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企业战略调整研究
巫慧雅
重庆理工大学 重庆 400054
2023 年 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概念。新质生产力的特点包括创新、高科技、高效能和高质量。它摆脱了传统经济增长路径,符合新发展理念,具有创新驱动、发展速度快、发展质量高等特点。在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企业需主动适应市场环境变化,通过及时的战略调整提升市场竞争力。基于市场环境与行业发展规律,企业战略调整应围绕创新驱动、数字化转型、绿色可持续发展及国际化布局展开,同时转变经营理念,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企业面临的机遇
(一)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新机遇
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体现,其加速应用显著促进了产业结构转型。新兴生产力不仅提升了传统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还培育了新兴产业增长点,有力推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企业而言,为应对激烈市场竞争,需构建创新文化,将前沿技术转化为发展动力,持续提升产品研发和服务创新能力,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二)供应链优化创造价值新空间
供应链优化是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表现之一。面对企业经营环境的持续变化,企业需顺应供应链转型升级趋势,通过融入新产业、新业态来提升价值创造能力。优化的供应链不仅为产品研发提供了有利条件,还促使企业提高生产工艺标准、强化质量管控,从而系统性提升生产效率。
(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动能
新质生产力不仅包括新兴产业,同时也强调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下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步伐也在不断加快,在合理把握市场机遇的情况下,企业能够与传统产业升级相适应,并根据企业自身的市场定位,不断投入传统产业升级,在促进企业自身高端化发展的同时,保持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二.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企业面临的挑战
(一)技术安全与隐私保护的挑战
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技术安全与隐私保护已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议题。产业升级过程中对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在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显著的信息安全风险。[1] 近年来频发的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事件(如企业经营信息外泄)不仅威胁企业信息安全,更可能削弱其市场竞争力。因此,建立完善的隐私保护机制和强化经营管理信息安全防护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就业结构变革与人才培养滞后问题
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与高素质人才供给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就业市场结构发生深刻变革:传统岗位持续萎缩,而新兴产业人才需求快速增长,这一结构性转变既带来机遇也伴随挑战。当前产教融合体系仍存在明显的供需错配问题,突出表现为高校人才培养滞后于产业技术升级步伐,导致教育产出与行业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系统性偏差。
(三)企业领导力薄弱问题
新质生产力发展背景下,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正经历深刻变革,亟需推进战略转型以适应新的发展要求。然而实证研究表明,当前部分企业在组织文化建设与领导力发展方面存在显著短板:一方面,创新文化建设往往流于形式,仅停留在宣传层面而未能深入技术创新实践;另一方面,管理层对新质生产力的认知局限导致战略决策滞后,严重制约了企业转型目标的实现效率。
三.新质生产力下企业战略调整的路径和策略
(一)企业核心技术突破路径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企业将技术创新置于战略核心地位,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和技术整合构建创新驱动的内生动力。当前环境下,企业必须突破传统发展模式的局限,一方面要着力加大技术研发投入,重点攻克新材料、新技术领域的关键瓶颈。这不仅需要建立稳定的研发投入机制,更要注重产学研协同创新,有效整合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前沿研究成果,通过项目化管理的模式优化资源配置效率,确保研发投入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另一方面,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亟需建立系统化的技术整合应用机制。这要求将先进技术深度融入从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到市场营销的全业务流程,形成技术应用与业务发展的良性互动。特别需要关注的是,技术整合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要通过建立跨部门协作平台,实现不同技术之间的有机融合,最终形成支撑企业持续创新的技术生态体系。[2]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既要把握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又要紧密结合自身业务实际,确保技术投入能够切实提升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二)深化组织与人才变革
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对企业的组织与人才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这一变革趋势,企业必须推进组织架构的创新性调整与人才战略的系统性升级。在组织变革层面,构建扁平化管理架构已成为提升市场响应能力的关键举措,这不仅能显著降低管理成本、优化决策流程,更能有效促进传统业务转型与新兴业务拓展的协同发展。
在人才发展维度,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构成了支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要素。当前环境下,企业人力资源开发需要重点关注两个层面:一方面要建立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能为导向的人才引进机制,着重吸纳具备跨界融合能力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要完善现有员工的数字化能力培养体系,通过信息化办公平台的建设和针对性培训项目的实施,系统性提升员工队伍的数字素养。这种双轨并行的人才战略能为企业长期发展储备必要的人力资本,最终形成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匹配的人才支撑体系。
(三)业务模式转型重构
新质生产力发展背景下,业务模式重构已成为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关键路径。这一转型过程不仅加速了企业数字化进程,更需要依托先进技术实现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双重提升。当前数字化转型浪潮下,企业必须将平台化与生态化理念融入业务重构全过程,通过构建数字化运营平台优化传统业务流程,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价值链的协同整合。[3]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转型需要精准把握企业在行业生态中的战略定位,运用数字化工具强化供应链管理,提升全链条的协作效率和决策科学性,最终形成开放共享的产业生态系统。
(四)营销战略转型与创新
新质生产力发展对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提出了新的转型要求。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企业需要重构营销体系,重点突破精准营销和内容营销两个关键维度。借助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企业能够深入挖掘行业特征和市场数据,实现客户需求的精准识别与定位,从而优化营销资源配置,提升投放精准度和转化效率。这种数据驱动的精准营销模式能通过持续的市场反馈形成营销闭环,显著提升营销活动的投入产出比。
与此同时,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为内容营销提供了新的载体和渠道,企业应当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平台的互动特性,增强品牌传播的立体感和感染力。更重要的是,这种营销方式能够在持续互动中收集市场反馈,及时调整营销策略。当社交媒体与先进技术相结合时,不仅能扩大品牌影响力,还能形成用户需求洞察 - 内容创意生成 - 营销效果评估的完整闭环,最终构建起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营销生态体系。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战略调整需要与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和外部环境变化形成动态适配。在快速变革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必须立足自身发展实际,通过技术创新体系优化、人才结构升级、风险管控机制完善以及营销模式创新等系统性变革,持续提升组织适应能力。这种全方位的战略转型能为企业构建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新质生产力发展浪潮中把握战略主动权。
参考文献:
[1] 刘爱杰 . 战略调整形势下的国有企业组织与人力资源体系构建对策[J]. 现代商业 ,2024(3):90-93.
[2] 宋扬,朱雅洁,何洪.大数据时代下的家电行业企业战略调整研究[J].老字号品牌营销 ,2023(22):107-109.
[3] 吉时雨 . 转型升级中企业发展战略调整下的内部控制研究 [D].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