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水泥混凝土原材料试验检测及安全质量控制
刘敏
身份证号码:420281199304272020
1 建筑工程水泥混凝土原材料试验检测的关键技术
1.1 水泥的试验检测技术
水泥作为建筑工程水泥混凝土的关键原材料之一,其质量对混凝土的性能具有直接影响。在水泥的试验检测中,首要进行的是细度检测。水泥细度会对水泥的水化速率和强度发展产生作用,一般采用筛析法或比表面积法进行测定。筛析法是借助特定孔径的筛子,测定水泥中无法通过筛孔的颗粒含量,以此评估其细度是否契合标准要求。比表面积法则是测量单位质量水泥的总表面积,能更为精准地反映水泥颗粒的分散程度。其次是开展水泥的凝结时间检测。凝结时间分为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初凝时间不宜过短,否则混凝土在搅拌、运输和浇筑过程中可能过早失去流动性;终凝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影响施工进度和后续工序的开展。检测时,按照规定的试验方法,记录水泥浆从加水开始到失去可塑性的时间。再者是安定性检测。安定性不良的水泥会导致混凝土构件产生膨胀性裂缝,严重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常用的检测方法是雷氏法或试饼法,通过观察水泥试块在特定条件下的膨胀变形情况,判断水泥的安定性是否合格。另外,水泥的强度检测也是至关重要的。强度是水泥质量的重要指标,通常检测水泥的 3 天和 28 天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按照标准的试验方法制作水泥试件,在规定的养护条件下养护至相应龄期后,进行抗压和抗折试验,根据试验结果确定水泥的强度等级。
1.2 骨料的试验检测技术
骨料在水泥混凝土中起着骨架的作用,包括粗骨料和细骨料。对于粗骨料,颗粒级配是一个重要的检测指标。良好的颗粒级配可以使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具有较好的和易性,同时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强度。通过筛分试验,将粗骨料按粒径大小进行分级,分析各级粒径颗粒的含量,判断其级配是否合理。粗骨料的含泥量和泥块含量也需要严格检测。过多的含泥量和泥块含量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影响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性能。检测时,采用冲洗法等方法,将粗骨料中的泥土和泥块分离出来,称量其质量,计算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并与标准要求进行对比。针片状颗粒含量为粗骨料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针片状颗粒占比过高会提升混凝土的空隙率,降低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与强度。借助专用的针片状颗粒含量测定设备,对粗骨料中的针片状颗粒实施筛选与称量,进而计算其含量。针对细骨料,同样需检测颗粒级配、含泥量等指标。细骨料的颗粒级配会对混凝土的和易性与水泥用量产生影响,其检测方法与粗骨料相近。此外,细骨料的细度模数亦是一项重要参数,它体现了细骨料的粗细程度,通过筛分试验计算获取。
1.3 外加剂的试验检测技术
外加剂于水泥混凝土中发挥着改善性能之功效,例如提升混凝土的流动性、调控凝结时间、增强耐久性等。首先需对外加剂的匀质性指标予以检测,涵盖密度、细度、含水量等。此类指标体现了外加剂的质量稳定性与均匀性,可借助相应的试验方法加以测定。外加剂的减水率属于一项关键性能指标。减水率较高的外加剂能够在不改变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前提下,减少水泥使用量,降低混凝土成本,同时增强混凝土的强度与耐久性。通过对比掺加外加剂与未掺加外加剂的混凝土拌合物的用水量,计算减水率。凝结时间调节性能亦为外加剂重要检测指标之一。不同种类的外加剂对混凝土凝结时间的作用存在差异,例如缓凝剂可延长混凝土的凝结时长,早强剂则可缩短凝结时长。借助专业试验方法,测定掺入外加剂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与终凝时间,并与未掺入外加剂的混凝土进行对比分析。此外,还需检测外加剂对混凝土耐久性,如抗渗性、抗冻性等方面的影响。通过开展相应的耐久性试验,评估外加剂对混凝土耐久性的改善成效,以保障混凝土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性能的稳定性。
1.4 水的试验检测技术
水作为水泥混凝土的关键组成部分,其质量对混凝土性能具有重要影响。首先需对水的酸碱度(pH 值)进行检测。酸碱度过高的水(酸性或碱性过强)
可能与水泥发生化学反应,进而影响水泥的水化进程以及混凝土的强度。可运用 pH 计等仪器对水的 pH 值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结果与标准要求进行比对。不溶物含量与可溶物含量同样是衡量水质的关键指标。不溶物含量过高会在混凝土中形成杂质,进而对混凝土的均匀性与强度产生影响;可溶物中的部分成分可能会对水泥和钢筋造成腐蚀。可运用过滤、蒸发等手段,分别测定水中不溶物与可溶物的含量。此外,还需对水中的氯化物含量和硫酸盐含量进行检测。氯化物可能引发钢筋锈蚀,硫酸盐可能与水泥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致使混凝土膨胀破坏。通过化学分析方法,精确测定水中氯化物和硫酸盐的含量,以确保其满足混凝土施工的标准。
2 建筑工程水泥混凝土原材料试验检测的安全质量控制措施
在开展建筑工程水泥混凝土原材料试验检测工作时,安全质量控制措施贯穿于各个环节。首先,构建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关键基础。该体系应涵盖清晰明确的岗位职责、标准化的操作流程以及严格的监督机制,以确保从原材料进场直至试验检测完成的整个过程均处于有效管控状态。其次,人员培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检测人员需具备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定期参与培训课程,及时了解最新的检测技术和标准规范。同时,要加强安全意识教育,促使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循安全操作规程,防范因操作不当而引发安全事故或导致检测误差。再者,设备管理亦是安全质量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检测设备应定期进行校准与维护,以保障其精度和可靠性。对于关键设备,需建立使用记录和故障维修档案,及时察觉并解决潜在问题,避免因设备故障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此外,环境条件的控制不容小觑。试验检测应在符合要求的环境条件下开展,例如温度、湿度等参数需满足相关标准的规定。实验室应配备必要的环境监测设备,实时监测环境变化,并采取相应的调节措施,以确保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3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水泥混凝土原材料的试验检测与安全质量控制,是确保工程质量与安全的关键环节。通过对水泥、骨料、外加剂及水等原材料开展全面且细致的检测,能够有效识别潜在的质量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改进举措。与此同时,科学的安全质量控制措施可进一步增强检测工作的规范性与可靠性,为建筑工程的顺利推进提供坚实保障。未来,伴随技术的持续进步,相关检测技术与质量控制方法亦将更为完善,进而更好地服务于建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因此,持续强化试验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优化质量控制体系,对于推动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 高尚君 . 建筑工程水泥混凝土原材料试验检测及安全质量控制 [J]. 中国水泥,2025,(08):101-103.
[2] 黄寅毅 . 建筑水泥混凝土原材料试验检测与质量控制 [J]. 佛山陶瓷,2025,35(05):74-76.
[3] 蒋小妹 . 建筑工程水泥混凝土原材料试验检测及质量控制 [J]. 陶瓷,2025,(01): 136-138+1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