为可管理的子问题。

4.2 基于 AI 的环境控制系统性能评估体系

机器学习在系统效能评估中建立了数据驱动的评价体系,传统的性能评估往往依赖简单的指标计算,难以全面反映系统的综合性能,机器学习方法通过分析大量的系统运行数据,建立性能评估的预测模型,能够综合考虑多维度的性能指标,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等降维方法帮助识别影响系统性能的关键因素见表 4。

综合性能评估表明,AI 环境控制系统的集成优化在各个维度都实现了显著提升,系统响应性提升 80% 控制精确性与用户体验提升约 18%,整体节能效率达到 28% 运维成本降低35%[5]。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系统的自学习能力,通过在线学习与增量更新技术,实现了 7-14 天的自我优化周期,使系统具备了持续改进的智能化特征,为建筑环境控制的智能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结语

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建筑环境控制领域的深度应用,标志着建筑环境管理从传统的被动响应向智能主动调控的重要转变,通过运用深度学习,机器学习,预测性维护等先进 AI 理论以及技术,环境控制系统解决了传统控制方式在复杂环境适应性,多参数协调控制,能耗优化效率,用户体验个性化,系统可靠性保障等方面的技术瓶颈,未来随着边缘计算 5G 通信,量子计算脑机接口等新兴技术的融合发展,人工智能在建筑环境控制中将展现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实现从被动控制到主动服务,从标准化控制到个性化定制,从单一系统到生态协同的根本性转变,推动建筑行业向更加智慧绿色,健康人性化的方向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梁承龙 . 智慧建筑专业群深度产教融合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J]. 才智 ,2025,(16):177-180.

[2]鲁玉芬 , 李瑶 , 江玮骏 . 智慧建筑技术在城市发展中的应用研究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电子版 ),2025,(12):220-222.

[3]唐嘉欢 , 吴若飒 , 钮于蓝 , 等 . 基于数字化的办公建筑环境与设备智慧运营系统及效果分析 [J]. 建筑节能 ( 中英文 ),2025,53(04):6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