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中高年级分层作业设计实践研究
刘思明
保定市天鹅小学 河北保定 071000
引言
作为美术课堂的拓展和延伸,小学高年级美术作业的布置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特别是通过分层的作业设计能够从学生的基本情况出发,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布置作业,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1 小学美术作业分层设计的必要性
1.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小学美术作业设计,教师单一的参考教材内容,更多的关注作业的表现形式,统一化布置作业,未能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设置相应的难易替代,作业标准缺乏灵活性,并且如果作业过于简单,学生就会出现应付了事的情况,长此以往,不仅无法激发他们的潜力,还会养成敷衍了事的学习态度;而对于基础不牢的学生而言,作业难度过高,超出了他们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容易产生强烈的挫败感和畏难情绪。分层作业设计则能有效规避这一问题,它依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定制不同难度的任务,既能满足优等生的挑战需求,又能帮助后进生在可接受范围内逐步提升,保证教学效果。
1.2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小学美术教师在进行高年级作业设计的过程中,通过利用分层设计理念,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可以自主选择的作业形式和作业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其美术素养有所提升。具体来讲,要求教师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依据不同年级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美术基础能力及个体兴趣差异进行科学规划。通过设计阶梯式、可选择性的实践任务,既能满足起点较低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需求,又能为能力突出者提供深度创作空间。这种基于学生实际需求和具体差异的作业安排,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艺术表现力,更能激发其持续探索美术语言的热情,从而显著提高学习效率。
2 小学美术高年级作业分层设计实践分析
2.1 作业形式的分层设计
首先,作业形式主要包括了纸面作业、立体作业两大类型。其中的纸面作业是作为常见的小学美术作业形式,涉及到了绘画、线描写生、素描、色彩填充等项目,通过根据学生的情况,帮助学生选择相应的作业形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更为扎实的基本绘画技巧,同时其手眼协调能力明显提升。雕塑、手工制作、综合材料拼贴画等是主要的立体作业类型,可以培养学生的三维创造能力和空间形象能力,学生在自己实践动手的过程中,可以感知不同材料的质感、物理特性,创设出独具特点的美术作品,为学生的自主创造提供了机会。
其次,作业形式的分层设计需科学平衡个体化作业与合作性作业的结合。个体化作业旨在充分尊重并培育每位学生的独特个性与艺术表达,鼓励其在独立创作中自由探索个人想法,大胆表达自我情感与思考,展现独特的审美视角、个人风格与原创创意。教师设计此类作业时,应提供丰富的主题选择、媒介可能性和表现方式空间,允许并鼓励学生依据自身兴趣、发展水平与艺术特长进行个性化创作。合作性作业则强调团队协作精神与集体智慧,通过小组共同构思、策划与完成一件作品,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沟通协调能力与解决冲突的技巧。设计此类作业时,需注重引导学生明确角色、合理分工、高效配合,使其在团队互动中相互启发、学习借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从而深化团队协作能力与集体荣誉感,体验协作带来的成就。
最后,教师适时作业形式分层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关注材料的环保性和多样性。通过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作业材料,可拓展学生的创造性,保证作业体验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教师设计作业时,应积极鼓励学生灵活运用、大胆尝试多种材料进行组合与创作,拓展其对不同材料的认知、驾驭能力和创新运用能力。同时,需在作业要求中引导学生注重环保理念的践行,合理规划材料使用,优先选择可回收或自然材料,鼓励材料的循环利用与改造,最大限度地避免资源浪费,并在创作过程中及作品完成后反思材料消耗,从而培养其环保责任感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美学意识。
2.2 作业内容的分层设计
首先,通常作业内容的分层设计会涉及到基础性作业、扩展性作业两类。对于基础尚佳的学生布置基础性作业,能够帮助反复练习美术技巧,牢固基本功。这类作业的根本目标是帮助学生稳步夯实艺术基础,通过循序渐进地训练有效提升其基本技能熟练度,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建立起艺术学习的自信心。扩展性作业则主要面向那些艺术能力较强、掌握程度较好的学生,要求他们在已经熟练掌握基本技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挑战更高难度的艺术创作任务,如进行复杂图案的构思与设计、尝试多样化且更具表现力的技法运用,以及探索更具个人特色的创意性艺术表达形式,以充分挖掘其艺术潜能。
其次,作业内容分层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实现实践性作业与创意性作业的结合布置。利用创意性作业,可激发学生的原创性创造力,进行更为丰富的艺术想象,鼓励他们勇于突破常规思维定式,进行大胆的艺术探索与个性化的创新表达。此类作业的设计应着重突出其开放性与多样性特征,教师可提供丰富的创作材料、多元化的题材选择以及启发性的引导,为学生创设广阔的创作空间,引导其在自主创造的过程中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想象力。而实践性作业的布置,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更多操作能力,巩固实际应用素质,要求学生通过具体的动手操作、项目式的综合艺术实践过程,将艺术构思转化为实体作品,从而切实提升其艺术表现力的精准度以及解决实际创作中遇到问题的能力。
2.3 作业评价的分层设计
首先,进行作业评价的分层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艺术能力和实际的发展情况。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侧重比如说线条流畅性、构图美感、色彩搭配、工具使用熟练度等方面,逐步帮助学生掌握技巧。具体评价阶段,借助描述性反馈和量化指标,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建立学习信心,避免因过高要求而挫败积极性。对于有基础的学生,评价应更加关注创意表达与综合能力的提升,强调鼓励性语言,引导学生勇于探索新风格和技法,激发艺术潜能,同时提供专业建议以促进其向更高水平发展。
其次,作业评价的分层设计应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的有机结合。教师需通过日常观察、详细记录和即时反馈,系统把握学生创作动态的演变轨迹与个体差异。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及时给予具体化、情境化的指导建议,帮助学生精准定位并克服工具运用、材料处理或表现手法上的技术障碍,优化构思规划、时间管理及资源调配的创作流程,从而全面提升其艺术表达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与批判性思维等综合技能。结果性评价则聚焦于作品的最终呈现效果,教师应综合考量完成度、艺术表现力、创新性、情感传达以及视觉冲击力等多方面因素,作出客观全面的评价。
结束语
总之,在新课改的指导下,小学美术教育也需要转变传统形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高年级学生布置分层作业,合理划分作业量、分配作业内容,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还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仲广丽. 小学美术差异教学分层作业的设计与操作[J]. 美术教育研究,2017(6):128.
[2] 祝微. 小学美术课堂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研究[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5):667.
[3] 冯琪珺 . 小学美术差异教学分层作业的应用探究 [J]. 美术教育研究,2020,(22).
[4] 陆晓燕 . 关注差异作业分层——小学美术分层作业的实践思考 [J]. 科普童话,2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