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青年职工思想教育与职业发展规划融合的路径研究
岳悦
山西大宗商品交易集团有限公司 山西太原 030000
一、国企青年职工思想教育的创新路径
1.1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在国企青年职工思想教育与职业发展规划融合路径的研究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十分关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部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进青年职工的日常教育之中,既有益于改进青年职工的思想道德水准,又可唤起他们的职业热忱和创造才能,从而提升国企的综合竞争能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更新教育手段,使之同青年职工的职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可选用案例教学法,联系国企发展史上的典型人物和事例,援用“两弹一星”精神,促使青年职工在自己的岗位上奋力拼搏。建立“价值观积分制”等制度性鼓励,使价值观落实到职工的绩效考核、晋升制度之中,从制度上保证价值观的落实。在实践中要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职业发展计划联系起来,设立“价值观引领职业发展”专项,引导青年职工在职业发展计划中将个人职业规划与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联系起来。
1.2 增强企业文化的渗透力
在国企青年职工思想教育与职业发展规划融合路径的研究当中,加强企业文化渗透力十分关键,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它塑造员工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而且会引发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按照对国企青年职工展开调查的结果,超过 60% 的人认为,企业文化对他们的职业选择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所以国企要采用多种途径和办法,把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精神内涵渗透到职工的日常工作当中,变成推动个人发展和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国企可以利用内部培训,团队创建活动,企业宣传资料这些方式,持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企业文化相融合。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互动式教学方法,使青年职工在实践中认识企业文化,并将其转化为自身行为的准则。企业还可以树立典型人物、宣传先进事迹,用榜样来传播、弘扬企业文化,增强企业文化渗透力。在增强企业文化渗透力方面,国企也可以参考管理学中的“7S 模型”,确保企业文化与企业的战略、结构、系统、共享价值观、技能、风格、员工共同成长。
二、国企青年职工职业发展规划的创新路径
2.1 设立个性化职业发展路径
在国企青年职工思想教育与职业发展规划融合路径研究当中,创建个性化职业发展路径属于关键环节,个性化职业发展路径的塑造,目的在于依照每位青年职工的兴趣、能力、价值观以及职业目的,量身定做发展计划,以职业性格检测和能力评定为例,可以给职工给予符合其个性的职业发展提议。按照霍兰德职业兴趣模型,职工可以划分成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等六种类型,进而帮助他们找到最合适自己的职业方向。在实际操作当中,某国企借助 MBTI 性格类型指标,帮助职工辨识自己的性格趋向,而且联系企业实际情况,为职工规划了多种多样的职业发展路径,从而切实改善职工的工作满意程度和忠诚度。
2.2 构建动态职业发展评估体系
国企青年职工思想教育与职业发展规划的融合路径研究当中,创建动态的职业发展评价体系非常关键,这个体系既要体现职工当下的能力和成果,又要具备预估将来发展趋势和潜力的功能。比如采用 360 度反馈机制,就能全方位搜集职工在各个层面的表现数据,包含职工自己对自身的评价,同事对他的评价,上级对他的评价以及下属对他的评价,进而得出一个综合评价的结果。创建动态评价体系的时候还要顾及职工的个体化发展需求,拿职业锚理论来说,它可以帮助职工找到自己的职业兴趣和价值观,给职工给予更精确的职业发展建议。国企可以在实际操作中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跟踪职工的工作表现和职业发展轨迹,凭借算法模型来预估职工的职业发展趋势,给职工给予个性化的培训和晋升途径。在实施动态职业发展评估体系时,国企也要重视评估结果的反馈与应用,依据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工作满意度和不满意度不是由同一个因素造成的,所以评估体系既要顾及激励因素,又要顾及卫生因素,国企通过定期的评估反馈会,可以马上给职工给予职业发展的指引和提议,协助他们找到并解决职业发展的阻碍。国企还要把评估结果同职工的报酬,升职和培训机会联系起来,保证评估体系公平有效,以此调动职工的内驱力,推动他们职
业上的成长。
三、思想教育与职业规划融合的实践策略
3.1 构建思政教育与职业规划融合平台
国企在创建思想教育与职业规划一体化平台的时候,需采用更新颖的管理手段和教育方式来应对新时代青年职工的需要,可参考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把思想教育同职业规划结合起来,符合青年职工在自我实现、尊重需求及社交需求上的追求。创建一个全面的在线平台,国企就能给青年职工给予自我评估、职业规划和思想教育的互动空间,该平台应具备众多的在线课程资源,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职业技能提升等内容,而且还要借助数据分析模型对职工的学习进程和职业发展展开跟踪评估。一体化平台还要把案例库和模拟操作环节整合起来,让青年职工在模拟工作环境中学习并运用理论知识,加深他们对职业规划的认识,增进对思想教育内容的认同感。像“双导师制”这种做法就可以采纳,就是资深职工和专门的职业规划师一起指导青年职工,帮助他们把理论知识同实际工作联系起来,提升他们的职业竞争力,而且这个平台要定时举行线上线下的交流活动,推动职工之间展开思想碰撞和经验交流,营造一种积极向上,互相学习的良好气氛。在数据支撑上,一体化平台要搜集并剖析职工的参加状况,学习成果以及职业发展情况,用数据推动的方式来持续改良平台的内容和功能。拿职工在平台上的学习行为和职业规划选择来举例子,通过剖析就能找出职工的兴趣点和职业发展瓶颈,从而给出个性化的教育和职业发展提议。
3.2 推行双导师制
双导师制被当作一种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策略,双导师制把青年职工的思想教育导师和职业发展导师配对起来,期望形成一个全方位的指导系统,从而保证职工既在思想上又在职业发展上都能得到均衡的引导和扶持。思想教育导师主要引领青年职工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他们对于国企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职业发展导师则着重于帮职工规划并达成自己的职业目的,给予实际工作方面的指引和意见。比如说某个国企在实行双导师制时,借助“70-20-10 学习与发展模型”,就是 70% 的学习来源于有挑战性的工作任务,20% 来源于和他人的互动, 10% 来源于正式的教育和培训,把理论知识同实际工作联系起来。在此模型的指引下,职工在日常工作当中得到锻炼,而且还能从导师那里学到许多隐性的知识,好比说决策制定,团队合作以及问题解决等等,这样一来就既加强了职工的整体素质又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采用双导师制,职工会得到更加个性化的指导,在职业规划上做到自我驱动、自我实现,企业也要定时给导师做培训,保证导师能掌握最新的教育理念和职业发展策略,从而更好地指导青年职工,经过这样的操作策略,国企可以把思想教育和职业规划很好地结合起来,给青年职工的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根基。
参考文献:
[1] 陈照辉 . 国有企业青年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路径探析 [J]. 新丝
路 ,2025(11):0199-0201.
[2] 徐平 , 刘培培 . 思想政治教育与青年职业生涯规划融合发展策略分析
[J]. 现代商贸工业 ,2024,45(7):142-144.
[3] 严洁 . 国企青年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J]. 新丝路 ,2024(5):209-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