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关于大中型水库移民收入专项监测评估相关问题的探讨

作者

曹光 陈毅忠

珠江水利委员会西江局西江水利综合技术中心 广西南宁 53007

自国家实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以来,在推进大中型水库移民安置与后期扶持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移民美丽家园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项目建设、积极扶持移民发展特色产业、加强职业培训和创业扶持等措施,移民群体的生活质量和自我发展能力均得到了显著提升,库区和移民安置区保持着良好的稳定发展态势。

一、移民可支配收入总体水平持续增长

(1)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比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移民的可支配收入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市县在推进大中型水库移民安置与后期扶持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移民群体的生活质量和自我发展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当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比差距持续缩小。

(2)移民总体收入较低,仍需进一步加强扶持,移民整体收入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新水库较老水库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老水库移民需要加大扶持力度。

(3)收入来源结构相对单一,需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受耕地资源、教育水平、职业技能培训、健康状况、家庭劳动力数量以及就业环境、自然环境条件、地理位置及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移民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工资性收入(含外出务工)、政府补助及经营性收入。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占比达到 70% ,第一 ~ 三产业经营净收入占比为20% ,转移性净收入占比为 10% 。显然,移民收入结构相对单一,需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二、问题与建议

大中型水库移民群体整体上的可支配收入在逐年增长,但距离全市县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还存在一定差距,预计还需一定时间才可实现全市县水库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市县农村居民平均水平的目标。

(1)存在的主要问题① 移民耕地面积少,移民收入单一

局部区域山多地少,由于地理条件和资源有限等原因,当地农村居民人均耕地面积少,部分移民家庭分得的耕地面积更少。在本期监测评估抽样调查的样本户中有移民户,移民家庭主要经济来源是工资性收入,其占比达到 70% ,经营净收入以第一产业种植水稻和玉米为主,由于人均耕地面积少收入不高,养殖业作为辅助收入,第二产业相对于第三产业则较少,第三产业主要以个体经营等服务业为主;转移性收入包括移民直补资金、养老金、农村低保、种粮补贴等,这些资金的发放,有效保障了移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其可支配收入水平。

经济来源缺乏多元化收入渠道,导致抗风险能力弱。一旦有市场波动、自然灾害或就业环境变化容易对其家庭收入造成较大冲击。水库移民村屯缺少特色或收入较高的支柱产业,后续发展能力有限,生产能落后,生产开发程度普遍较低。就现阶段而言,对于产业发展基础薄弱、资源不足的移民村而言,本身可以发展产业的空间就有所局限,如何突破移民村的空间范围,借助外部环境来实现跨越式发展也成为了当前面临的问题之一。

② 劳动力技能偏低,移民就业存在一定困难

主要表现在移民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本期监测评估抽样调查的样本户中有移民户,其中大学专科及以上占比 10.00% ,高中毕业占比 12.00% ;初中以下毕业占比 78.00% 。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从事农业生产一线的劳动无技能居多,剩余劳动力中已常年外出务工,主要从事体力劳动。

(2)主要建议

① 对于低收入移民群体仍需要扶持,促使移民与农村居民同步发展

对于低收入移民,仍然需要资金扶持,使移民区和非移民区同速发展,更快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同步的乡村振兴发展理念。

② 老水库移民需要加大后扶资金扶持力度,促进移民和当地居民走向共同

富裕

新水库较老水库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建议调整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增加移民后期扶持资金投入,整合部门资金和社会投资,发挥资金叠加效应,加快反哺老水库移民扶持进程,使之共享国家改革发展成果,促进老移民和当地居民走向共同富裕。

③ 地理位置资源薄弱,移民耕地面积少,收入单一,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由于地理条件和资源有限等原因,当地农村居民人均耕地面积少,部分移民家庭分得的耕地面积更少。在监测评估抽样调查的样本户中有移民户家庭主要经济来源是工资性收入,其占比达到 70% ,经营性收入(个体经营服务业等)及政府补助作为辅助。部分移民安置区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主要依赖农业等传统产业,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能力不足,容易受到市场波动和自然灾害的影响。

进一步促进产业多元化发展,培养和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努力把库区建成高效生态农业走廊,鼓励和支持移民安置区发展特色产业,如乡村旅游、生态农业、手工艺品等,通过多元化产业布局增加移民的收入来源。同时,加强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④ 进一步加大产业与劳动力就业扶持力度,培育水库移民“造血”功能

增加移民收入、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任重道远,由于劳动力技能偏低,移民就业存在一定困难,建议结合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方向和移民就业需要,积极指导和统筹组织移民参加创业就业及技能培训活动,统筹用好公益岗位,开展灵活多样的订单培训和定向培训,建立培训机构对移民技能培训与就业挂钩的机制;并推行自选培训项目持合格证报销等方便移民实施的培训方法,推动移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持续做好有组织劳务输出工作。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吸纳更多脱贫移民和低收入移民就地就近就业。

在监测评估现场调查过程中,有移民群众反映举办创业就业能力培训时,建议应有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培训学习。相对年轻的移民群众偏向于通过培训学习,考试或考核取得上岗资格证,如电工证、电焊证,提升就业能力。着力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带动农民增收。大力发展农村事业,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培育水库移民“造血”功能。

参考文献:

[1]《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国务院令第471 号公布、第 679 号修订)[Z].

[2]《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国发〔2006〕17 号)[Z].

[3]《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水利部关于开展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情况监测评估工作的通知》(发改农经〔2011〕1033 号)[Z].

[4]《水利部关于﹤新增大中型水库农村移民后期扶持人口核定登记办法﹥的通知》(水移民〔2022〕14 号)[Z].

[5]《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在 2024 年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监测评估中加强收入专项监测的通知》(办移民函〔2024〕178 号)[Z].

[6]SL/T779-2019, 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监测评估导则 [S].

本文通过对市县级大中型水库移民收入专项监测工作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为大中型水库移民收入专项监测评估提供有力支撑。