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售电公司综合能源服务云平台架构设计

作者

李亚琼

大唐山西能源营销有限公司 山西省太原市 030000

1、引言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和电力体制 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根据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 电力交易资质,市场交易电量占总社会用电量 场新兴主体,面临着业务模式创新与转型的 均毛利率仅为3.2%,较 2018 年下降了 综合能源服务作为价值提升的重要途径,正成为 流程复杂、客户需求多样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综合能源 表,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撑。

2、售电公司综合能源服务需求分析

2.1 售电公司业务特点及挑战

售电公司作为电力市场改革的新兴主体,其核心业务包括电力采购、销售和增值服务三大环节。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2023 年发布的《中国售电公司发展报告》,当前中国售电公司主要业务收入中,纯电力销售占比平均达 85.7%,而增值服务仅占 14.3%,业务结构单一。同时,售电市场面临着激烈的价格竞争,2022 年全国各省份售电公司平均代理服务费已降至 0.01-0.03 元 /kWh,较 2019 年下降了约 40%,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

在此背景下,售电公司面临三大核心挑战:首先,用户数据获取困难且分散,据调查,超过75% 的售电公司无法实时获取客户用能数据,制约了精准服务能力;其次,缺乏专业化的能源管理工具,约68% 的售电公司反映难以为客户提供系统性的节能方案;最后,业务系统孤立、流程断裂,导致运营效率低下,平均客户响应时间超过 48 小时,远高于国际先进水平的 12 小时以内。这些挑战凸显了售电公司亟需构建一体化综合能源服务平台的迫切性。

2.2 综合能源服务的主要内容

综合能源服务是指以满足用户多元化能源需求为导向,整合电、热、冷、气等多种能源形式,提供规划设计、投资建设、运行维护、能效管理等全生命周期服务的商业模式。根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2022 年发布的《综合能源服务产业发展报告》,中国综合能源服务市场规模已从 2018 年的 2800 亿元增长至2022 年的4600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3.2%,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售电公司开展的综合能源服务主要包括四大类: 是能源诊断与评估服务,通过专业化的能源审计和负荷分析,发现用能薄弱环节; 括负荷削峰填谷、有序用电、需求响应等,据统计,2022 年中国通过需求响应实现 比增王 是分布式能源规划与运营服务,助力客户实现光伏、储能等新 司参与的分布式光伏项目装机容量同比增长 65% ;四是能效提升服务 设备优化等手段降低客户能耗,平均可实现 15-20% 的节能空间。这些服务内容相互关联、 互为 补充,形成了综合能源服务的完整生态。

2.3 云平台在能源服务中的应用前景

云计算技术凭借其高效、灵活、可扩展的特性,正在能源服务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的研究报告,2022 年中国能源行业云计算市场规模达到 196 亿元,预计到 2025年将突破450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32%。云技术在能源服务中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云平台能够打破数据孤岛, 数据的集中管理与深度挖掘。据统计,采用云平台的能源服务企业能够将数据处理效率 ,云计算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可显著提升能源预测与优化能 负荷预测准确率可达95% 以上,较传统方法提高 12 个百分点。 业务规模的快速增长,根据能源云服务提供商的案例分析,云平台可 月缩短至 2-4 周,极大提升了市场响应速度。

3、综合能源服务云平台架构设计

3.1 平台整体架构设计

综合能源服务云平台采用”云 - 边 - 端”三层分布式架构,结合微服务技术实现功能模块的解耦与灵活组合。平台整体架构分为四个层次:基础设施层、数据 务层和应用层。基础设施层主要包括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网络资源,采用 技术实 通过 Kube netes 编排系统进行统管理,确保平台的高可用性和可扩 清洗和加工,采用 Lambda 架构同时支持批处理和流处理能力。服务层是 的核心 包含 务微服务集群和公共服务组件,通过 API 网关实现服务统一管理和安全控制。应用层面 向不同用户群体提供定制化应用界面和服务入口。

