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共情-思政”双核驱动:医学院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模型构建研究

作者

陈晨

西安医学院 陕西西安 710021

一、引言

随着“新医科”建设推进 [1],陕西省医学教育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型,对医学生的人文素养与职业道德提出更高要求。医学人文英语[2] 与医学英语课程作为重要载体,却面临“思政”与“共情”教学“两张皮”、以及教师医学与思政教学能力不足的双重困境。为此,本研究以教师为核心,提出“共情 -思政”双核驱动理念,构建融合两种能力的教师发展模型,旨在回应陕西医学教育创新需求,为深化教学改革提供关键支撑。

二、“共情”与“思政”:内在统一的“双核”理论框架

(一)目标同向:培养“卓越医学人才”的共同旨归

无论是课程思政还是医学共情,其终极目标都是培养德才兼备的卓越医学人才。课程思政侧重于价值塑造,旨在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恪守医疗职业道德(“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医学共情则侧重于情感与能力的培养,指医学生能够深入患者情境,理解其情感与需求,并予以有效的回应和关怀。一个缺乏共情能力的医生,其“仁心”难以真正体现;而一个缺乏坚定理想信念和职业操守的医生,其共情能力可能失去方向。二者共同构筑了“仁心仁术”的一体两面,统一于“培养有温度、有情怀、有信仰的健康守护者”这一根本目标。

(二)路径共生:实现“润物无声”的协同效应

在教学实践中,思政与共情相辅相成:共情作为思政的载体,通过叙事和情境体验使学生在情感共鸣中内化职业信仰,实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思政则为共情提供价值导航,引导学生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传统医德角度进行深度思考,避免共情陷入技术化或情感耗竭,从而实现其价值升华。二者共同构成“价值引领”与“情感共鸣”协同的“双核”理论,为医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双核驱动”下医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模型的构建

基于上述理论框架,本文构建了以“双核”为引擎、以“三维能力”为支柱的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模型。

(一)核心引擎:“共情- 思政”融合教学意识

这是模型的核心驱动力。教师必须首先在理念上深刻认同“双核”融合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主动将价值引领和共情培养作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三大支柱能力:

“思政 - 共情”元素挖掘与整合能力:教师需具备“慧眼”和“匠心”。一方面,能从教材文本、影视材料、陕西本土资源以及国际医学前沿报道中,敏锐挖掘出蕴含的思政元素和共情触发点。另一方面,能巧妙地将这些元素地融入听、说、读、写、译的技能训练中,设计出既有语言难度、又有思想深度和情感温度的教学任务。

“思政 - 共情”情境创设与教学实施能力:教师需超越传统语言课堂,成为一名“导演”。擅长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创设真实或拟真的医学人文情境,使用叙事医学教学法,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和撰写平行病历,在叙事中练习共情,在反思中坚定职业信念;情境模拟与角色扮演:设计“告知坏消息”、“跨文化医患沟通”等场景,让学生在演练中体验不同角色的情感,并思考其中的伦理抉择;项目式学习:围绕“如何改善基层医疗体验”、“地方病的防控与国际合作”等课题,让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

“思政 - 共情”教学反思与评价能力:教师需成为“反思性实践者”。能够通过教学日志、同行评议、学生反馈等方式,持续反思自身“双核”融合教学的效果。同时,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不仅评价学生的语言输出,更关注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的积极变化,如通过分析学生的反思报告、观察其在情景模拟中的表现、使用共情量表前后测等,对教学成效进行综合评估。

四、基于陕西实践的模型运行保障机制探索

(一)政策支持与顶层设计:

教育主管部门和院校应出台专门文件,将“双核”能力纳入医学英语教师的职称评审、绩效考核和评优奖励体系,从制度上激励教师投身此项教学改革。

(二)平台搭建与跨学科协同:

成立“医学人文英语教学研究中心”:以此为平台,整合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医学院、附属医院的优质资源。

建立“临床浸润”机制:定期组织英语教师进入附属医院开展见习、观摩和志愿服务,亲身感受医疗现场,积累真实案例,弥补共情体验的不足。

实行“跨学科集体备课与师徒结对”:邀请思政课教师、医学伦理学教师、临床医生与英语教师共同备课,形成“思政- 医学- 英语”多维度的智慧碰撞。

(三)评价机制与持续改进:

建立一套“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机制。不仅看学生的期末成绩,更关注其课程论文、项目报告、反思日志中体现出的人文素养与价值观念;通过学生评教、督导听课、教学竞赛等多种渠道,综合评价教师“双核”融合教学的能力与效果,并据此提供持续的培训和支持。

五、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构建的“共情 - 思政双核驱动”模型,首次系统地将价值引领与情感培养相结合,聚焦于教师教学能力这一核心环节,为破解医学人文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层困境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实践框架。

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围绕这一模型,在陕西高校开展深入的实证研究,开发相应的教师培训课程包和教学资源库,并通过行动研究不断验证和优化该模型,最终推动医学英语教育真正承担起培养卓越医学人才的时代使命。

参考文献:

[1] 谢协驹,王胜,陈卫民等 . 国家和各省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政策分

析 [J]. 秦智 . 2025 (08):48-50.

[2] 陈晨,陈琳,郭子凯等 . 以医学人文英语为依托的全科医学生共情教

育教学改革探索及启示 [J]. 中国医学伦理学 . 2020 ,33 (08) :1022-1025.

基金项目:陕西本科和高等继续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1ZY010);教师教育改革与教师发展研究项目(2025JFY-33);“专创融合”创新创业课程英语视听说(1、2、3)(2024ZCRH-02);校级一流课程(翻译理论与实践,大学英语)

作者简介:陈晨,1988.05,男,回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翻译,学历:研究生,工作单位:,职称:副教授,研究方向:翻译;E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