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浅析“转设”初期民办高校 基层党务工作质量提升的困惑与路径

作者

肖千春 王兴鹏

西安明德理工学院 陕西西安 710000

随着教育部“教发厅〔2020〕2 号”文件的发布,独立学院开启了向普通高等学校“转设”的新征程,一些学校转设为独立办学的普通民办高等学校。转设后,基层党务工作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然而,在转设初期,民办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质量提升面临着诸多困惑与挑战。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升基层党务工作质量,成为当前民办高校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重点研究分析独立学院转设为普通民办高校之后,基层党务工作质量提升问题。

一、现状与困惑

1. 支撑不足与高质量严要求的矛盾

基层党务工作的有效开展依赖于多方面支持。一方面,需要学校决策层如董事会、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将其纳入学校发展战略布局,从顶层设计上保障党建工作的地位与资源分配。例如,合理的架构设置能够确保各级党组织各司其职、协同运作;充足的人员配备能保证各项党建任务有专人落实;经费足额到位可为党组织活动、阵地建设等提供物质基础;工作落实到位则要求有完善的监督考核机制,确保党建各项工作扎实推进。但在转设初期,民办高校在上述方面存在支撑不足的问题。党建组织架构不够完善,党务人员配备不够充实,资金保障不够有力,激励政策多有空白,影响了党务工作开展的质量效果。与此同时,外部政策环境对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质量的要求却日益提高。《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教育部高校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等一系列文件对高校基层党务工作的质量要求却越来越高,地方党委也出台相关规程规范院系党组织建设。这就形成了支撑不足与高质量严要求的矛盾。

2. 队伍不稳与标准化提质量的矛盾

高质量的党建工作离不开一支高素质、专业化且相对稳定的党务干部队伍。在民办高校中,基层党支部书记、分党校负责人、组织员等岗位大多由专任教师或辅导员兼任。他们的主要精力在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上,党务工作只是其兼职任务之一。但由于政策上对兼职党务工作者的激励不足,津贴补贴少,工作量计算不到位,当繁重的教学科研管理任务与高标准的党务工作要求发生冲突时,这些兼职人员往往陷入两难境地,最终可能选择辞任党务工作。这就导致了党务工作队伍人员更换频繁,难以形成稳定的工作团队。而党支部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持续、深入地推进,要求党务干部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稳定的工作时间投入。队伍的不稳定使得党建工作年年都在打基础,难以实现质的飞跃,严重影响了基层党务工作质量的提升进程。

3. 积淀不够与出成绩创品牌的矛盾

转设初期的民办高校独立办学时间较短,党群组织架构刚刚搭建完成,党务干部队伍在岗锻炼时间有限,尚未积累起丰富的党建工作经验。加之学校正处于转型起步阶段,整体工作重心仍在探索与发展之中,党建工作的积淀相对薄弱。然而,部分单位出于转型、转设初期快速出成绩、创品牌、提升影响力的需要,急于在“对标争先”“评星晋级”等活动中“摘牌”出成绩,忽视了党建工作的基础建设规律。这就形成了积淀不够与出成绩创品牌的矛盾,导致党建工作表面化、形式化,缺乏内涵与深度,无法真正发挥党建引领事业发展的作用,成为基层党务工作的痛点。

4. 激励不足与严考核追责任的矛盾

当前,针对民办高校党支部书记工作考核评价及激励鞭策的相关文件规定比较少,工作中主要参照通用文件执行。而这些通用文件多基于公办高校的办学经验制定,在适用于民办高校时可能出现“事与愿违”的情况。例如,规定高校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评价为“好”的,年度考核才能确定为“优秀”等次。这一规定对于专职从事党务工作的党组织书记较为适用,但对于民办高校兼职从事党务工作的基层党支部书记而言,却存在诸多问题。在他们心中,教学、管理工作是本职工作和重点任务,若因兼职党务工作而失去评优资格,会极大地挫伤其工作积极性,降低其担任该职务的意愿。同时,民办高校由于经费等因素限制,在党支部书记津贴补贴保障及党建工作量认定方面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对优秀党支部书记的激励措施缺乏力度,多种因素叠加,造成了这支队伍考核评价工作开展中的矛盾困惑,影响了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初心和党务工作队伍的稳定性。

二、思路与举措

1. 加强沟通,形成共识和支持

民办高校党委、党委组织部门及基层党组织要积极主动地与董事会、学校班子等管理层进行深入沟通。站在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保证办学方向以及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高度,详细阐述基层党务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通过定期组织专题汇报会,向管理层全面展示党建工作的规划、进展及成效,使管理层深刻认识到党建工作在学校整体发展中的核心引领作用,争取在政策制度制定、资金分配、人员调配等方面获得更多有力支持。

2. 完善机制,营造干事好氛围

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党务工作者选拔机制,拓宽选拔渠道,注重从教学科研一线、优秀学生干部中选拔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党员充实到党务工作队伍中。加强党务工作者的培养培训体系建设,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定期组织业务培训、专题研讨、实践锻炼等活动。通过多样化的培训方式,提高党务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

完善党务工作者的考核评价机制,制定符合民办高校实际情况的考核标准综合考虑民办高校党务工作的特殊性和兼职人员的工作实际,从党建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工作创新成效、师生满意度等多个维度进行考核评价。加大对优秀党务工作者的表彰奖励力度,设立专项奖励基金,对在党建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荣誉。同时,对工作不力、敷衍塞责的党务工作者及时批评教育,减发党务工作津贴补贴及党务工作量核算,直至调整出党务工作队伍,形成奖惩分明、激励有效的良好氛围,激发党务工作者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动力。

3. 实事求是,注重积累打基础

民办高校应清醒认识到自身在党建工作方面的不足,摒弃急于求成的心态,注重扎实打基础。深入分析学校的办学定位、学科特色、师资队伍状况以及学生特点等因素,结合学校发展规划,探索适合本校实际的党建工作模式与方法。开展“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将教师党支部建设与教学科研团队建设相结合,选拔培养一批既政治素质高又业务能力强的教师担任党支部书记,实现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开展党建与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等工作的融合实践,总结出适合自身的工作模式和方法。

加强对外学习交流,积极组织党务工作者到党建工作先进的公办高校、其他优秀民办高校参观学习。学习借鉴其在党组织建设、党员教育管理、党建活动创新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应用。例如,学习先进高校的学生党建工作模式,完善本校学生党员发展、教育管理机制;借鉴其党支部品牌建设经验,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的党支部品牌活动等。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逐步积累党建工作经验,提升党建工作水平,为后续出成绩创品牌奠定坚实基础。

4. 着眼实效,激发工作内动力

要着眼于实际效果,结合自身实际制定考核评价和激励鞭策政策,最大程度地激发院系党务工作者的内动力。加强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结予关心关爱,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和关怀。通过树立典型、表彰先进等方式,激发内在动力和工作热情,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同时,要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对表现突出的党务工作者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工作不力的进行批评和教育或者组织调整,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总之,“转设”初期民办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质量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党委、行政部门、院系领导以及党务工作者共同努力。只有加强沟通形成共识和支持、完善机制营造干事好氛围、实事求是注重积累打基础、着眼实效激发工作内动力,才能不断提升基层党务工作质量,为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参考文献:

[1] 邵尉 , 姚静华 . 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效能提升研究 [J].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24(05):61-63.

[2] 夏永亮 . 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实效性提升路径研究 [J]. 办公室业 务 ,2023,(02):36-38.

基金项目:党建研究基金,项目编号:DJY20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