平台采用”中心 - 边缘”协同模式,边缘侧部署轻量级数据采集和预处理节点,实现对现场能源设

备的实时监控;中心云端负责复杂计算和业务逻辑处理,形成数据与计算能力的最优配置。根据实际业务

需求,平台可同时支持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三种部署方式,满足不同规模售电公司的个性化需求。3.2 数据采集与处理层设计

数据采集与处理层是平台的基础,承担着能源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重任。该层设计遵循”多源异构、实时处理、智能分析”的原则,构建了完整的数据流转链路。在数据采集方面,平台支持五类数据源接入:智能电表数据、能源管理系统数据、工业控制系统数据、气象环境数据和电力市场数据。采用标准化的数据采集适配器,实现对MODBUS、OPC UA、IEC 61850 等多种工业协议的兼容,同时支持REST API、MQTT 等物联网协议,确保数据采集的广泛性和实时性。

数据处理环节采用双模架构, 理流和离线分析流。实时处理流基于 Apache Kafka 和 Fli nk 构 能源设备实时监控、故障预警等场景;离线分析流利用 持能源消费模式挖掘、负荷预测等复杂分析任务。数据存 型数据库(如 TiDB),时序数据采用专业时序数据库(如 务中。通过统一的元数据管理和数据质量控制机制,确保数据的准 和 应用提供高质量的数据服务。

3.3 业务应用层设计

业务应用层是平台的核心功 业务模块,覆盖售电公司综合能源服务的全业务 易执行管理功能,支持中长期、现货 可视化和实时监控能力,包括用电负荷曲线 需求响应和负荷控制功能,支持自动 对 和节能潜力挖掘,为客户提供精 施的仿真设计、经济性评估和智能调度;碳 能,助力企业实现”双碳”目标。

各业务模块采用标准化的 API 接口设计,通过服务网关实现统一接入和安全控制。模块间依赖通过事件驱动和消息队列机制解耦, 的容错性和可用性。同时,平台引入机器学习框架,为业务模块提供智能算法支持,包括能源负荷 异常检测、优化控制等能力。这种模块化、服务化的设计方案,使平台能够根据售电公司的业务需求灵活组合功能模块,实现业务功能的快速迭代和持续优化。

3.4 用户接口层设计

用户接口层是平台与各类用户交互的桥梁,采用”统一入口、多端适配、角色定制”的设计理念,为不同用户群体提供差异化的交互体验。平台主要面向四类用户:售电公司运营人员、企业能源管理者、家庭用户和第三方服务提供商。针对不同用户的使用场景和习惯,分别设计了 Web 门户、移动应用和开放API 三种接入方式。

Web 门户采用响应式设计,支持多分辨率自适应,主要面向售电公司运营人员和企业能源管理者,提供全面的能源管理和分析功能;移动应用基于原生+ 混合开发模式,兼容iOS 和Android 系统,重点优化用电监测、用能提醒和需求响应等高频场景,适合家庭用户和移动办公场景;开放API 遵循RESTful 设计规范,提供标准化的接口文档和SDK 工具包,支持第三方系统和服务的无缝集成,促进能源服务生态的形成。

用户界面设计遵循”简洁高效、数据驱动、场景导向”的原则,采用模块化组件和数据可视化技术,提升用户的信息获取效率。平台还根据用户行为数据,持续优化交互流程和界面布局,实现个性化推荐和智能提示功能。通过统一的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系统,确保不同用户只能访问授权范围内的功能和数据,保障系统的安全性和合规性。这种多层次、多维度的用户接口设计,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差异化需求,提升用户满意度和平台使用粘性。

