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的信息化建设研究

作者

贾海波

葛洲坝集团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430030

1 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信息化建设的原则

1.1 科学性原则

城市生命线系统涉及到城市的多个关键领域,如供水、供电、供气、交通等,其信息化建设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对城市生命线各要素进行全面、准确的数据采集和分析。通过建立科学的模型和算法,模拟和预测生命线系统可能出现的故障和风险,为城市管理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例如,在供水系统中,利用传感器实时监测水质、水压等参数,通过数据分析及时发现潜在的管道泄漏等问题,保障城市居民的用水安全。

1.2 整体性原则

城市生命线是一个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各子系统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从城市整体的角度出发,进行统筹规划和设计。打破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互通,避免出现信息孤岛现象。例如,交通部门的交通流量数据可以为供电部门合理调配电力资源提供参考;供水部门的用水数据也能为城市规划部门提供城市发展趋势的依据。通过整体性的建设,提高城市生命线系统的协同运行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1.3 可靠性原则

城市生命线系统关乎城市的正常运转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其信息化建设必须保证高度的可靠性。采用冗余设计、备份存储等技术手段,确保系统在遇到故障或自然灾害等情况下能够迅速恢复正常运行。同时,加强系统的安全防护,防止数据泄露和恶意攻击。对系统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测,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保证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例如,在供电系统的信息化建设中,设置备用电源和自动切换装置,确保在主电源出现故障时能够迅速切换到备用电源,保障城市的基本用电需求。

1.4 前瞻性原则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城市的快速扩张,城市生命线系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充分考虑未来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城市发展的需求。预留系统的升级接口和扩展空间,便于后续新技术的集成和应用。例如,随着 5G 技术的普及,可将其应用于城市生命线系统的实时数据传输,提高数据传输的速度和稳定性;同时,关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在城市生命线安全保障中的应用前景,提前进行研究和布局,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2 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2.1 构建全面的信息采集体系

城市生命线系统涵盖了供水、供电、供气、交通等多个关键领域,要实现信息化建设,首先需要构建一个全面且高效的信息采集体系。在供水方面,可在水源地、水厂、管网关键节点等位置安装各类传感器,实时监测水质、水压、流量等参数。通过高精度的水质传感器,能够及时发现水中有害物质超标等问题,为保障居民用水安全提供数据支持。对于供电系统,在变电站、输电线路等部位设置监测设备,收集电流、电压、功率等数据,以便及时掌握电力运行状况,提前发现潜在的故障隐患。在供气领域,利用先进的气体检测传感器,对燃气管道的泄漏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一旦检测到燃气泄漏,系统能够迅速发出警报,并准确定位泄漏位置,为快速抢险提供依据。在交通方面,在道路、桥梁、隧道等关键设施上安装监测设备,收集交通流量、道路状况、桥梁结构健康等信息。通过对交通流量的实时监测,可以优化交通信号控制,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对桥梁结构健康的监测,则有助于及时发现桥梁的安全隐患,保障交通安全。

2.2 建立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

采集到的大量信息需要一个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进行存储、处理和分析。这个平台应具备强大的数据存储能力,能够容纳城市生命线系统各个领域的海量数据。同时,要具备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能够对实时采集的数据进行快速清洗、转换和整合,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在数据管理平台中,采用先进的数据库技术,对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分类存储和管理。例如,将供水、供电、供气等领域的数据分别存储在不同的数据库表中,并建立相应的索引,以便快速查询和检索。同时,利用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对存储的数据进行深度挖掘,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可以预测城市生命线系统的运行趋势,提前制定应对策略。此外,数据管理平台还应具备数据共享和交换功能,能够与城市其他相关部门的信息系统进行对接,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例如,与城市应急管理部门的信息系统对接,当城市生命线系统出现异常情况时,能够及时将相关信息传递给应急管理部门,为应急决策提供支持。

2.3 加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为了提高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信息化建设的水平,需要加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例如,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传感器与数据管理平台之间的无线通信,确保数据的实时传输。通过物联网技术,各个传感器可以自动将采集到的数据发送到数据管理平台,无需人工干预,提高了数据采集的效率和准确性。利用云计算技术为数据管理平台提供强大的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云计算具有弹性扩展、按需使用等特点,能够根据数据管理平台的实际需求动态调整计算和存储资源,降低了信息化建设的成本。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城市生命线系统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挖掘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城市生命线系统中潜在的安全隐患,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策略提供依据。此外,还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城市生命线系统的智能监测和预警。例如,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当数据出现异常时,能够自动识别并发出预警信号。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提高城市生命线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实现对安全隐患的快速发现和处理。

2.4 培养专业的信息化人才

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复合型专业人才的有力支撑。此类人才不仅要精通城市供水、供电、燃气、交通等生命线系统的专业知识,还需掌握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因此,需多措并举强化专业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在高等教育领域,建议高校整合资源,开设“城市生命线工程信息化”等交叉学科专业,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并重的培养体系,借助校企联合实验室、实习基地等途径,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在企业培养层面,建议构建常态化培训机制,定期组织信息化技术专题培训,并邀请行业专家开展技术讲座;同时,鼓励技术人员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技术论坛等交流活动,以拓展其学术视野。

3 结语

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的信息化建设是复杂系统工程,需多方协调配合。在科学性、整体性、可靠性和前瞻性原则指导下,结合全面信息采集体系、统一数据管理平台和先进信息化技术应用,可提升城市生命线系统运行效率与安全性。专业信息化人才培养和储备为建设提供保障。未来,随技术进步,信息化建设将更智能、精细,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奠基,既助于应对城市化挑战,也为构建安全高效的城市基础设施提供新思路和方向。

参考文献:

[1] 郭培燕,闫少宁,李彤,张克丹 . 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管理新模式研究 [J]. 城市管理与科技,2025,26(02):21-24.

[2] 史云龙 . 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研究 [N].江苏经济报,2025-01-24(T08).

[3] 袁宏永,韩心星,吴翔飞,付明,陈建国,苏国锋 . 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发展现状与趋势 [J].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25,50(06):110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