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白杨
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第一初级中学 121300
一、核心素养与初中语文群文阅读的内在关联
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地,需要超越“单篇精讲”的传统模式 —— 单篇文本虽能深入解读细节,但难以提供多元视角、丰富语境与思维碰撞的空间。而群文阅读通过将 3-5 篇主题相关、文体互补或议题相近的文本整合,恰好契合核心素养的培养需求:在语言建构层面,多文本的语境差异能让学生感知语言运用的灵活性,比如同样写“春”,朱自清《春》的生动描绘与老舍《济南的冬天》(节选春景)的简洁表达,可让学生体会不同语体的特点;在思维发展层面,多文本的对比分析能推动学生从“单向理解”转向“辩证思考”,如对比《论语》《孟子》中的“仁”论,可引导学生梳理儒家思想的传承与差异;在审美与文化层面,群文阅读能拓展审美体验的广度,比如通过《木兰诗》《乐府诗集・陌上桑》《孔雀东南飞》(节选)的群文学习,学生可更全面地感知汉乐府的文化内涵与女性形象塑造特点。
初中阶段是学生语文能力定型的关键期,群文阅读既能避免单篇教学的“碎片化”,又能通过文本间的“关联性”,让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形成培养合力,而非孤立训练。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群文阅读教学的关键策略
(一)群文选篇,搭建“三维关联”的文本体系
选篇是群文阅读的基础,若文本缺乏逻辑关联,易导致教学目标分散,难以落实核心素养。需遵循“主题聚合、文体互补、难易梯度”三维原则:
1. 主题聚合,聚焦核心素养的培养重点
围绕单元教学目标或核心素养维度确定主题,避免文本“泛关联”。例如七年级“亲情”主题教学中,选取朱自清《背影》(父亲的隐忍与关爱)、史铁生《秋天的怀念》(母亲的包容与坚韧)、莫怀戚《散步》(家庭的责任与温情)三篇文本,均围绕“亲情的不同表达”展开,既能让学生通过语言细节感受亲情(语言建构),又能对比不同文本的情感基调(审美鉴赏)。
2. 文体互补,拓展语言运用的场景
同一主题下选取不同文体的文本,帮助学生理解语言在不同语境中的运用规律。如八年级“科学精神”主题教学,可整合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说明文,理性阐释物候现象)、法布尔《昆虫记》(散文,生动描写昆虫习性)、杨振宁《邓稼先》(记叙文,通过事迹展现科学精神),让学生在对比中体会“说明的准确”“描写的生动”“叙事的感人”,提升语言运用的灵活性。
3. 难易梯度,契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
文本难度需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避免过难打击兴趣、过易缺乏挑战。例如九年级“家国情怀”主题,可先选易懂的都德《最后一课》(叙事类,通过课堂场景展现爱国情),再过渡到略深的文天祥《过零丁洋》(诗词,通过典故表达气节),最后拓展梁启超《少年中国说》(议论文,通过排比激发责任),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深化对主题的理解(文化传承)。
(二)教学实施,设计“任务驱动”的探究路径
群文阅读若缺乏明确任务,易沦为“泛读 + 总结”的形式化教学,需通过“层级化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落实核心素养:
1. 基础任务,聚焦语言建构,梳理文本信息
针对“语言建构与运用”维度,设计信息提取类任务,帮助学生掌握多文本的基础内容。例如教学“动物形象”群文(郑振铎《猫》、蒲松龄《狼》、老舍《猫》)时,可设计任务:“分别梳理三篇文本中动物的外形、行为特点,用表格对比作者对动物的情感态度”。该任务需学生筛选关键语句、概括信息,既能积累描写动物的语言素材,又能初步感知不同作者的语言风格。
2. 进阶任务,聚焦思维发展,开展比较探究
针对“思维发展与提升”维度,设计对比分析类任务,推动学生从“表层理解”转向“深层思考”。以上述“动物形象”群文为例,进阶任务可设计为:“同样写猫,郑振铎与老舍的情感表达为何不同?结合文本细节分析,作者的人生经历对情感表达有何影响?”学生需对比文本中的细节(如郑振铎对第三只猫的愧疚、老舍对猫的喜爱),联系作者背景(郑振铎的自省意识、老舍的生活情趣),在思辨中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3. 拓展任务,聚焦文化与审美,联结生活实际
针对“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维度,设计实践类任务,让学生将阅读收获转化为实际能力。例如教学“传统文化”群文(《论语》十二章、《礼记・大道之行也》、《弟子规》节选)时,拓展任务可设计为:“选取其中一句经典语句,结合生活实例,写一段 200 字的感悟,或设计一份‘班级传统文化践行方案’”。该任务既能让学生深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又能通过写作、设计提升审美与实践能力。
(三)评价优化,建立“多元整合”的反馈机制
核心素养的培养需配套多元评价,避免以“标准答案”限制学生思维。群文阅读的评价可从三方面入手:一是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任务探究中的参与度(如是否主动分享对比发现);二是能力评价,通过学生的表格梳理、感悟写作,判断其语言建构与思维能力;三是发展性评价,记录学生在多轮群文阅读后的进步(如从“能提取信息”到“能辩证分析”)。例如在“亲情”群文教学后,可结合学生的文本对比笔记、亲情主题短文,综合评价其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而非仅关注“是否答出主题思想”。
三、总结
综上,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语文群文阅读,需以“文本关联”为基础,以“任务驱动”为路径,以“多元评价”为保障,让学生在多文本的碰撞中提升语言能力、发展思维品质、涵养文化底蕴,真正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
[1] 孙虹美 .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析 [J]. 中学生作文指导 , 2024(24):102-105.
[2] 黄荣玉.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J]. 亚太教育 ,2024(5):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