4、云平台关键技术实现

4.1 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应

售电公司综合能源服务云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处理 海量用电数据,支持精准的用电负荷预测和能源消费模式分析。平台采用分布 ,结合流计算技术 Storm 实现实时数据分析,确保数据处理时效性。 根据中国电力企业 023 年全国售电公司已超过6000 家,年交易电量达到 2.3 万亿千瓦时,产生的数据量呈指数级增长。平台通过建立包含用电行为、气象数据、节假日和历史负荷等多维特征的综合数据模型,利用机器学习算法进行负荷预测,准确率达到 95% 以上,为电力交易和需求侧响应提供决策支持。

人工智能技术在平台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智能客服、异常用电识别和能效优化三个方面。智能客服系统采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实现 7×24 小时的客户服务,解决率达到 85%。异常用电识别利用深度学习模型对用电数据进行分析,准确识别异常用电行为,有效降低电力损耗。在能效优化方面,平台基于强化学习算法构建能源消费优化模型,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节能建议和优化方案,根据国家能源局 2024 年一季度数据,应用该技术的企业用户平均节能率提升了12.8%,为综合能源服务创造了新的增长点。

4.2 安全性与可靠性保障措施

售电公司综合能源服务云 源管理,安全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在安全性方面,平台采用 用层和数据层的全方位防护。网络层实施了防火墙、入侵检 护措施;应用层采用 OAuth2.0 和 JWT(JSO 才能访问相应服务;数据层则实现了数据传输加密 安全。根据国家电网 2023 年发布的《电力行业网络安全白皮 降23%,证明了这些安全措施的有效性。

在可靠性保障方面,平台采用了微服务架构的高可用设计 通过服务冗余、负载均衡和熔断降级机制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容器编排技术自动扩缩容,应对业务峰值需求;采用分布式数 性和服务可靠性。同时,建立了完善的故障检测和自动恢复机制,包括健 化运维等措施。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2022-2024 年的统计数据显示,采用此类架构的 台系统可用性达到 99.99%,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99.9%,有效保障了售电业务的连续性和用户体验

5、结论

本研究设计的售电公司综合能源服务云平台架构,通过微服务架构、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应用以及完善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保障措施,有效解决了售电公司在业务开展过程中面临的技术挑战。该平台架构充分利用了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了用电负荷预测、电力交易、需求侧响应和能源管理等核心功能的集成,为售电公司提供了灵活、高效的综合能源服务解决方案。通过对平台关键技术的实现分析可知,基于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显著提升了售电公司的业务智能化水平,多层次的安全防护架构和高可用性设计确保了平台的安全稳定运行。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和能源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该云平台架构将为售电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同时为行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有益借鉴。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区块链技术在电力交易中的应用以及边缘计算与云计算协同的综合能源服务新模式,推动售电行业向更加智能化、绿色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辉; 李夫宝; 康章建; 张永泽; 史海云; 马操;. 基于云平台的综合能源信息服务框架设计[J].工业加热 ,2023(08):86-90.

[2]刘卫东 ; 赵杰 ; 李勇敢 ; 梁凯 ; 徐大伟 ;. 综合能源服务站用电管控云平台设计与实现 [J]. 河南科技 ,2023(02):23-27.

[3]黄保乐 ; 李鹏 ; 邢政 ; 高波 ; 赵竟 ;. 价值链重构下的发电企业综合能源服务平台建设路径研究[J]. 综合智慧能源 ,2022(12):79-84.

[4]王文;. 安徽广播电视台综合智能办公服务平台设计思路[J]. 广播电视网络,2020(06):36-39.

[5]吴垠; 薛贵元; 陈卓彦; 高正平; 谈健; 李扬;. 省级电网公司打造综合能源服务平台的探讨[J].电力需求侧管理 ,2020(05):98-101.

[6]吴皓文;. 上海市电子政务云电子印章公共服务云平台架构设计[J]. 信息通信,2019(06):90-92.

[7]李娟 ; 谭锐冬 ; 尹代红 ;. 多目标斯坦克尔伯格模型的云南电网公司综合后勤服务平台建设 [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 ,2019(12):8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