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植物的简介
金文 宋法质
哈尔滨医科大学 药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76; 哈尔滨工业大学 仪器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6
苜蓿是苜蓿属植物的通称,俗称金花菜,是一种多年生开花植物,其中最著名的是作为牧草的紫色苜蓿。紫苜蓿、野苜蓿、花苜蓿、南苜蓿、天蓝苜蓿和其他一些一年生苜蓿,其中紫苜蓿栽培最广、分布最广。
紫花苜蓿是世界上栽培最为广泛牧草作物,我国的苜蓿种植面积已达到133 万,中国是苜蓿属植物主要分布地区之一,国内学者先后就中国地域内的苜蓿属分类开展研究。南苜蓿,是豆科、苜蓿属的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其植株高20-90 厘米,茎铺地生长,基部多分枝。
苜蓿,又名三叶草、牧草、紫花苜蓿,属于豆科苜蓿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苜蓿以其茂盛的生长力和营养价值而著称,是重要的饲料作物之一,同时苜蓿属植物分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细胞学研究的进展。人们最早推测苜蓿属内种具有多倍体,但是了解苜蓿属有关内染色体组的信息几乎没有。一直到1930 年,Fryer 第一个建立了苜蓿属内有关的染色体的数目,至今已经几乎确定了所有种的无花果,中药名,为桑科榕属植物无花果的果实,植物无花果,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具有清热生津,健脾开胃,解毒消肿之功效,主治咽喉肿痛咳声嘶,乳汁稀少,肠热便秘,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泄泻等功能。紫花苜蓿是豆科苜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紫苜蓿、苜蓿,是一种重要的牧草和绿肥兼用作物。具有适应性广、产量高、品质好、营养丰富、含有未知促进生长因子 UGF 等特点,被誉为“牧草之王”,是世界上栽培时间最早、分布面积最大的一种牧草,目前已被列为栽培牧草中优良草种的典型代表,也是我国人工种植面积最大的草种。
苜蓿属植物的分类一直是科学界所关心而纷争不休的课题。苜蓿属划分为4 亚属 14 组和 56 个钟,将阔荚扁宿豆和扁宿豆也归入苜蓿属。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天然存在于植物中的多酚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其具有抗氧化、抗炎症、抗癌等多种药理活性,对人类健康和植物生长具有积极影响。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和鉴定,对于理解紫花苜蓿的药用价值以及牧草属性具有关键意义。分离和鉴定紫花苜蓿中的黄酮类化合物通常需要复杂的分析技术,包括色谱学和质谱学等本研究旨在分离和鉴定紫花苜蓿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以及开发一种特殊显色反应,用于定量分析这些化合物。这项研究将有助于深化对紫花苜蓿中潜在药用成分的了解,同时提供了一种有力的技术手段,以促进相关研究以及药物开发。
自汉代苜蓿进入我国以来,先民们在利用苜蓿的过程中,十分重视苜蓿植物学特征特性的观察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了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的传统苜蓿科学文化被许多典籍所记载,但由于语言文字的演变、地域方言的差异和朝代更替等,不仅不同的称号很多,而且形态特征描述不统一,甚至有些问题上的认识至今还存在分歧。除冥国时期有学者对我国古代苜蓿起源和种植进行过考证外,目前进行古代苜蓿相关植物学研究。
苜蓿种子中含有一定量的非蛋白氨基酸一刀豆氨酸,这是一种非必需氨基酸,可与精氨酸竞争,在个别情况下诱导狼疮样症状出现,这种症状是由于贫血,DNA 抗体、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在皮肤沉积造成的,可能的机制是刀豆氨酸的某种作用导致抑制性T 细胞活性丧失,或者结合B 细胞多隆激活作用。
苜蓿属植物的皂苷类化学成分,何春年,高薇薇,佟建明,农业基础科学。
苜蓿属植物分类研究进展,卢欣石,草地学报。
植物激素对紫花苜蓿生长速度和鲜干比的影响,杨德志,阳德华,陈超,尹琼,陈光燕,牧草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